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五种具体措施:注意抵押财产的合法性;注意抵押财产的真实性;考虑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对保证人资格进行考察;办好法律规定的手续。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怎样预防担保合同欺诈
一、怎样预防担保合同欺诈
1、预防担保合同欺诈的方法如下:
(1)注意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2)注意抵押财产的真实性;
(3)考虑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
(4)对保证人资格进行考察;
(5)办好法律规定的手续;
(6)其他预防手段。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二、担保合同有效期多久
担保合同有效期为六个月或者两年。担保协议中明确约定了担保期限的,债主应在这段时间内向担保人主张权利,否则逾期担保人免责;没有约定担保期限的,担保期限从最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算的半年,超过半年之后担保人免责;有约定担保期限但未明确约定的,担保期限应从最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算的2年。
三、担保合同无效的条件是什么
担保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担保合同无效:
1、主体无效,即担保主体不具有相应的担保资质;
2、担保合同形式不当而无效;
3、担保合同标的物不符合法律规定;
4、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一条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
预防保险欺诈有什么措施
220人看过
-
预防买卖合同欺诈的措施和建议
266人看过
-
合同纠纷有哪些预防措施
185人看过
-
反担保措施涉及哪些具体措施?
81人看过
-
预防担保合同诈骗
338人看过
-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及防范措施
197人看过
担保合同是为了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同时也是担保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即担保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协议。担保合同... 更多>
-
担保合同有哪些防范防止诈骗措施?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28作为债权人,在与债务人或者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之前,需要对担保物,比如房产、车辆进行调查,确认是否在担保人的名下,是否有在先的担保物权。如果担保人提供的保证担保,需要调查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还款能力,是否对外负有其他债务等等。 作为担保人就要对主债务以及债务人进行调查,确认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存在,债务人有没有还款能力,如果代债务清偿了债务,债务人是否有其他用于担保的物或者是担保人,总之在签担保协议
-
预防毕业生风险有哪些具体措施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2第一、保障毕业生在寻找工作阶段的权利与义务,约束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劳动合同的内容等。第二、保障用人单位能方便地直接从学校方面调出该毕业生真实的档案、资料。次乃令用人单位能够方便,清楚了解毕业生真实情况。第三,方便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以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有关事项。第四,在规定期内确立就业关系,高校可以统计就业率。第五,用人单位可以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
-
劳动纠纷预防措施有哪些? 具体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1预防劳动争议,避免或大幅度减少劳动争议。对于预防劳动争议应有以下正确认识:(1)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时,首先要想到预防劳动争议。因此,需要签订内容齐全的劳动合同,以督促双方执行劳动合同。如果发生劳动争议,也很容易处理。实践证明,劳动争议大多是由于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内容不全面和不完善造成的。(2)将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与处理劳动争议相比,预防劳动争议是一项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是解
-
预防合同欺诈的方法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6在签署合同时,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审查合同内容应当确保权利和义务相当,条款规范、约定明确,以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不能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防止对方利用条款设置骗局,留下隐患。这项工作应由法律顾问或律师负责审核。 为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善而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 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除了提高员工素质和提高经营管
-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及防范措施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9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并且客观上具备一定的履约能力,也有积极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动,没有完全履行合同有客观的原因,并不是企图骗取对方财产的,那么就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然而,有些案件行为人可能存在夸大履约能力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情形,但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财物或者置对方财物于风险境地而不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