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补贴不在最低工资范围内,须以现金形式发放。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各种津贴、补贴。因此,高温补贴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与高温补贴不同的是,防暑降温费属于生产性的福利待遇,即使劳动者不需要也不会出现高温作业,只要企业愿意,就可计入工资现金发放,也可采用发放物品的形式。
一、劳动分红免征个人所得税吗?
劳动分红又称“利润分红”或“利润分享”,是指企业每年年终时,首先按比例提取一部分企业总利润构成“分红基金”,然后根据雇员的业绩状况确定分配数额,最后以红利形式发放的劳动收入。因此,“劳动分红”不属于“股权分红”。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企业发放的“劳动分红”应该并入到发放当月的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医务人员高温补贴是多少
根据北京市安监局、卫计委、人力社保局和市总工会联合发布的相关文件规定,北京市按照相关规定将继续在6-8月份发放高温津贴:
1、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
2、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3、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与劳动者工资一并发放,计算个税;
4、高温津贴不包括在员工最低工资范畴内。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目前,各地都在调整高温补贴的标准,北京的高温补贴7月7日宣布要翻倍。
因此医院是否有高温补贴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
专家解读最低工资高温津贴夜班费不能计入!
456人看过
-
宁波高温补贴2o17最高最低多少
121人看过
-
高温补贴算当日最高温吗
450人看过
-
天津要求向高温下劳动者发放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
118人看过
-
高温津贴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里吗?
395人看过
-
工资如何计算?高温补贴还存在吗?
417人看过
发放高温补贴的具体条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更多>
-
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是不是不含高温补贴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31、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补贴而减发给职工的工资。 2、员工在高温作业却没收到高温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
高温补贴是否应包含在最低工资中?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3高温补贴不应包含在最低工资中。根据法律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等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可见,最低工资中不应包含高温补贴。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职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
在劳动合同中高温补贴可以作为最低工资补贴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4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劳动保障部门表示,高温下工作应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不得列入最低工资中。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中签订的内容,视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补贴。但目前有个别企业在发工资时虽然名义上发
-
宁波高温补贴2o17最高最低多少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0根据最新政策,宁波高温补贴2017发放标准:高温作业人员(包括高温下露天作业的工作人员、钢铁厂工人、锅炉工)每人每月可以获得225元高温津贴;非高温工作人员标准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高温津贴则为每人每月145元。不过,要领取高温津贴还有前提条件。市人力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告知,只要企业在6月至9月间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
-
工资为公历高温补贴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261、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补贴而减发给职工的工资。 2、员工在高温作业却没收到高温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