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招聘风险有哪些
1、招聘中存在就业歧视行为,导致被媒体报道或被应聘者起诉。
2、发出OFFER后又因故取消,应聘者向公司索赔经济损失。
3、一概将招聘条件当作录用条件。
4、对应聘者身份资料未尽审查义务。
5、对应聘者前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用人单位如何防范招聘中的风险
1、就业歧视:
(1)注意招聘启事的撰写,杜绝在招聘启事中出现歧视性内容,不要对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人、户籍、地域等进行限制;
(2)不是特定岗位,不应对应聘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进行限制,因自然属性与生俱来,是人无法选择的;
(3)特别注意: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否则可能会被判令支付精神抚慰金,也容易引起媒体报道。
2、制作规范的OFFER尽量降低或消除取消OFFER的风险,比如在OFFER中设置OFFER的有效期、OFFER的生效条件(列举应聘者需具备的条件)、公司可单方解除OFFER的条件等。
3、作为HR,需对招聘条件和录用条件有清晰的认识。
(1)二者适用的主体不同:招聘条件针对的是不特定多数的潜在应聘者,而录用条件适用的是符合招聘条件已录用并在试用期内的具体劳动者;
(2)二者的要求亦不同:招聘条件要求的一般是应聘者的初步资格、基本条件,包括学历、经历、职称、技术资格等条件(当然,不排除某些岗位,招聘条件可等同于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则要求更进一层,是指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符合某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所包括的全部条件,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所以,用人单位对已录用的劳动者应当以书面方式确认具体的录用条件。
4、实践中持他人身份证或假身份证入职的现象不少(多见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单位凭该身份证购买社保,一发生工伤等事故需支付社保待遇时,社保部门经审查后通常会以身份资料不实拒付,员工必然会要求单位支付社保待遇,而法院会判令按照过错责任判令用人单位承担相应比例的赔偿责任,因此,HR需尽审慎的审查义务,并要求应聘者签署保证身份等资料真实性的文件,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承担过错责任的比例。
5、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在招聘环节,作为HR应当审查应聘者是否与前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要求其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离职证明)存档。
-
防范大学招聘过程中的违规收费风险
384人看过
-
劳动者应聘欺诈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如何防范?
451人看过
-
如何防范招聘陷阱?
315人看过
-
用人单位招聘风险有哪些
273人看过
-
招聘制度与企业用工法律风险的防范
362人看过
-
合同风险如何防范如何防范合同风险
162人看过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
用人单位试用期存在的风险如何防范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5用人单位试用期的风险如下: 1、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即约定试用合格的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试用期期限违反上限; 3、试用期工资过低,不符合法律规定; 4、换岗时重复约定试用期; 5、试用期解除合同未能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6、试用期满后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7、混淆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 8、口头约定试用期; 9、试用期内未缴纳社会保险费; 应对策略: 1、试用期必须包括在劳动
-
事实劳动关系风险如何防范,企业如何防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风险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一)事实劳动关系风险如何防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把好入口关。《劳动法》要求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当在用工当日,最迟从用工之日起1个月之内在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签订劳动合同。且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
-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如何防范风险西藏在线咨询 2024-09-211、即时解除及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
-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有哪些风险?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81、从招聘对象的信息来说,应聘者对自身信息的掌握,比招聘企业要多。为了获取应聘岗位,候选人很可能会以完美的“包装”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采取诸如学历造假、工作经历“注水”、伪造职业资格等手段,向企业传递虚假信息,直接导致企业在录用过程中被蒙蔽。再加上企业对现代测评工具、招聘方法运用不够,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的法律风险相应增加。 2、从企业的信息来说,招聘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面试技巧与测评工具使用。面试
-
怎样防御企业招聘风险?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04企业应防范的招聘风险: 1、企业招聘劳动者后,应当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上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 二、未对用户进行背景调查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