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区别行为人的行为是寻衅滋事罪还是敲诈勒索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行为人主观目的上:
敲诈勒索罪,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加以威胁,迫使其限期交付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目的与动机较为复杂,有的是以惹事生非来获得精神有的是用寻衅滋事开心取乐,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胆量”,等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查清了主观目的和动机,这两个罪名是不难认定的。然而由于侦查机关的疏漏,本案起诉证据中关于主观目的和动机的举证几乎为零,只能从客观行为方面推断主观目的和动机,故造成了本案定性的疑难和复杂。
二是从行为侵犯的对象上:
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一般指向明确的被害对象,往往通过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惧,迫不得以给付钱财,手段主要有以对被害人或亲属实施暴力相威胁;以毁坏被害人的人格、声誉、财物相威胁;以揭发、张扬被害人的隐私或弱点等等。而寻衅滋事罪不同于敲诈勒索罪,其行为人一般有着明确的犯罪目的,即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行为人所追求的既不是政治目的,也不是经济目的,其矛头指向决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对象,只要可以满足其变态心理,任何人及任何人的财物都可能成为其侵害对象。因此,侵害对象的确定性成为区分两罪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是从行为侵犯的客体上:
两罪名侵犯的客体都包含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但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比敲诈勒索罪多了一个,即社会公共秩序。敲诈勒索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的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实现其犯罪目的一种手段,所以我国《刑法》将敲诈勒索罪归入侵犯财产罪一章中。
二、犯敲诈勒索罪的具体如何处罚
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当代的社会,不管是敲诈勒索还是寻衅滋事行为,都必须要按照我国法律当中的规定对此进行一定的惩罚的,但是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主观目的和侵犯的客体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之下敲诈勒索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或者管制处罚。
-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绑架罪及寻衅滋事中强拿硬要行为之区别辨析
438人看过
-
强拿硬要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体现在哪?
121人看过
-
怎样区分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106人看过
-
抢劫和寻衅滋事强拿硬区别
490人看过
-
“强拿硬要”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208人看过
-
强硬夺取与敲诈勒索的分别
439人看过
-
昆明探讨寻衅滋事罪与敲诈勒索罪有什么区别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30两者的区别在于:寻衅滋事行为人勒索的动机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刺激,故意炫耀,因此犯罪往往是当面地、直接了当地进行,敲诈勒索行为人索取财物是主要目的,因此他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常常以间接的或当面暗示的方法进行,往往采取隐秘的方法,持着不愿让人觉察的态度。
-
强拿硬要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体现在哪,法律规定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0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侵犯的对象,犯罪的动机,量刑标准这些方面,都可以区分强拿硬要和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有明确的危害对象,以非法获取财物为目的,而强拿应要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
寻衅滋事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是什么?人被关在北京市XX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修正)》第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或者:(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
-
敲诈勒索罪与强拿硬要的区别有哪些,有哪些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21敲诈勒索和强拿硬要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目的是不一样的,敲诈勒索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而强拿硬要可能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寻求精神刺激等,此外,这两种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强拿硬要情节严重是按寻衅滋事罪定罪的。
-
强拿硬要和敲诈勒索的区别和对待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12一是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敲诈勒索罪,一般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威胁被害人,迫使其限期交付大量公私财产。寻衅滋事罪的犯罪目的和动机复杂,有的是为了惹麻烦而获得精神刺激,有的用寻衅滋事快乐取乐,有些是为了证明他们的能力和勇气,等等。因此,不难看出,我们不难看到,找出主观目的和动机,这两种指控不难确定。但由于侦查机关的疏漏,本案起诉证据中关于主观目的和动机的证据几乎为零,主观目的和动机只能从客观行为方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