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的认定:
1、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一、非法锁车会构成侵占罪吗?
非法锁车若是满足以下要件会构成侵占罪: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有故意而无非法占有之目的,如故意毁坏所代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或者要求他人偿付因代管等支出的费用而迟延交还的或者因不小心毁坏或丢失的等,就不能以本罪论处。
二、侵占罪构成要件有什么?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这些: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可以报警吗,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可能涉及什么罪名
66人看过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怎么认定,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怎么办
300人看过
-
霸占房子是侵占他人财产吗
104人看过
-
非法占有定罪:如何判定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483人看过
-
霸占他人财物什么程度可以报警,强行霸占别人财产属于什么罪
313人看过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4000元犯罪吗,怎么定罪
415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涉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霸占他人财产判刑多少年?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16《刑法》的第五章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霸占财产罪如何定罪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9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我国刑法第270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我国刑法中
-
用他人名义批地,现在他霸占是否他为法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你这种情况只能收集落实证据,到法院起诉要回房产。否则就只能认倒霉。因为你是以别人的名义办理的手续,现在你的宅基地和房产都应当是人家的名字,在法律上人家是站住脚的。所以你必须用证据说话,才能拿回房产
-
侵占他人的非法所得财产如何定罪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9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
-
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他人财产?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06非法占用他人财物可能会涉及到侵占罪的刑事追究。关于此罪行的关键点如下: 1. 犯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所有之财物。 2. 此罪行的客观要件具体表现为将他人交付由本人进行保管的财务、遗失物品或埋藏物品非法据为已有,且数额较大,并且拒绝归还这些物品。 3. 本罪的施害者可以是任何一般的自然人。 4. 从主观角度来看,本罪行的实施者必须是故意为之,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明确知道这些物品是他人交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