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怎么处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6-25 15:20:09 317 人看过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一般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怎么处罚的?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

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7: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法律规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处罚标准规定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谣言煽动性大,对作战或者军事行动造成危害的,在紧急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惑众的等,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勾结敌人造谣惑众,造成部队军心涣散、部队怯战、厌战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等,是本罪的特别加重处罚事由。《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8-03
    500人看过
  • 缓刑是否适用于战时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1、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2、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
    2023-07-16
    195人看过
  • 如何确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为:1、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一、拒传军令罪的认定(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二)区分本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1、在主观
    2023-03-07
    200人看过
  • 了解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因素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是参加作战的军人或士兵;2、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3、客体是军队的秩序和国家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者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量刑标准是: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04
    449人看过
  • 怎么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
    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2、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判罚规则: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
    2023-08-04
    146人看过
  • 造谣惑众怎么处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造谣惑众的处理方法,要依据造谣造成的影响而定,如果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或者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就会构成诽谤罪或者寻衅滋事罪。一、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诽谤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二、诽谤罪起诉程序如下:1、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2、递交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3、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4、决定立案的,自诉人应提交相应证据。总之,造谣惑众的行为就是对人身权益侵犯的一种犯罪行为,需要由司法机关对其实际形式进行鉴定后判决处理的,要区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界限,如果未构成犯罪的,即未达到立案的严重程度的,未
    2023-08-04
    462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罪(刑法第433条),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所在。在战场上适时做好战斗动员和宣传鼓动工作,对于激励官兵的战斗意志,鼓舞部队士气,稳定军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
    2023-02-22
    142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构成战时谣言惑众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有:犯罪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和战对军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自己编造虚假的情况,在部队中散布,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行为;主体为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最新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最新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28
    82人看过
  • 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
    一、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是: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二、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战时造谣惑众罪可以缓刑吗战时造谣惑众罪满足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
    2023-10-25
    257人看过
  • 满足什么条件会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一、逃离部队罪什么原因会构成逃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兵役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一般为现役军人,但是在战时,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征召或者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有逃避继续服兵役的目的。二、战时拒绝服役罪有何立案依据战时拒绝服役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有:犯罪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和兵役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一
    2023-03-09
    99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一、逃离部队罪既遂最少判几年?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军人,必须严格遵守兵役法规,履行兵役义务,不得私自逃离部队,否则,便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本罪。逃离部队罪是指军人故意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逃离部队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逃离部队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
    2023-03-13
    270人看过
  • 我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我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罪体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是造谣惑众,动摇军心。这里的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是指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用口头或者通过文字、图像、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故意制造、散布谎言,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者足以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时间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罪责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二、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
    2024-02-07
    470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规定是行为人有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一、刑法战时掠夺居民财物罪的判罪标准?刑法战时掠夺居民财物罪的判罪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是指战时在军事行动地区,残害无辜居民或者掠夺无辜居民财物的行为。二、如何才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2023-04-10
    239人看过
  •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限于刑法上的军人;2、主观上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战时在部队中公开或者私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一、关于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满足以下条件会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1、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服兵役,情节严重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一般是为了逃避服役,犯罪动机则多为贪生怕死、怕苦怕累。二、法院对造谣惑众罪如何裁判?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裁判如下: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三、雇用逃离部队
    2023-03-26
    32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战时有没有犯战时造谣惑众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7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2
      根据刑法关于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第43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款规定,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指挥人员造谣惑众的;谣言散布范围广泛的;谣言内容煽动性大的;在紧要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
    •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不是严重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25
      1、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 2、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2022年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0
      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判刑标准: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规定,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否构成既遂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3
      判刑如下: 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