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插广告致强制收看消费者告销售方索双倍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8:04:33 154 人看过

因为自己购买的影片《达芬奇密码》DVD在影片播映前插播广告,且广告无法跳过,消费者侯先生一纸诉状将DVD的销售方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出版方某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告上了法庭。7月14日上午,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原告侯先生起诉称:去年12月14日,在第一被告经营的某网上购买了第二被告出版的DVD影片《达芬奇密码》,价格24.8元。在观看DVD时,我发现该片的菜单部分插播了长达1分36秒的药品广告,且广告无法跳过,而在DVD外包装以及某网对该商品的介绍中均未提及该DVD中含有广告。我认为,二被告隐瞒了该产品包含广告的情况,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欺诈行为,因此要求二被告退货并双倍赔偿价款共计49.6元。

庭审中,被告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认为:在买卖合同关系中,该公司全面履行了合同义务,不存在任何违约行为,且该公司已经如实的披露了其所知悉的与该碟片有关的全部信息,该公司辨称,其并不知悉DVD中插播有广告这一事实,因此对于消费者,该公司不存在任何隐瞒,亦不构成欺诈。

被告某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的代理人则认为:在片长174分钟的影片前插播1分36秒的广告并未影响DVD的主要内容,并且作为出版方他们也没有法定的义务和必要对插播广告的情况向消费者进行告知。同时,该代理人还表示插播广告的行为不但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相反却使消费者受益,这是因为插播广告客观上降低了正版音像制品的价格,使消费者从中受益,同时其还认为1分36秒的广告对消费者收看影片的影响微乎其微,消费者完全可以用这1分36秒的时间去喝水。

当庭,原告播放了影片前的广告,记者注意到在该影片前插播了包括中华跌打丸、三金片、西瓜霜润喉片等内容的四段广告,在播放该广告时不能进行包括暂停、停止、快进等操作。

在辩论阶段,法庭上弥漫着火药味。原告方坚持认为,菜单和影片构成了DVD碟片的主要内容,而广告几乎占据了菜单的绝大部分,因此广告应作为该DVD碟片的主要成分在外包装或销售方的网站上予以明示,同时对于某文艺出版社所谓插播广告降低产品价格的说法,原告方也不领情,他们认为,正版行业的发展不应以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代价,强制消费者收看广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审美感受。

二被告则坚持认为,法律上没有禁止在影片前插播广告的行为,同时他们也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去告知消费者影片前插播有广告。

此案,将于近日公开宣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29日 16: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虚假广告如何赔偿消费者
    一、虚假广告如何赔偿消费者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虚假广告处罚标准是什么意思虚假宣传的处罚:1.行为人在广告中作虚假宣传,违法发布了虚假广告的,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3-5倍的罚款,广告费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20-100万元的罚款等;2.虚假宣传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的,一般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三、虚假广告向哪里投诉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公民发现虚假广告的可以去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因为它们负责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广告监督管理工作。广告应当真实,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出现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应当对其负
    2023-12-08
    197人看过
  • 消费者双倍赔偿解析
    一,大商场频发标识不当纠纷消费者双倍索赔鲜获支持大商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可以信赖的,但是近来,大商场却频繁出现销售的商品实际成分与标识不符的情况,大商场众多的北京西城区去年一年发生类似商场被诉案件数十件。可大多以消费者撤诉或调解解决,在形成判决的案件中,鲜有消费者获得双倍赔偿。王女士在首都时代广场花1196元买了两条pantera牌长裤,吊牌上注明的面料成分是65%羊毛、35%涤纶。此后,她把裤子送到国家棉纺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检,结果却是羊毛、涤纶和氨纶。依据国家关于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两种及两种以上纤维组成的混纺产品或交织产品,列出每一种纤维的名称,并在名称前面或后面列出对应的纤维含量。于是王女士认为商场已经构成欺诈,要求退货,商场给予双倍赔偿。法院审理后判定,王女士作为消费者享有知悉自己购买的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家没有标注裤子的氨纶成分,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不过,虽然商场
    2023-06-07
    381人看过
  • 果汁饮料能防癌?消费者状告商家双倍赔偿
    12月23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被告为了增加自己商品的销售量,对出售商品,夸大其词,出现混淆用语,最后被判“1+1赔偿”。2008年10月的时候,范先生在郑州某商场看见其出售的“美丹蓝莓果汁饮料”有“预防中老年常见的心血管功能衰退,延缓机体衰老,减少肿瘤的发生”等宣传,范先生觉得这东西听起来还不错,还有很多功效,就花了604元购买了该产品。后来,范先生发现该商场对“美丹蓝莓果汁饮料”的宣传违反了《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即食品广告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范先生认为该商场在宣传和出售“美丹蓝莓果汁饮料”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该商场退回购物款604元,并增加一倍法定赔偿金604元,并支付原告交通费2元。被告郑州某商场辩称,原告范先生所诉不
    2023-04-24
    326人看过
  • 广告欺诈也需付双倍赔偿
    一、案情被告青岛某皮肤病医院在报纸上刊登治疗牛皮癣广告,承诺本院牛皮癣康复治疗中心,独家采用著名国医皮肤病专家研制的银屑敌胶囊和洁肤膏,对治疗牛皮癣及各种皮肤顽症,内外施治,2--3个疗程治愈,不复发。治愈率高达80%以上。原告戒某某根据广告承诺到该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银屑病,遵医嘱服用银屑敌胶囊,洁肤膏。服用3个疗程后无任何效果,且病情有所加重,所花药费共计为4158.10元。为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双倍赔偿医疗费8316.20元;精神损失费2000元;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被告辩称:医院与原告不存在医患合同关系,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作出过完全治愈原告病症的承诺;原告不能提供服用过银屑敌前后病症变化的证据,要起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二、审理一审法院认为,原告臧某某根据广告提供的信息到被告处购买药品治疗牛皮癣是无须争辩的事实,被告处销售的药品不属国家危禁产品,被告作为产品的销售
    2023-06-15
    110人看过
  • 超市被判销售欺诈消费者退货并获双倍赔偿
    因认为存在销售欺诈,消费者周先生将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家乐福)告上法庭。记者今天获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北京家乐福销售存在欺诈成分,作出终审判决:周先生将购买的冬被返还北京家乐福,北京家乐福返还周先生7485元货款,加倍赔偿周先生7485元货款。北京二中院经审理认为,羊绒含量的高低影响商品的品质和价值,北京家乐福作为经营者,理应知道自己生产、销售产品的相关成分和含量。现周先生要求退还该部分货物并加倍支付赔偿金的主张,应予支持,遂作出维持一审原判的判决。
    2023-06-04
    331人看过
  • 违反广告法要给消费者赔偿吗
    违反广告法,一般需要给消费者赔偿。广告法是调整广告活动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告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广告积极作用。初次违反新广告法怎么处罚1、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
    2023-08-03
    85人看过
  • 大商场卖假货,消费者双倍索赔
    消费者吴先生声称在一家大商场购买的索尼摄像机是假冒产品,将商场诉至法院,双倍索赔购物款2万余元。此案由西城法院受理。吴先生诉称,去年8月5日,他在西城区某商场以1万余元的价格买日本进口的索尼数码摄像机一台。在使用摄像机的过程中,他发现该摄像机的操作菜单是外文的。随后,他将摄像机送到北京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进行鉴定,该公司出具的鉴定结果为:该摄像机主机机身系索尼公司生产;摄像机附带的保修卡机身贴条,机身底部的标签以及外包装是假冒SONY公司商标、厂名厂址的附件,因此该摄像机是假冒索尼公司的产品。吴先生认为,根据消法规定,商场已经对他构成欺诈。
    2023-06-07
    454人看过
  • GUESS含涤纶消费者要求双倍索赔
    消费者段先生花5070元买了3条GUESS牌纯棉休闲裤,送去检验发现含少量涤纶,于是起诉商场要求双倍索赔。昨天下午,西单某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百货)表示一切听法院判决。段先生认为,某百货作为知名的购物中心,却卖含有涤纶的纯棉休闲裤,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所以告上法院索赔双倍货款及鉴定费共计10240元。昨天下午,记者致电某百货询问此事。质检课一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GUESS作为国际品牌,在很多商场都有出售。我们并不想说他是恶意诉讼,一切听法院的判决吧。
    2023-06-07
    430人看过
  • 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导致权益受损,广告经营者是否负有赔偿责任?
    广告经营者应在广告宣传之前,对广告客户提供的有关广告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查,严格掌握广告宣传的标准,并要收好、查验广告证明.以保护广告宣传真实、合法,向社会提供有益的、健康的广告,防止危害国家、社会和损害用户、消费者利益及其他违法广告的出现。对于无合法证明、证明不全或内容不实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代理、发布。对此,虚假广告一旦刊播出来,无论广告经营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承担责任。对于广告经营者来说,当消费者因其发布的虚假广告而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及时地将广告客户的联系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当消费者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时,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
    2023-06-07
    367人看过
  • 中药排石无果广告公司遭双倍索赔
    中国法院网讯在购买假药索赔无果后,夏某某将广告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购药款和精神损失。目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夏某某诉北京视而已广告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原告夏某某诉成,2005年12月14日原告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药品广告,该广告宣传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成药,但广告上只有咨询电话,没有厂家和地址。广告称“服用两个疗程排净结石,症状基本消失……”原告于2005年12月16日电话向售药人订购了两个疗程的药品。原告服用两个疗程以后,经医院检查,胆结石丝毫没有改变。为此,原告打广告上的咨询电话进行咨询,接电话的推销员说原告的情况特殊,应该再服用两个疗程才行。因此原告又向售药人订购了两个疗程的药品,售药人再次送货上门。再次服完两个疗程后,原告又去医院检查,胆结石大小仍没有改变。原告要求被告广告公司提供售药人的名称和地址,以便向售药人进行索赔,但是被告称只知道售药人电话,没有地址。原告认
    2023-04-24
    279人看过
  • 因虚假广告而受骗,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经营者赔偿吗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广告的经营者因播放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失,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必要的时候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
    2024-04-28
    431人看过
  • 消费者为何难获双倍赔偿
    【消费者赔偿责任】消费者为何难获双倍赔偿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是消费与责任,北京西城法院与区工商分局及消协召开座谈会,并通过近期案件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消费纠纷的热点问题。记者从中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善于利用消法维权,甚至只要发现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出现瑕疵,就以欺诈追究商家责任,到法院起诉双倍索赔。事实上,法院认定欺诈有一定的标准,很多消费者因为自己的认识误区输了官司。一,大商场频发标识不当纠纷消费者双倍索赔鲜获支持大商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可以信赖的,但是近来,大商场却频繁出现销售的商品实际成分与标识不符的情况,大商场众多的北京西城区去年一年发生类似商场被诉案件数十件。可大多以消费者撤诉或调解解决,在形成判决的案件中,鲜有消费者获得双倍赔偿。王女士在首都时代广场花1196元买了两条pantera牌长裤,吊牌上注明的面料成分是65%羊毛、35%涤纶。此后,她把裤子送到国家棉纺织质量监
    2023-06-08
    205人看过
  • 蜂胶灵芝药店售消费者十倍索赔
    前不久,江苏无锡的邱先生在某药店买了一瓶蜂胶和两盒灵芝茶。回家后,细心的邱先生发现自己购买的产品只有食品字号,但却用了只可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的中药材蜂胶、灵芝,带着疑问邱先生便上网查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蜂胶、灵芝已经列入保健食品的名单中,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只能在保健食品中使用。药店所售的这两种产品未获得国家批准保健食品的批文,擅自使用中药材蜂胶、灵芝作为原料,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邱先生认为药店将蜂胶和灵芝的产品作为普通食品销售却不能保证产品是否安全,这对于消费者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与药店协商无果后,邱先生决定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将药店告上了法庭。邱先生诉称:食品应该是很安全的,而药则有副作用的。中草药并非所有人都能吃,长期使用会危害身体健康。该产品在没有任何临床检验依据的情况下,如果长期服
    2023-06-07
    65人看过
  • 所购诺基亚N95来路不明消费者状告物美双倍赔偿
    宋先生在物美某分店购买两部诺基亚手机,经检验却不属于国内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电池也是假冒的。在多次交涉未果后,宋先生将物美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日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原告宋先生诉称,其于2008年10月3日,在被告物美公司某分店购买了两部诺基亚N95手机,每部单价4980元。购机时物美称手机是正规厂家生产,经行业标准检验合格,有正规入网号,售后服务有保障的正品手机。宋先生付款后物美开具发票。但购机后不久,两部手机均频频出现问题,不仅待机时间短且经常无信号,更有时无法开机。后宋先生找到指定专业维修处维修,才被告知该手机没有产品标记,不属于国内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连手机电池都是假冒的。宋先生经多次交涉未果。现诉至法院,要求物美公司双倍赔偿购机款及误时费共计20420元。
    2023-06-07
    426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消费者诉达芬奇索要双倍赔偿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
      消费者诉“达芬奇”要双倍赔偿为该品牌被曝光后首起进入司法程序案件将于近日开审本报讯(记者王丽娜)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昨天记者获悉,首例达芬奇家具被消费者起诉质量低劣并双倍索赔的案件,将于近日在东城法院开庭审理。近日,北京达芬奇家具有限公司将一名消费者起诉。达芬奇诉称,唐女士在达芬奇家具店订购家具并支付部分定金,但截至目前,尚有货款未支付。此外,唐女士以试用为理由,向达
    • 发布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3
      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 生产、销售者、销售者以虚假广告的方式对商品质量作出虚假广告定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15
      如果生产者、销售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即触犯了刑法第l40条的规定,同时生产者、销售者又以虚假广告的方法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欺骗宣传的,在此情况下只能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能再定虚假广告罪。因为凡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通常都有以嘘假广告作欺骗宣传的行为,这符合牵连犯的规定,故择一重罪处罚,而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原则。但是对于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 消费者能否因商品广告内容虚假而索赔?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2
      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0004服装的非主要成分没有标识,商家构成欺诈吗?服装的非主要成分没
    • 利用虚假广告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向谁索赔?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1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