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跳槽”则是一些企业的心头之痛。许多企业都试图通过改善薪酬和福利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但是令企业不解的是,在企业积极行动的时候,一些优秀的员工仍“无情”地离开。
人们往往把跳槽归结为个人为追求更好的薪酬和职位或是与企业文化的不相容,那么事实上是怎样的呢?中国首次的年度跳槽状况调查——《中国人2003年度跳槽现状白描报告》也许可以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一些参考。
80%的被调查者身在曹营心在汉
2003年有多少人已成功跳槽?还有多少人在准备2004年实现自己的跳槽计划呢?结果显示,在参加调查的22766人中,17%的人在2003年有过跳槽一次体验,此外,80%的人正在酝酿跳槽。其中,45%的调查对象正在考虑和设想跳槽中,25%的正在积极准备跳槽,而苦于没有机会跳。只有16%的人安心于目前的工作状态,明确表示不准备跳槽。
记者在对企业的采访中发现,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在听到这一数字的时候都称没有想到。“在我们的企业里,一般来说,每年的员工离职率差不多在10%左右。这项调查表明,虽然真正跳槽的人只是少数,但是可能会有很多员工有跳槽的想法或打算。”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某公司总经理王常江说:“80%的被调查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反应了国内中青年员工在职业上的一种浮躁的就业心态。”
而咨询师白玲认为,优秀员工和管理层员工的跳槽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80%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跳槽或者考虑跳槽的原因是非理性的,这些非理性的原因并不难解决,有时也许只是领导一个细节上的关怀,就可以改变一个员工的去留。因此,企业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可以打消正在考虑和设想跳槽的员工的想法。
员工是否跳槽首要因素取决于直接上司
调查结果显示,引发员工跳槽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分别是:上级领导不赞赏下级引发跳槽率为71.6%;提薪制度为68.4%;上级领导不能合理征求下级意见为67.4%;福利制度为62.8%;受训机会为55%。
白玲对记者解读,这表明一线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下属员工是否跳槽,而并非我们以往一直认为的企业文化,组织目标,薪酬福利等宏观的因素。其实这并不矛盾,企业文化最终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而一线领导是最直接接触、领导员工的。
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连续几年被评为最佳雇主,员工的离职率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的原因是波特曼丽嘉强调管理一线的中低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沟通非常重要。员工并不一定关注酒店的发展目标,而是关注更具体更细小的问题,比如大堂经理的一句肯定或是一个误会的批评。另外,每年酒店都会做“员工满意度调查”,这份调查包括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工作环境等,特别把一线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调查也作为“员工满意度调查”的一部分。做完调查,公司会在信息栏上公布反映的问题和解决的情况:什么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决,什么问题无法解决。另外,鼓励管理人员和员工经常沟通,鼓励员工把困扰说出来。其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丁萍解释道,看起来复杂,其实这些工作的投入并不大,主要是打破沟通的障碍,不让不满积累,及时解决。
松下电器(中国)人事总务中心部长陈恺也非常认同一线领导对员工去留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他说:“松下的做法是从根源和制度上慎重选拔中低层管理人员。选拔的重要标准是考察他们和员工的沟通能力。”
忠于职业比忠于企业更重要
调查的另一项结果显示,无论是跳槽还是非跳槽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跳槽算不上是不道德的行为。不想跳槽的人中有78.4%的人认为跳槽是道德的,没有机会跳槽的人中则有74.9%的人这样认为。处于设想阶段,行动阶段和没有工作的人中,这个比例分别是78.9%,79.9%和77.8%。可见,如果企业想从道德的角度约束员工不要跳槽已经是十分不现实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对组织忠诚度的看法调查显示,持温和意见即基本同意忠诚的人在总人数中拥有绝对的人气。其中,持基本赞同意见的人在各个状态的被调查者中均有60%左右的分额。
-
再看业主委员会缘何“难产”
421人看过
-
雇员临时装卸摔伤雇主被判担责八成
382人看过
-
扣发雇员工资的雇主有何责任
89人看过
-
雇主和雇员如何就竞业限制达成一致
438人看过
-
工伤认定对雇主和雇员有什么影响?
28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续签对员工和雇主有何益处?
487人看过
经理是指在公司中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负责人,通常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监督业务运营、管理团队、协调内外关系等。 经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管理技能和业务知识,以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的目标。 经理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遵守公司... 更多>
-
雇主员工造成雇员损伤第三人有责任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有不同的方式:雇员在同一案件中同
-
雇员死亡雇主刑事责任雇员工作中死亡雇主有何法律责任?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款也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雇主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承担死者的工伤保险责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