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受伤能要求赔偿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3 14:10:53 229 人看过

见义勇为受伤,能要求受益人补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国家见义勇为奖励标准是什么

一、国家见义勇为奖励标准是什么

1、对见义勇为者的政策措施具体如下:

(1)保障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如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

(2)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

(3)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支持,帮助他们就业、再就业;

(4)加大对适龄的见义勇为人员或其子女受教育的保障力度;

(5)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家庭住房困难等。

2、法律依据:《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第十八条

对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可以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对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可以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国家有关部门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地方政府表彰见义勇为人员所授予的荣誉称号和享受的待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二、哪些情形,且事迹突出,可以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1、同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2、同正在实施侵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3、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破获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的;

4、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抢险、救灾、救人的;

5、其他见义勇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23: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为救见义勇为者不伤亡能得到得到的赔偿吗?
    为救他人见义勇为者身亡,可获得赔偿。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因见义勇为,导致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见义勇为者营救落水人员导致其死亡是否可以索赔1、不能索要赔偿。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行为而死亡,因其自愿救助的行为性质,其家属不能向受益人索要赔偿。2、但可以向受益人主张补偿。有侵权人情形下,应向侵权人索要赔偿,受益人可以适当补偿;在无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无法赔偿情形下,受益人应当予以适当补偿。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民法典》第
    2023-08-12
    430人看过
  • 见义勇为本可嘉故意伤害要受罚
    梁某和李某发现小偷后将其打成重伤,两人本以为立了大功,岂料却因故意伤害而面临法律的制裁。近日,江南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故意伤害案。2005年的一天,梁某、李某与朋友等7人从南宁市二十一中返回住所地,正当他们行至亭洪路和星光大道交叉路口附近时,发现一名小孩跟踪一中年妇女并偷走该妇女的手机。梁、李等人见状后立即大喊抓贼,这时路边有4名新疆男子(即小偷同伙)突然上前围住梁、李等人闹事,借机掩护偷手机小孩顺利逃离现场。梁某、李某遂追赶新疆男子并与之打斗,将其中一人打成重伤。公诉机关认为,梁某与李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该案将择日开庭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相关法律《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6-06
    294人看过
  • 见义勇为受伤,谁负担医药费?
    见义勇为者受到损害时,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侵权人逃逸或者没者没有能力承担民事责任的,见义勇者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见义勇为有以下6个法律特征,分别是: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4、行为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发生交通事故致人受伤医药费谁出?交通事故人伤住院医疗费应该向肇事方或者对方保险公司索要。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在交通事故认定书还没有作出前,受害人可以通过公安交通管部门向机动车方垫付足够的医药费。受害人在交通事故受伤后,支付医疗费用、抢救费用有困难的,可以通过交通部门来进行催要。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但是,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
    2023-08-09
    91人看过
  • 见义勇为时伤到被救人是不是要为此赔偿
    见义勇为时伤到被救人的,不需要赔偿。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见义勇为就属于行为人自愿实施的紧急救助行为,所以伤到被救者的,见义勇为的人是不需要赔偿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024-05-14
    324人看过
  • 见义勇为是否应该获赔偿?
    2003年12月,上海某小区梁某家,因疏忽导致家中发生火灾,听到呼救声后,梁某的邻居中学教师谢某挺身而出,奋力灭火。最终,谢某因在救火过程中吸入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和高温烟尘导致机体发生中毒,加上救火紧张、劳累,引发心功能不全,诱发心衰死亡。然而,时间过去了很长,梁某对此事一直不闻不问,令谢某的家人感到非常不满,请问谢某的家人该怎么办?《解释》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规定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将不再出现见义勇为者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形。按照这一条,原告的丈夫谢某是在保护被告及其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免遭火灾侵害的过程中,吸入一定程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诱发心衰死亡,死亡原因与救火行为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被告虽对谢某的死亡
    2023-06-05
    355人看过
  • 下班路上见义勇为而受伤,能否算作工伤
    下班途中见义勇为一般不可以认定为工伤。工伤通常是与工作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伤害,见义勇为行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与工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能认定为工伤。见义勇为是道德层面的一种行为,与工作没有联系,受伤也不能构成工伤。律师补充: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八)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九)职工原在军
    2023-05-06
    188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人员同样能享受工伤待遇
    南京市劳动部门昨日出台了见义勇为人员工伤保险办法。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和本市居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受到表彰并获得相关奖励证书或荣誉证书的人员,可享受工伤、医疗等多项社会保障待遇。见义勇为人员未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的,则不享受这些待遇。见义勇为人员经认定为工伤的,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向用人单位追回。在住院治疗期间,见义勇为人员已参加工伤保险、经认定为工伤的,在治疗和抢救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全额支付。如果其不在工伤保险支付范围,见义勇为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等之一的,在治疗和抢救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相应医疗保险基金全额支付。并且见义勇为人员可就近就便就医,不受医疗机构定点资质限
    2023-06-10
    76人看过
  • 探索见义勇为工伤理赔之路
    算,职工见义勇为,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到伤害的,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伤害的情形,应当视同工伤。职工不是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但其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也应当按照工伤处理。见义勇为的民法典是怎么规定的呢见义勇为应当是指因当事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2023-07-16
    277人看过
  • 见义勇为者起诉受益人
    见一路人在大街上被人殴打,一男子出手相救,哪知,自己却被打致伤残。事发后,伤人者被判刑入狱并被判令赔偿伤残男子损失。但因伤人者无力支付,伤残男子只好转而将受益人告上法庭索赔损失。日前,河东法院经审理认为,受益人应在其受益范围内对见义勇为男子进行补偿,遂判令受益人给付该男子经济补偿5万元。2004年6月25日22时许,徐某在本市河东区一街道上因故与宁某发生争执并殴打宁某。路经此地的田某见状好心上前劝阻,未料,徐某竟举起附近小卖部的铁腿凳子击打田某,造成田某脾破裂摘除。经法医鉴定,田某的伤情构成Ⅷ级伤残。案发后,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后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6年,并判令其赔偿田某经济损失9.9万余元。该判决生效后,田某于2005年10月11日向法院申请执行。但因徐某正在监狱服刑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田某同意终结此次执行程序,并于随后将受益人宁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庭审中,田某
    2023-04-23
    152人看过
  • 对见义勇为者的补偿不能光靠受益人
    安徽省黄山市一例因见义勇为引发的无因管理纠纷案14日在歙县法院审结,法院一审判处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给予牺牲者焦金涛的父母、妻女经济补偿。(11月16日《北京晨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出台后,受益人被见义勇为者和其亲人告上法庭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也不乏确因受益人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补偿而成为悬案的,令见义勇为者的家庭雪上加霜。就拿黄山的这起诉讼来说,民工吴月明在该县城北旅社老板吴某的深井下作业时遭遇危险,焦金涛毅然下井救人也被困井下。两人被救出后,民工吴月明康复出院;焦金涛不幸去世,年仅36岁。由于焦金涛生前因企业不景气而下岗,家里至今还欠着债务,焦父等4原告向法院起诉,要
    2023-04-23
    239人看过
  • 见义勇为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见义勇为的赔偿规定有,见义勇为不一定是为了预防和制止侵权行为,任何维护国家、集体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是见义勇为;明确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是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见义勇为者在见义勇为中遭受损害,无法从侵权人那里获得赔偿,因此无法获得赔偿;受益人保全利益的代价是见义勇为者的英勇行为和自身的损害,因此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见义勇为致第三人损害如何赔偿见义勇为导致第三人损害的,该第三人可以请求侵权加害人赔偿,侵权加害人逃逸或者无力赔偿的,可以请求受益人适当补偿。其中受益人为被见义勇为行为帮助的人,加害人为加害受益人的人。如果见义勇为人有过错的,可以请求见义勇为人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
    2023-07-16
    321人看过
  • 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
    应这样认定见义勇为: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为见义勇为。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
    2022-07-03
    110人看过
  • 见义勇为近亲属请求赔偿案件能否免交诉讼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案件,可以免交诉讼费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一)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四)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五)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哪些情况不需要缴纳案件受理费下列案件不交纳案件受理费:1、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2、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上诉的案件;3、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案件;4、行政赔偿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
    2023-04-21
    191人看过
  • 见义勇为者的追偿权
    见义勇为者的追偿权,是指见义勇为者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或要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的权利。这种追偿权产生的条件有二:1?主观目的具有合法性,即见义勇为者实施的行为是为了“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至于这种侵害的来源,可以是他人的侵权行为,亦或是会使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受到侵害的自然灾害等危险。2?见义勇为者实施的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的行为与其受到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对这样一种损害后果,方可依法律规定转移给侵害人或受益人承担。值得注意的是,在见义勇为者实施“防止”、“制止”行为的过程中,他应当负有尽量减少自己受到的损失的义务,如果损害的发生完全或部分是基于他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就应当相应地扣减侵害人的赔偿责任或受益人的补偿责任
    2023-06-05
    38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见义勇为受伤了该向谁索赔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0
      可以,为了保护他人的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见义勇为造成受伤的人是否有义务赔偿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30
      见义勇为,意外造成受助人受伤的,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我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见义勇为就属于紧急救助行为,所以见义勇为,意外造成受助人受伤的,不需要承担责任。
    • 见义勇为受伤是不是工伤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23
      要看见义勇为的具体情况。见义勇为这一行为应当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与抢险救灾一样具有正能量价值导向,可以纳入为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行为性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
    • 职工见义勇为受伤,企业应当给予赔偿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0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形视同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企业应当正确对待因工致残问题,绝不应与因
    • 工人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的,能算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8
      国家鼓励公民见义勇为,主动帮助他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由此,工人见义勇为而受到伤害的,应当算作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