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厂滞留工人无法离职应当如何处理好
工厂滞留工人无法离职的劳动争议发生后,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处理:
1.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二、工人离职劳动仲裁多久出结果
劳动仲裁一般六十天内出结果。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三、工人离职不交接工作会怎么样
没有交接工作就直接走人,如果是因为离职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公司是可以要求员工进行一定的赔偿的。一般劳动者辞职是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员工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时,用人单位有权拒绝为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同时用人单位可以以找不到劳动者本人,工资无法发放为由,冻结工资。用人单位对擅自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举证责任】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
未支付辞职工资应如何处理好
496人看过
-
如何依法处理工厂童工
52人看过
-
工伤无人处理,如何应对?
431人看过
-
工人在工厂上班受伤工厂该如何处理
390人看过
-
辞职后被滞留和未领工资该如何应对?
415人看过
-
离职补偿:工厂员工应如何获得赔偿?
384人看过
-
工厂要求员工自动离职,员工应当如何应对?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11只要你离开A公司,A公司就会停止为你缴纳社保并减少员工数量。如果当地社保局在当月没有收到你的社保费用,你的社保目前处于暂停状态。你可以到当地社保局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如果你加入B公司,B公司会为你增加社保费并将其添加到本公司社保信息的目录下,然后为你上缴社保费用。社保局方面的暂停状态会自动消除。
-
工伤离职后,劳动者应当如何处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8离职后仍可就工伤赔偿提出请求。工伤伤残者,可以要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中,第一项补助金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即可要求支付,后两项赔偿则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 如对赔偿申请产生纠纷,可采取以下途径解决: 1. 申请行政复议:根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或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
非法滞留应该如何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17非法滞留者欠罚金的由人民法院强制缴纳。强制缴纳是指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拍卖犯罪分子的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缴工资或其他收入等办法,迫使犯罪分子缴纳罚金。
-
工厂强留工人不给辞职如何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171.无需其同意辞职。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内的辞职,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方式告知用人单位,做好工作交接方可离岗。
-
如何处理滞留票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25处理方法: 1、企业若取得不能抵扣的专用发票,一个途经是要销货方重新开具普通发票,另一个途经是把发票拿去认证抵扣,但同时做全额进项转出。 2、购货方购进属于免税货物用、非应税项目用,要求销货方开具普通发票。 3、购货方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期间,要求销货方开具普通发票。 4、购货方接到专用发票超过180日认证期而无法认证抵扣,购货方要自我检讨一下管理流程,应在180日内尽快认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