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法合规地处理病休员工的离职事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5-04 23:35:01 376 人看过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如若遇到雇员因病请假,在其享受法定医疗期期间内,用人单位则不得单方面解除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这便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然而,若是在此期限内受到解雇并且用人单位并未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相应补偿金的话,那么在此情况下,当事人便可依法提起劳动仲裁程序进行维权,并且此类维权主张的时限为一年。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14: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离职员工不配合交接工作如何处理
    离职员工不办理或不配合工作交接公司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一、员工不肯签离职怎么办员工不签离职协议是没有关系的,根据合同上的相关约定情况对于主动离职超过规定期限的,就可以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即使不签离职协议也可以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而定。员工没有签订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那么公司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员工要签字,而且办理离职手续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主动离职不需要支付赔偿金,但是员工是可以要求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二、工作没交接完就辞职了有什么后果员工离职时,劳动报酬必须及时、足额支付,不可约定交接完工作后支付,如果这样约定,就会存在拖欠工资的风险。即使这样的约定得到了员工的同意,因其本身就具有违法性,在发生纠纷后,公司仍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因员工离职,拒不办理交接手续或迟延办理交接手续的赔偿范围。对于已经造成损失的,用人单
    2023-02-04
    242人看过
  • 离职时未休年假的员工应该如何处理
    一、离职时未休年假的员工应该如何处理离职未休年假的补偿标准是: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是如果有折算出来不足1整天的,用人单位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二、年休假可以跨年累计吗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
    2023-11-26
    180人看过
  • 如何处理辞职员工的未休年假
    一、如何处理辞职员工的未休年假1.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2.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劳动者未休年假的,则休假天数按日工资收入的三倍支付年休假报酬。3.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二、被辞退工资应该什么时候结清被辞退工资应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结清。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
    2023-08-22
    71人看过
  • 如何处理离退休人员离职返聘劳动合同纠纷
    退休员工的再就业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属于劳务关系,受民法调整,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维持权利。单位聘用退休人员的基本法律意见劳动关系的基本意见1、退休人员依法退出劳动领域,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没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主体资格,退休人员被录用后,双方建立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畴,双方发生的争议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录用人员录用退休人员应立即签订录用协议,不签订劳动合同3、录用协议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录用人员和退休人员协议确定,但录用协议中明确录用人员的应用期限为8、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人员补偿金、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协议的内容、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休人员退
    2023-08-05
    250人看过
  • 离职员工的保险怎样处理才合规
    一、离职员工的保险怎样处理才合规员工离职,商业保险停止购买,社会保险缴费至离职当月。员工在新用人单位就业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用人单位;员工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其户籍所在地人社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二、离职社保补缴的期限补交社保能补交最长期限是24个月。原则上,社会保险都是需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内缴纳的,但是法律上并没有规定过了时间,就不能补缴。社保最多可以补交两年,即从补交的月份开始向前推算,是按补交的时间段来计算,不是按累计月份计算。在2年内,如果需要补缴社保的,可以按照
    2023-11-17
    88人看过
  • 合同到期员工休产假如何处理?
    一、合同到期员工休产假如何处理?合同到期员工休产假会自然的延伸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用量为是不能够因为劳动者休产假而解除劳动关系,他对于女性的员工是一种非常好的帮助,因为劳动合同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必须要延伸效应。休产假时劳动合同到期,自然延伸劳动合同效力,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合同到期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
    2024-01-31
    469人看过
  • 法律规定上职工休病假如何规定
    一,法律规定上职工休病假如何规定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2、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3、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4、劳动法第四
    2023-04-12
    29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定后,如何处理员工离职?
    本文介绍了员工因违法行为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赔偿方式。具体而言,若单位违法地解除了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若单位合法地解除了劳动合同,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若关于赔偿问题与单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在被辞退一年内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在员工因违法行为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具体的赔偿方式如下:1.若单位违法地解除了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2.若单位合法地解除了劳动合同,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3.若关于赔偿问题与单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在被辞退一年内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 关 于 赔 偿 问 题 , 劳 动 者 与 单 位 达 成 一 致 意 见 的 时 限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当劳动者与单位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时,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员工与用人单位对赔偿金额的认定、赔偿方
    2023-09-12
    198人看过
  • 职工休病假辞退员工怎么处理
    一、职工休病假辞退员工怎么处理?职工休病假辞退员工的应该支付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
    2023-01-16
    404人看过
  • 离职后的个人档案如何处理合法合规问题
    一、离职后的个人档案如何处理合法合规问题离职后的个人档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1.如果职工已经提前找好了下家,那么说明档案有了接收单位,可以直接将档案转移到新的单位,若单位不能接收的话,可以存放在人才市场进行托管;2.没有找好下一个单位的,一般都是直接将档案存放在人才市场进行托管,等找到单位后再将档案转移到新单位。《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第十八条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职工被劳教、劳改,原所在单位今后还准备录用的,其档案由原所在单位保管。二、离职后的个人档案转递要遵守的规定1.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2.对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登记,并密封包装。3.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4.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
    2024-03-03
    259人看过
  • 如何处理合同单方违约事宜?
    1、采取自救手段,维护自身利益。2、寻求司法救济,追究对方违约责任。3、持合同的效力,等待对方履行。一、侵犯商业秘密处理方法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寻求法律保护的途径和协商均可。1、民法上的救济。即依据民法上的规定请求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民法上的救济的请求权基础是合同或者侵权行为。2、行政法上的救济。即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提出调解请求。3、刑法上的救济。如果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犯罪,权利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控告,追究其刑责任。同时,权利人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二、不履行股权回购协议该么办不履行股权回购协议的办法是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1、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其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承
    2023-04-03
    133人看过
  • 离职多年员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如何处理?
    问:我是一煤炭企业的劳资工作人员,我单位有一职工,1995年10月参加工作,2000年9月劳动合同期满,经单位考核不合格,终止了劳动合同。2006年10月他本人到职业病防治医院检查,检查出尘肺I期。他现在到单位来,要求单位赔偿。请问:对于离开单位一段时间后的员工被诊断为职业病应该如何处理?答: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职业病目录》的规定,尘肺病被列为十大类职业病的一类。因此该职工所患疾病为职业病没有疑义。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54条规定: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以及第53条规定: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从这两条的规定可知,该职工的工作变动不影响其享受相关的待遇。贵单位目前需要查证一下该职工离开公司这6年期间是
    2023-06-05
    377人看过
  • 员工休病假是合法权吗
    一、员工休病假是合法权吗员工请病假,虽然单位有批假权。但是,劳动者患病,也有休假权,如果员工提交用人单位指定医疗机构病假条、病历和就诊发票的,用人单位不批准违法法律公平原则,属于违法行为。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2023-05-29
    143人看过
  • 员工离职,未休的年休假如何折算?
    员工离职,未休的年休假就泡汤作废了吗?不能折现成发放吗?员工离职面临两种容易产生纠纷的情况,即已休年假天数超过折算天数或者已休年假天数少于折算天数。第一种情况,以拥有5天年假A员工为例,2016年6月20日A从B公司离职,但A在B公司已经休完5天年休假,离职时B公司是否有权扣除A多休的3天年假工资?第二种情况,仍以拥有5天年假A员工为例。2016年6月20日A从B公司离职,但A在该年度还未休任何年假,离职时A是否有权主张应休而未休年假天数300%的工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
    2023-04-22
    19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职工该如何合理合法得休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6
      年假没休是否会被清零年假一般不跨年度安排,但若确有必要可跨1个年度安排。那么年假通常怎么休单位不安排年假怎么办年假没休会被清零吗《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年假一般不跨年度安排,但若确有必要可跨1个年度安排。眼下,大多数单位都坚持按照“一般不”的要求执行,严格规定按公历清零职工年假,过时作废。也有些单位充分照顾到职工的特殊情况,以“若有必要”为原则,对年假做出有弹性的个性化安排:有的把年假清算日期
    • 企业如何处理职业病员工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30
      员工职业病按照工伤方式处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员工患职业病应当认定为工伤,在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享受工伤待遇。在接受医疗期间,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公司如果未缴纳工伤保险,则由公司自行承担相应的赔偿。 风险提示:员工职业病不能继续履行原岗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员
    • 如何处理离退休人员离职返聘劳动合同纠纷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3
      退休员工的再就业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属于劳务关系,受民法调整,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维持权利。单位聘用退休人员的基本法律意见劳动关系的基本意见1、退休人员依法退出劳动领域,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没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主体资格,退休人员被录用后,双方建立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畴,双方发生的争议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录用人员录用退休人员应立即签订录用协议,不签
    • 劳动合同法关于职工休病假的规定,劳动法对休病假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08
      职工休病假的规定,国家是统一的,法律依据如下:《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
    • 员工出院休息如何规定合理的工资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8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