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刑法关于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第43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款规定,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加重处罚事由犯战时造谣惑众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指挥人员造谣惑众的;谣言散布范围广泛的;谣言内容煽动性大的;在紧要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惑众的;引起部队混乱;指挥失控、多人逃亡等严重后果的等。特别加重处罚事由勾结敌人造谣惑众是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特别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勾结敌人,是指与敌人暗中串通、配合勾结敌人犯本罪,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以判处死刑。这里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勾结敌人造谣惑众,造成部队军心涣散、部队怯战、厌战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的中犯罪。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应有: 1、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 2、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 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
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
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是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时间: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罪责: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
2020.11.26 271 -
战时造谣惑众罪判多久?
战时造谣惑众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
2020.07.18 143
-
战时造谣惑众罪
1、客体要件 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坏了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最终将导致军心动摇,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
2022-05-15 15,340 -
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
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如果是以反革命为目的在战时造谣惑众的,应以反革命罪中的有关规定论处。根据杀例第14条规定,构成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勾结敌人造谣惑众,
2022-08-13 15,340 -
战时造谣惑众罪如何认定?
战时散布谣言是指军事工作者在战争中或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婪的生命害怕死亡或其他个人目的,故意散布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懦的想法和恐怖感情,散布谣言的军心行为。认定此罪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2021-10-22 15,340 -
如何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
判断构成战时造谣、造谣、造谣、造条件是:主体是参加战斗的军人或士兵;主观表现为直接故意;对象是军队的秩序和士气;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动摇军心的行为。
2021-11-24 15,340
-
01:05
聚众殴斗罪司法解释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人员,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人员,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次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
7,422 2022.04.12 -
01:09
伪造公司印章罪司法解释
在刑法上没有“伪造公司印章罪”这一项罪名,该罪在刑法的罪名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主要指的是行为人采用伪造、变造、盗取或者买卖、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以及印章的行为,该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 伪造公司印章
8,891 2022.04.12 -
01:40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当中都有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的相关规定: 第一,在《刑法》中,规定了本罪的量刑幅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明知是伪造的发票的情况下仍然持有,并且涉及数量较大的,依
1,82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