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商虚假宣传可否构成欺诈
构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购房者因个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房屋,属于消费行为,应当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开发商在对预售房屋进行宣传时,不应该虚假宣传、印发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符的宣传资料。开发商展示的宣传资料属于商品房的销售广告,通过宣传资料作出的承诺,对双方签订购房合同以及对房屋价格的确认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涉及虚假可以认定欺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情况,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开发商隐瞒房屋面积是否构成欺诈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是欺诈行为,如果开发商利用隐瞒房子面积,牟取暴利,应当认定为是一种欺诈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在实践中出现的房地产纠纷案中,不乏有认为开发商在售房过程中有欺诈行为而要求双倍赔付者,但胜诉的却寥寥无几,其原因就在于对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的认定不同。如果购房者遭遇欺诈,最好咨询专业的房产律师或者委托律师打官司,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开发商违约可否退房
开发商违约可以退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不合格不能够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当支持。
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以支持。
四、开发商一房多卖,关于开发商一房多卖构成欺诈罪如何办呢?
1、出卖者非房屋实际产权人,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2、出卖人伪造房屋权属凭证,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3、出卖者已将房屋实际出售过户给他人,又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4、出卖者与他人签订合同后,不履行房屋交付和过户义务,逃匿和拒不退还购房款的;
5、出卖人明知没有还款能力,将房屋重复抵押或出售
-
打击开发商虚假宣传策略
122人看过
-
虚假宣传是否构成销售假药罪?
188人看过
-
开发商宣传虚假,该如何维权
114人看过
-
虚假宣传如何认定为欺诈
491人看过
-
保险不赔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216人看过
-
开发商虚假宣传是否会涉及到法律责任
213人看过
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商业经营的活动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形式或者是方法对商品或者是对服务做出了与宣传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了消费者或者是客户做出的行为。这种就是虚假宣传。... 更多>
-
2022年虚假宣传是否属于欺诈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7属于。虚假宣传本身就是属于欺诈的行为,虚假宣传的目的是误导、欺骗消费者,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开发商涉嫌虚假宣传,业主能否收房成疑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09诚然,学区房虚假宣传是不合法的。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商家在对外宣传学区房时,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向消费者传达任何虚假或误导性质的内容。若经查证商家所传播的学区房信息与实际严重不符,导致消费者被误导,那么该商家的行为将构成虚假宣传,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
-
民法典规定商家虚假宣传商品产地是否算欺诈天津在线咨询 2024-08-30法律规定,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生产者、销售者伪造产品的产地的,有关机关可以责令公开更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于罚款。据此,商家对外宣传产品产地与实际生产地不相符的,应当认为这已经构成欺诈,消费者可要求双倍返还。具体可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
-
怎么判断虚假宣传欺诈山东在线咨询 2021-07-25如果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虚假宣传。有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会认定为欺诈。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条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