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占用他人财物可能会涉及到侵占罪的刑事追究。关于此罪行的关键点如下: 1. 犯罪侵害的主要客体为他人所有之财物。 2. 此罪行的客观要件具体表现为将他人交付由本人进行保管的财务、遗失物品或埋藏物品非法据为已有,且数额较大,并且拒绝归还这些物品。 3. 本罪的施害者可以是任何一般的自然人。 4. 从主观角度来看,本罪行的实施者必须是故意为之,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明确知道这些物品是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失物品或埋藏物品,但仍然非法地将其占为己有。过失行为并不足以构成此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的量刑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
《刑法》的第五章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财物被他人非法侵占如何办理
财物被他人非法侵占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的。因为侵占罪是属于自诉类型的案件,所以,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如果被他人侵占的,可以要求侵占人退还财产,即使对方不予退还,也可以提出刑事诉讼。
2020.12.24 36 -
如何请求法院保护自己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财产
公民在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被他人非法占有的财产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请求法院确认所有权。适用对财产所有权权属问题争议的案件,公民可以将人民法院申请通过调查取证,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法作出财产属于谁的判决。 (2)返还财产。适用财
2021.04.11 154
-
以非法占有为由抢劫他人财物应当如何认定
以索要非法赔偿为由抢劫他人财物一般会定抢劫,金额在一千元以下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金额在一千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
2022-06-05 15,340 -
他人财产非法占有的定罪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侵占罪是指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5000元人民币。 对于私自将受托管理的他人钱财变相据为己有的行为,涉及金额较大且拒绝归还者,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
2024-11-07 15,340 -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怎么认定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非法占有的内涵:既无法律依据又无合同依据而恶意占有 占有,是指基于行为人的意志而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支配,具有排它性和自主性。非法占有是指无法律依据又无合同依据而进行的自主占有。非法
2022-03-13 15,340 -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如何处理,怎样立案
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达到五千元以上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立案标准还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
2022-07-09 15,340
-
00:59
霸占他人财产什么罪
行为人霸占他人财产的,有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侵占罪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侵占罪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拒不退
1,090 2022.05.13 -
00:46
家庭共有财产如何认定
家庭共有财产的认定如下: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
1,315 2022.10.08 -
01:14
非法集资财务人员如何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并未规定非法集资罪,但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的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
1,84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