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违约金法院是否能调整
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调整,但是人民法院不得主动调整违约金金额。
在法律中,没有合同违约金最高限额的规定,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劳动合同解除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
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一般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的。但是如果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了培训,并约定了服务期的,则服务期未满之前劳动者如果辞职的是需要支付违约金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三、合同解除了是否还能追究违约责任
合同解除了不能追究违约责任,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n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n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
法院能否主动调整约定过高的违约金
172人看过
-
土地出让合同能否要求违约金调整
435人看过
-
合同当事人预先放弃调整违约金的约定,能否获法院认可
317人看过
-
劳动合同同业禁止违约金能调整吗
207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低于涨幅能够调整吗?
407人看过
-
违约后合同解除是否需要通过法院
211人看过
-
合同纠纷能否调整违约金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14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说明了调整违约金的具体规则,应先确定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当事人的过错、预期利益等多项因素予以综合权衡。
-
土地出让合同能否要求违约金调整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271、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2、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
房屋违约金过高,法院是否会主动调整违约金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25《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第二款规定:现阶段由
-
合同法司法解释3违约金怎么调整?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5合同法司法解释3中规定的违约金的调整方式是,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反诉或者是在人民发运做出判决之后进行抗诉,只有在这两种情形之下,才会被允许,还有就是请求人民法院增加或者是减少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违约一方造成的实际损失为限进行调整。
-
民事调解违约金法院能否认可?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8债权人为避免讼累、尽快实现权利,有时会适当妥协和让步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并以调解书的方式将双方认可的方案固定下来。但若债务人仅以和解作为拖延手段,并无履行之诚意,则债权人很可能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调解书具有既判力(德、日等国通说采既判力否定说,与我国不同),除非能证明并非自愿或内容违法,让步已成定局;另一方面,若债务人拒不履行调解书,债权人最初让步之初衷则落空。为免前述情形发生,我国法律允许规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