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疑议如何保障权益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有:
1.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2.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
3.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二、可以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范围有哪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仲裁的流程
1.劳动保障当事人提出仲裁的,应当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受理的,应当由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作出不予受理通知,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审理。
3.仲裁庭应当于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诉处理,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4.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案,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不得超过十五日。
5.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6.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7.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n(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n(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n(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n(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n(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n(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劳动保障监察院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
435人看过
-
离职协议达成,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464人看过
-
工伤权益保障:如何通过劳动仲裁解决疑问
65人看过
-
如何保护智障残疾人劳动权益?
430人看过
-
如何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保障
254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
422人看过
-
怀孕期间如何保障劳动权益上海在线咨询 2025-02-0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时,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则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宁夏在线咨询 2025-01-14劳动者辞职时,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个人提出离职有三种情况: 1.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和办理离职手续等。 2. 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
-
如何保障孕期女职工的劳动权益?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91、用工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为由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1)孕期女职工如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2)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不知道女职工怀孕的,应认定为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3)女职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7条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不知道自己怀孕的,在解除劳动合同
-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权益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3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有地方法规对劳动定额作了特别的规定,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定、调整的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