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后的股东可不可以抽逃出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股东承担抽逃出资的责任。 一、股权转让后,一般情况下原股东不承担偿还公司债务的责任 公司是独立法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股权转让后,公司的债权债务仍由公司享有和承担。 二、特别情况下,股权转让后原股东需承担公司债务责任 1、未履行出资义务股东通过股权转让协议规避义务、逃避债务。 2、股权转让协议约定股权转让前债务由原股东全部承担。 总的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股权转让后原股东责任是不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但是,如果原股东是未实际缴纳出资的并且为了逃避债务而转让股权,或者在股权转让协议里有对于前债务的约定,则原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应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200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股东没有丧失股东资格,可以进行股权转让。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股权的取得具有相对独立性,只要被载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非经合法的除权程序,即具有股东资格并享有股东权利,因而亦有权处分股权。所以,股东未实缴出资时有权转让股权。但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即使将股权转让,也依然存在承担继续对公司履行出资义务、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风险。
-
股东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可进行股权转让吗?
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股东可进行股权转让。股东可以向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但应当遵守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出资不足,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该股东应当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2020.10.17 115 -
股东抽逃出资转让股权有效吗
是有效的,但是原始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公司资本充实、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规定,其给公司权益造成的损害并不因股权变更而改变,抽逃出资的股东也不因嗣后转让股权而免除其对公司或公司债权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2020.12.06 174 -
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股东可进行股权转让吗
股东股权的取得具有相对独立性,只要被载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者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东,非经合法的除权程序,即具有股东资格并享有股东权利,因而亦有权处分股权。所以,股东未实缴出资时有权转让股权。 但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即使将股权
2020.07.09 140
-
股东抽逃出资转让股权有效吗
股东抽逃出资转让股权有效。抽逃注册资本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这不仅侵犯了公司的利益,而且可能侵犯公司以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法律严令禁止,情节严重的还构成犯罪。 如果发生了股东抽逃出资,那么公司或者其他股东
2022-05-27 15,340 -
抽逃出资股东把后可不可以告他出资抽逃罪?
符合抽逃出资罪构成要件的,不论是否股权已被转让,均可报警,因为这是他在未股转之间发生的犯罪行为。不过,到底是否构成此罪,还要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2022-10-11 15,340 -
企业股东抽逃资金可以进行股权转让吗
股东出资不足或者撤回资金的,可以转让股权。股东可以将其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第三方,但应当遵守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出资不足,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股东应当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应当承
2021-12-21 15,340 -
股东名为股权转让实为抽逃出资,抽逃出资有什么后果
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如何认定“抽逃出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分析如下: (1)行为主体:该行为的主体是公司出资者,即股东 (2)主观方面:是看公司股东有无“抽逃出资”的故意,如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借贷
2022-07-26 15,340
-
01:11
股东未出资到位可以转让股权吗对于公司股东尚未完成实缴出资义务的股权是否能够依法转让,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章程约定股东应当在指定期限缴足实缴出资,但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已经缴纳章程约定已经到期部分应缴出资或全部出资期限均未届满的,公司股东可以依法转让所持有的全部股权
1,729 2022.04.17 -
01:07
股东表决权可以转让吗股东表决权是否可以转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股东的表决权,原则上不能转让。股东表决权是公司的基本权利之一; 2、但是公司章程明确对表决权的转让进行了约定,则可以根据《公司章程》进行表决权的转让,但表决权的转让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关于股
785 2023.01.04 -
01:15
公司股东股权转让可以撤销吗公司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原则上不可以撤销,但如果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可撤销的情形,则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合同法规定的可撤销合同情形如下: 1、因为重大误解而订立了股权转让合同。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证明,因为正常
8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