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哪些商业混同行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5:44:55 447 人看过

(一)商业混同行为的概念的界定

1概念.商业混同行为在我国理论界通常地称为是欺骗性交易行为仿冒行为混淆行为市场混淆行为,这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为:

定义一:欺骗性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或其他虚假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包括:不正当地利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造成自己商品和他人商品等的混淆;或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造成消费者及用户对其商品质量、价格等的误认及误购。[2]此定义仅将混淆发生的范围局限于商品,从而排除了对服务的混淆。

定义二::混淆行为,指不正当的经营者主要采用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得公众对假冒商品及被假冒商品造成混淆,从而对假冒商品误认误购.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为者主观上有欺骗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假冒或仿冒的欺骗性行为,造成被假冒的经营者及消费者利益的损害.[3]此定义要求混同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事实上在一些过失场合也经常发生混同。

定义三:商品混同行为是在市场竞争中,一些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推销自己的商品,往往采取商品混同的行为,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的混淆和误认。此中混同行为包括:商品主体混同、营业主体混同、商品质量混同。[4]该定义的缺陷与欺骗性交易行为一样,将混淆发生的范围局限于商品。

定义四:商业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性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5]该定义要求混同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竞争者之间,事实上,将商业标识用于不相关领域的商品或服务之上发生混同的情况日趋增多,因此,对于混同行为者应不以竞争为限。

上述各个概念或是缩小了商业混同行为的范畴或是扩大了其对象,都有其不科学性,为了跟国际对混同行为的定义采广义的趋势相配合,笔者赞同对混同行为采下述定义:商业混同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使用与他人知名商业标识相同或近似的商业标识,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行为。[6]

2商业混同行为的根源.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要求通过竞争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经济人都会竭尽全力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经营者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的情形出现,进而引发整个市场中的其他经营者群起效仿,从而导致恶性竞争。商业混同行为则是经济人不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典型行为。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有二:一是竞争,竞争发生在同一市场上的数个经营者之间,其经济目的是提供能满足人们某些相同或近似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征服或保有顾客,占有一部分市场。在一个市场上,一个经营者赢得顾客也就必然意味着它的竞争者要失去顾客,一方的发展要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经营者都是以赢得顾客,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获得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的,所以,必有一部分经营者会采用一些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赢得顾客。其次是商业标识。利用其他经营者的商业标识,使消费者误认误购无疑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成本较低的一种,同时因此而给行为人带来的经济利益又是可观的,尤其是那些在市场上具有较好商誉、声誉的商品、商家的商业标识会使行为人或得颇丰的利益。所以,选择商业标识造成市场混淆又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者的首选目标。

(二)商业混同行为的表现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各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涌现出来,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只限于三种情形,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滞后于实际了。通常商业混同行为以以下形式表现出来。

1商品主体混同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列举了两种此类行为,一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二是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例如哈尔滨呼兰酒厂于1991年初开始生产大高粱酒,注册商标为呼兰河,该酒曾获多项大奖且该酒厂对其产品进行了大力宣扬,在黑龙江省各地深受消费者欢迎。1992年10月,黑龙江省庆安酿酒厂开始生产大高粱酒,注册商标为一元康夫,而该酒使用的瓶贴装潢在图案、色彩及其排列上都与呼兰河牌大高粱酒的瓶贴装潢相同,只是注册商标、厂址等不同,但在瓶贴上所占比例很小,很不显著。[7]该案例就是典型的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的特有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商品主体混同行为。

2营业主体混同

这类行为是指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例如:惠工厂生产的海菱牌缝纫机是名牌产品,海菱厂为达到削弱竞争对手的目的,故意生产名为惠工牌的缝纫机,使得消费者对上述两种产品难以区分,从而给惠工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8]本案例就是不当竞争者故意使用与他人的商业标识相近似的标识以混淆营业主体的表现。

3商品质量混同

这种行为是指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例如1995年11月,四川省绵阳市恒泰建材公司与江油市马角坝水泥厂圣水分厂商定购买其325R水泥—俗称矿渣水泥。圣水分厂根据建材公司的要求,两个月内即生产出天府16号325R水泥1072吨,以222—260元/吨的价格销售给建材公司。建材公司在销售水泥时,却按天府425R水泥销售,并由圣水分厂用天府425R水泥包装袋包装建材公司生产的天府325R水泥。由于用户使用水泥后长时间泥软、不收浆,导致部分路面返工,遂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清上述事实后认为,建材公司和圣水分厂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9]

4其他形式的混同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各种不正当行为都涌现出来,最近学者关心较多的就是企业名称与商标的混同、电子商务中的主体混同行为、域名与商标的混同等,对于后两者由于篇幅的问题,本文将不再作详细论述,关于前者,笔者在下文中将进行简要地说明。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5日 01: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混同相关文章
  • 不正当竞争行为混淆行为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1.行为种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均属于混淆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权利之一。商标法对注册商标权的内容、行使方式、保护范围作了专门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其立法意图是编织更严密的法网,使这种行为受到来自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两方面的防范和制裁。因此,在法律责任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此种行为依据商标法加以处罚。若不能适用商标法制裁,而行为人确实对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损害的,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法律责任。(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
    2023-05-01
    287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1)采取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6)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行为;(7)公用企业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8)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9)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10)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11)串通投标招标行为。二、不正当行为之——商业贿赂行为案例介绍:美国某大型医药公司葛兰素公司,来华拓展业务,大力推广其新研发的专利药品“叽里呱啦烷烃片”。甲医院正在进行新年度的药品采购招标工作,葛兰素公司业务员张三使出浑身解数投入人力、物力“打通”了主管甲医院药品采购工作的当地卫生局副局长李某的关系,但不幸的是最后葛兰素的“叽里呱啦烷
    2023-04-12
    325人看过
  •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正当竞争,包括,经营者,商品,行为,商业秘密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不正当竞争下了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该法第2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根据这一定义,构成不正当竞争至少具备以下条件:1.双方当事人是商品的经营者或提供服务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2.在工商领域从事赢利活动;3.竞争行为不正当;4.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或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前者包括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信誉;后者包括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所谓竞争行为不正当,包括以下10项行为:1.引起混乱和误解的行为,包括:(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使用知名商品或与之相类似的名称、包装和装璜;(3)使用他人姓名或企业名称;(4)伪造、冒用产品认证标志、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产品质量作虚假表示;2.行贿受贿,指:(1)通过在帐外给予对方回扣
    2023-06-05
    258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一、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下列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1)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2)虚假标识行为。即经营者采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使用与其相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的;在商品上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行为。(3)滥用优势地位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4)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在账外暗中给对方单位、个人以回扣等其他人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的行为。(5)强行搭售行为,是指经营者违背购买者
    2023-04-24
    407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混淆行为的认定
    一、商品名称与包装装潢(一)从“知名”到“一定影响”,认定标准未变新反法将旧法第五条第(二)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表述,修改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以“一定影响”取代了“知名”,扩张了商业标识涵盖的范围。(二)删除“特有”,认定标准未变新反法条款中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删除了旧法第五条第二款中规定的“特有”要求。二、企业名称(一)明确企业名称包括字号与简称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下称《登记规定》),字号是企业名称删除区划名称、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而剩余的部分。比如"利莱森玛公司"的字号为"利莱森玛","庆丰包子铺"的字号为"庆丰"。(二)新增"有一定影响"的表述是否提高了认定标准?讨论这一问题时首先应认识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是不正当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而并不只是简单地保护特定的商业标识。(三)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此次修改的一大
    2023-04-30
    497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可以参见《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竞争行为”,即第五条至第十五条之内容。现摘录如下: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第六条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第七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
    2023-05-01
    399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混同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使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一种较传统的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的在于使交易对方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或误解,误认... 更多>

    #商业混同
    相关咨询
    • 哪些行为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2
      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不是经营者,不构成此行为的主体(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进行欺骗行为,不属于该法规范的对象)。 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名优标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伪造产地名称等。其实质在于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利用其良好的商品声誉或者商业信誉为自己牟取非法
    • 哪些行为为不正当竞争法禁止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13
      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不是经营者,不构成此行为的主体(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进行欺骗行为,不属于该法规范的对象)。 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名优标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伪造产地名称等。其实质在于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利用其良好的商品声誉或者商业信誉为自己牟取非法
    •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规定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4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串通行为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9
      (一)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二)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串通行为 (三)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 (四)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 (五)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 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包含哪些禁止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2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