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之后,在及时就医的同时应当通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在60日之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待职工的伤情稳定之后应当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领取补偿金。
工地工伤认定程序
(一)申请:
由用人单位、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医保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来访、询问,医保科以书面告知申请须知,并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审核:
审核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受理条件。(不完整的当场或者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
(三)受理:
提供的材料完整,属于本局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效内的受理,并告知受理不受理。
(四)调查核实: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并于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五)送达:
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受伤害职工和用人单位)。
(六)行政复议:
当事人、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七)行政诉讼:
当事人、用人单位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
工地欠款如何最快速地追回
89人看过
-
工伤问题处理,哪个部门最快?
345人看过
-
如何合理地处理职工工伤单位
131人看过
-
单位未给员工报工伤保险如何快速处理理
384人看过
-
工地工伤如何处理的法律问题
404人看过
-
员工旷工如何处理最合理
165人看过
直系亲属一般指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的亲属,其中包含有配偶、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等,如果养父母因为收养、或者抚养关系也能成为直系亲属的关系,例如收养人与收养的... 更多>
-
如何处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最快广东在线咨询 2023-05-02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监察部门协商要求企业支付足额工资。劳动仲裁解决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怎么处理工伤的最快速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11员工发生工伤后快速处理的流程: 1、用人单位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2、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持医疗凭证等材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赔偿。
-
处理工伤赔偿最快的方法江西在线咨询 2024-05-18工伤赔偿最快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60天内解决。寻求劳动部门帮助争取协调解决,无果后申请劳动仲裁,到当地的劳动部门寻求帮助。无法和解的话,就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一般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单位不赔的情况下,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
工地老板不给工资,如何最快拿到工钱?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3《》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一)未按照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
-
如何对建筑工地的工伤处理工伤怎么处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15劳动者在建筑工地受伤,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应当等病情稳定以后,携带工伤认定书、病例资料、X光片和X光报告、出院记录以及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到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伤残鉴定,只有鉴定为伤残等级的,才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和社保部门在各自所承担的比例范围之内进行一定的赔偿。 相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