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股东可进行股权转让。因为出资没有实际到位、或者到位后抽逃出资的股东也具有股东资格。但是转让瑕疵股权的股东所负的出资义务并不随股权转让而消失,除非股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有约定,否则出让人仍有补足出资的义务。
股东出资不足的责任
在登记设立公司时,公司股东因资金不足、不愿实际出资等原因,时常会不按期出资,甚至没有出资,这些行为实质都是出资不足的行为。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出资不足的,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1、出资不足股东要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不按约缴纳出资的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出资不足股东要对公司承担补缴出资额的责任。
(1)股东以货币(现金)出资的,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出资不足,应当及时向公司足额缴纳。
(2)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当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股东应该补足其差额。
3、出资不足股东的相关股东权利应受到限制。公司法规定,股东出资不足,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行驶股东权利。例如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章程另有规定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东出资不足情节严重的话,有可能涉嫌虚假出资刑事犯罪,一经定罪,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因此,当股东因其他缘故不能按期出资的时候最好咨询专业公司法律师的意见,评估未按期出资的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没有实际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的股东能够转让股权吗
81人看过
-
抽逃出资后,已足额出资的股东能否行使其股东资格?
369人看过
-
股权转让的股东出资不足是否可以进行交易?
408人看过
-
抽逃出资后转让股权,受让股东是否应当担责
113人看过
-
股东抽逃出资转让股权有有法律效力吗
123人看过
-
股东出资不足转让股权是否可以
428人看过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更多>
-
企业股东抽逃资金可以进行股权转让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21股东出资不足或者撤回资金的,可以转让股权。股东可以将其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第三方,但应当遵守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出资不足,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股东应当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不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与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力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9不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与股权转让协议是没有效力的。在我们国家的公司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作为股东但是不足额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的现象,其实这两种行为都是属于隐秘的行为。所以有些股东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取利益。
-
股权转让后的股东可不可以抽逃出资?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31原股东承担抽逃出资的责任。 一、股权转让后,一般情况下原股东不承担偿还公司债务的责任 公司是独立法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股权转让后,公司的债权债务仍由公司享有和承担。 二、特别情况下,股权转让后原股东需承担公司债务责任 1、未履行出资义务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协议规避义务、逃避债务。 2、股权转让协议约定股权转让前债务由原股东全部承担。 总的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后原股东责任是不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
-
股权转让,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转让出资不履行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但转让股份,该怎么办?股权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可以请求股东履行出资义务,股权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公司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起诉股东,同时可以要求股权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股权受让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股东名为股权转让实为抽逃出资,抽逃出资有什么后果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6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如何认定“抽逃出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分析如下: (1)行为主体:该行为的主体是公司出资者,即股东 (2)主观方面:是看公司股东有无“抽逃出资”的故意,如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借贷关系或其他依据,不支付任何代价而长期占用股东出资不还的话,就可能涉嫌抽逃出资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4)客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