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1、法定载明条款
根据上述条款规定,员工离职证明必须写明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便于之后用人单位继续计算工作年限;
(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即员工离职之日或双方确认的劳动合同解除之日,可参考计算竞业限制期间;
(3)工作岗位,员工离职前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便于新用人单位招聘及离职员工应聘时参考;
(4)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即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日的工作年限。
2、建议载明条款
(1)员工的离职性质
离职性质指用人单位与离职员工之间以何种方式解除劳动关系,一般包括协商一致离职、员工主动辞职、单位单方面辞退、经济性裁员等。
(2)员工的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情况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离职证明中有必要对离职员工的竞业限制及保密义务情况作出明确标明。
离职证明的注意事项
1、开离职证明要注意必须的格式。
2、开离职证明必须要盖“鲜章”也就是离职证明复印是无效的。
3、盖的章必须是单位的公章或者人事章。
4、离职证明最关键的一点是内容属于基本信息,应该具备客观性,不带主观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根据该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该证明的,不仅可能会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由上述规定可见:
其一,在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及时依法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系法律苛以用人单位的后合同义务,而绝不是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权力”,用人单位违反该义务,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二,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向离职劳动者出具,是为离职劳动者的利益而出具,而非为劳动者将来的供职单位之利益出具。法律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概因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主要功能,一是呈现劳动者之前的供职信息,方便劳动者再就业,二是供离职的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之用。
为防范用人单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利用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机会,变义务为“权力”——主要表现为制造劳动者再就业的障碍或者借以胁迫劳动者就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做出让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专门对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的内容进一步作出明确限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的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显然,上述法定内容均属关于劳动合同履行的基本信息,具有客观性,不带有主观性,且易于证明、不容易起争议。
-
一般的公司离职证明有哪些内容
334人看过
-
证明股东出资的证明有哪些内容
482人看过
-
证据证明能力有哪些内容
91人看过
-
2024员工在职工作证明都有哪些内容
312人看过
-
离职证明包含什么内容
396人看过
-
离职证明内容怎么写,离职证明可以手写吗
231人看过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 离职证明的作用是用人单位防止就业人员同时兼任两分以上工作,减少公司机密泄露的几率或其他特殊需要;新单位担心你和原单位还有未了结的涉及... 更多>
-
员工离职证明必须写明哪些内容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0⒈劳动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便于之后用人单位继续计算工作年限; 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即员工离职之日或双方确认的劳动合同解除之日,可参考计算竞业限制期间; ⒊工作岗位,员工离职前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便于新用人单位招聘及离职员工应聘时参考; ⒋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即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日的工作年限。
-
2022年离职证明是包括哪些内容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离职证明书应写明下列内容:劳动者的身份信息、工作时间、担任的职务、工作形式、工作表现、保密协议等,最后则由单位盖章,写明开具日期。用人单位应当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
-
哪些证据证明骗婚的内容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1在我国法律上没有骗婚的规定,如果一方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婚姻为诱饵,隐瞒真实,假冒结婚而骗取财物,事后携款逃跑,数额较大的,涉嫌。骗婚是否构成诈骗罪,要看的目的是什么,是结婚还是钱财。在证据方面,可以准备的证据有:(一)当事人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言;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
-
职务发明条例2023有哪些内容?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30职务发明条例规定了职务发明的所有者是单位,故此虽然该作品是由职员发明而获得的,但是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才开始的创新行为,并且此时才会存在有此职务发明等的情形,故此此类作品的所有者不是该职员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