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报警公司员工职务侵占,一审未判刑,公司可以上诉二审吗
若相关人员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行,则可能面临监禁之罚;反之,如该类案件的受害方发现了新的证据线索,便有权提起再审程序。
若仅对判决持有异议,只能依法进行上诉审理。
这意味着将启动重新审判制度,但最终的裁决结果亦可能维持原判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二、职务侵占需要退赔吗
在涉及职务侵占案件中,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退赔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任何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后的非法所得,均应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要求其进行退赔。
职务侵占罪则专门针对那些在公司、企业或其它机构工作的人员,他们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将本单位的财产非法据为已有的行为。
对于此类罪犯,他们的所有违法所得财物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追缴或责令退赔;同时,被害人的合法财产也应该得到及时的归还;对于违禁品以及犯罪中所使用的个人财物,同样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加以没收。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没收的财物还是执行的罚金,都必须严格履行程序,逐级上交至国家财政,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随意挪用和擅自处理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四十二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
-
原公司人员能报公司人员职务侵占么
233人看过
-
公司员工职务侵占自诉还是公诉
152人看过
-
公司可以对职权侵占员工不报案吗
262人看过
-
公司起诉员工职务侵占容易吗?
426人看过
-
公司告员工职务侵占后可以和解吗
338人看过
-
公司关闭后员工可否诉讼职务侵占
338人看过
-
某公司员工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公司能以此为由起诉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24在确保被害人获得谅解后,是否具备司法豁免或免于起诉的条件,需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审查和判断。若犯罪情节较轻,司法部门可能会考虑免除责任或不再起诉。在实际情况下,以下几种情形可能出现无需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1. 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且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有限,不视为犯罪者; 2. 犯罪行为已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 3. 经国家特赦令批准,免予刑罚处罚; 4. 依照我国《刑法》相关条款,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
取保候审期间公司倒闭了, 公司承认员工职务侵占和职务侵占更合适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09职务侵占更合适。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
-
公司报销员工收入是职务侵占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12不构成职务侵占,涉嫌诈骗罪。 要求追究该员工的刑事责任。你公司有权要求该员工返还违章报销的费用,并赔偿因此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对方提供的发票单据,你公司应当返还。 2,你公司没有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也有违法行为,对方如果因此要申请劳动仲裁,也是对方的权利。但这并不影响你公司向该员工就报销一事进行索赔。
-
公司以职务侵占罪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7第一种、饮驶: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第二种、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
公章公司侵占可以报案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41、能报警,但公安一般不会干涉。 2、因为股东霸占公章属于民事纠纷,不在公安的管辖范围之内。 3、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公司公章、执照应由谁保管,任何股东都没有权利霸占着公章不对外使用。 4、如果公司的公章被侵占的,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最重要的需要准备股东侵占公司公章的事实。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