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混淆的提单该怎么办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22:43:31 209 人看过

A行同时议付了同一受益人的两票单据,单据分属不同开证行的两个信用证,信用证均为自由议付信用证。由于出口货物相同和银行经办人员疏忽,在向开证行寄单时,将彼此的提单混淆,每一套单据中只有2/3提单和另一份单据的1/3提单。甲开证行很快付款,乙开证行则以提交2/3提单为由拒付。后A行获知客户已凭开证行提货担保提货,遂以此交涉,最终迫使乙行付款。

此案虽然结局圆满,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

一、开证行的失误

本案中,开证行的失误在于:在对方指出已办提货担保时,表现得理不直气不壮,未能坚持拒付。实际上,UCP500第十四条赋予开证行在单证不符时拒付的权力,此案例中所提交的单据有明显不符点,所以开证行的拒付是正当、无可非议的。

虽然根据一般银行的做法,在为开证申请人办理了提货担保后,即使单据存在不符点也不能对外拒付,主要原因是一旦受益人要求退回单据并向船公司要求退运时,船公司会转而要求开证行履行提货担保项下义务,开证行有可能会遭受经济和信誉双重损失。但在此业务中,由于议付行的失误,提交到开证行柜台的是2/3提单,即使是受益人要求退单,也无法凭这2/3提单向船公司要求退运,开证行大可不必担心,相反坚持拒付反倒有助于开证行规避欺诈风险。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局有关结售汇方面的规定,如因缺少物权单据而引起的不符点,开证行不得对外付款。这一方面是为避免企业的逃汇行为,一方面也为防止欺诈发生。

至于已做提货担保即而拒付是否影响开证行信誉的问题,笔者则认为未必。首先提货担保是开证行对船公司的一种保证,而非对受益人的承诺。虽然从表面上看,提货担保的标的物是信用证项下的货物,好象是开证行凭提货担保在信用证项下向申请人放货,而实质上是船公司对收货人释放货权,提货担保是独立于信用证之外的银行对船公司的担保。其次,开证行处理单据依据的是信用证和UCP500。只要单据相符,开证行承担付款业务,如果单据不符,开证行受UCP500第14条约束,只要该条所规定的前提满足,开证行就有权对外拒付,以正当的理由拒付有助于提高开证行的信誉。三是信用证各方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开证行出具提货担保允许申请人提货属与单据有关的服务或其他行为,信用证各方处理业务必须以单据为基础,单据不符,开证行有权拒付。

然而在本案例中,开证行也有付款的道理在:根据UCP500第9条A款,不可撤销信用证项下,若规定之单据提交于被指定银行或开证行且符合信用证条款,即构成开证行的确定承诺,而当受益人将单据提交给A行时,单据是相符的,这实际上已构成开证行付款的义务。只要议付行能证实其收到单据时确系单证相符、单单一致,开证行就须在合理时间内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

二、议付行的尴尬

单据的错寄完全由议付行引起,议付行应承担纠正错误和赔偿因错而导致之损失的责任,此时议付行的举措须权衡利弊,慎之又慎。

(1)应勇于认错。

根据UCP500第九条,此票单据由受益人提交给议付行时是相符的,这就构成开证行确定的付款承诺。只要议付行向开证行坦陈事实真相,同时提供证据(如提单的复印件)证明单据交到其柜台时确系相符,则开证行应付款。当然这种取证相对来讲比较困难,在理论上行得通,要确切地说明单据相符须花一番心思,尤其是目前我国船公司出具的提单大多一式三份(只有一部分有ORIGI-NAL、DUPLICATE、TRIPLICATE等字样),所以即使三份均复印也无法证明是全套提单,况且怎样证明这全套提单确已提交也是个难题。只凭议付行一个电报声明受益人交单时已提交全套提单似无法说服开证行付款,或者结合下面

(2)条,坦陈一份提单在哪里,并要求开证代为查找,以此证明则较易为开证行接受。

(2)谨慎寻找丢失的提单。

案例中具有同样错误的另一套单据已顺利付款,且进口商未意识到提单的混淆,由议付行向其索取错寄的提单是否能得到不敢说,反倒会提醒进口商,有被其冒领货物的潜在风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可为之。但如果通过开证行,由其联系另一开证行互换错误提单,则成功的胜算较大,也较易被开证行接受。且错拿提单的进口商因往来银行的涉入,即使有不良念头(如冒领货物)也因顾及与银行的关系而不敢轻易付诸实施。

(3)以已办理提货担保为由向开证行交涉。

此为下策,而本案例中议付行以此向开证行成功索回款项实属侥幸。

正如以上所分析的那样,开证行完全可以以单据存在不符点而坚持拒付,这于情于理均说得过去。

三、受益人的处境

受益人在此案中是最终的受害者:货物已发送而自身又没有过错,可货款却面临拒付的风险。如果因为提单丢失,货物被冒领的话,由于无法掌握全套提单,无从向船公司索要货物,则更有可能陷入钱货俱失的境地。虽然这是由于自己往来银行的过错,但由于两方面原因可能使其向银行追索较为困难:(1)目前客户向银行交单时风险意识较薄弱,一般不要银行签收,而在法律上有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这使得受益人无法证明银行收到单据时确是全套的提单,则起诉的结果如何尚难预料;(2)即使追讨成功,与银行多年经营的关系也往往随之破裂,这使受益人在追讨决策时顾虑重重。所以受益人对此事处理的是否得当,于己于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1)向往来银行施加压力。

如果受益人已从议付行得到议付款,因议付行过错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和彼此约定,受益人可不返还议付款项。受益人可以此向议付行施加压力,将其推向与开证行交涉的前沿。如果受益人一方银行只是作为交单行向开证行转递单据,或只是办理出口押汇(一般来讲,按照出口押汇协议,如从开证行收不回款项,受益人须将押汇款项返还给银行),受益人可以以银行的过失要求其据理力争,以UCP500为准绳向开证行交涉追讨货款。此是正途。

(2)催开证申请人尽快提货。

坦诚地向开证申请人(进口商)说明情况。由于提单在外,所以受益人无法自己向船公司要求电放货物给开证申请人,可建议其通过银行提货担保(如案例中申请人所做的)先行提货,并尽快投入市场销售———接受货物就要付出对价,这是国际贸易的原则。其次,向开证申请人说明换回提货担保对申请人的重要性,即一旦有人持丢失的提单提货,船公司势必动用提货担保向开证行索偿,而提货担保系开证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开立,则最终损失需要申请人来承担,以此促使其尽快向开证行付款赎单。然后以其中一份提单换回提货担保———我们知道一份正本提单提货后,其他各份自动失效,不能再用以提货了,这避免了货物被冒领的风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05: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公司人格混淆的评定
    公司人格混同
    公司人格混同主要有三种情况,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所谓的公司人格混同,是指在形式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与股东之间,或公司与公司之间,在财产、业务、人员等方面出现混同,导致公司法人丧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资格的情形。1、母、子公司间的人格混同。由于母、子公司间存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子公司虽然系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故很难保证其自身意志的独立性,据此,可从维护公平原则出发,否认子公司的法人人格,把子公司与母公司视为同一人格,由母公司直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因为在相互持股的情况下,一方所持有的对方的一部分股份很可能就是对方出资给自己的财产,如该部分股份达到了控股程度,则表面上看似乎是二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但实际上已经混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3、姐妹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一人出资组成数个公
    2023-06-30
    68人看过
  • 容易混淆的主要罪名
    (一)徇私枉法罪与包庇罪虽然徇私枉法罪中的包庇行为与包庇罪都具有使有罪的人不被追诉的主观目的,但前者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到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而后者则是指向有关司法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使犯罪的人逃避刑事责任追究的行为。比如吉林省通化市民警于某徇私枉法案[],被告人于某在办理嫌疑人韩某和曹某涉嫌诈骗一案中,在嫌疑人如实供诉及被害人指认诈骗嫌疑人的情况下,接受他人说情,释放了两位嫌疑人,致使韩某又连续作案,而曹某一直在逃。人民法院认为于某行为已经构成徇私枉法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这两罪的区别还在于,前者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前者的包庇是指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而后者则是通过向向司法机关作假证包庇犯罪者。前者一般发生在立案侦查
    2023-08-11
    432人看过
  • 米与尺混淆谁之过
    “明明谈好每米3元的,实际上却是按每尺3元收的,这不是骗人吗?”一位老年消费者在电话中气愤的说!原来这位70多岁的老年消费者在费县费城集贸市场一布摊上购买了布匹一宗,其中购买的一种十三米的布因价格差异较大,正在与摊主理论,希望费县12315工作人员马上过去帮助维权。群众事无小事,接到申诉后,12315工作人员非常重视,立即前往费城集贸市场进行调解。经过了解,发现收据上写的很清楚:3元/尺、13米、117元,据此看来账目没错,可这位老人为什么不依不饶的说不对呢?双方交易时到底是3元/尺还是3元/米,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摊主提供的证据非常有力:一是有收据为证;二是有相邻的摊主纷纷为其作证;三是消费者购买的其他布料价格也比较最优惠。消费者只是重复一句话:“俺年纪大了,不会算帐也不知道看收据,回家之后孩子帮俺算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3元/米,要知道是3元/尺,俺是不会买的。”由于现场该位老年消费
    2023-04-24
    313人看过
  • 商标混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商标混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商标的混淆误认问题是商标执法中最常见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问题,因为由商标的近似而产生的混淆误认,通常是针对部分消费者而言,就执法者来说,对混淆误认的判断也难免带有主观色彩。判定商标侵权以是否会造成混淆为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是否混淆的判定主要依赖于法官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对混淆可能性进行认定时,法官应当充分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确定混淆的主体,通过对商标的相同或近似程度、商品或服务的相同或类似程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由于审查标准设限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设限过高以及审查人员在执行审查标准时过于机械等因素,会使一些本该正常进入市场、正常发挥其功能的商标被拒之门外,进而造成当事人正当的权益不能及时得到保护;设限过低,则易使商标的区别功能被削弱,或导致一些缺少诚实信用的经营主体,借他人商标之荣誉获取不当利益。(一)错误性混淆错误性混淆往往缘于记忆误差
    2023-04-27
    170人看过
  • 易混淆的财税基本常识
    1、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例如:2008年1月18日**古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外购化学反应器具一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万元,2009年累计折旧1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请问2009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目余额、账面净值分别是多少?解答账面价值=2000-100-200=1700账面余额=2000-0-0=2000账面净值=2000-100=1900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指平时对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地在有关账薄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其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采用这种盘存方法,需按实
    2023-05-03
    77人看过
  • 商标的反向混淆为什么可诉
    【反向混淆的概念】反向混淆(REVERSECONFUSION),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混淆(正向混淆)相对而言的,即在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致于消费者会误认为在前的商标使用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赞助或认可的联系。实践中,在后商标使用人可能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用作商标、商号、商品名称等商业标识。反向混淆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的大法官霍尔姆斯在1918年提出,其认为通常的商标侵权案件是被告冒充原告的产品,在相反的情形下,导致人们错误的认为原告的产品来源于被告也将造成同样的恶果。【历年案例】iPad商标侵权唯冠判赔6000万美元iPad商标侵权案中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苹果公司与唯冠深圳就iPad
    2023-04-23
    489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不能混淆
    道德的问题交给道德,法律的问题交给法律,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遗嘱人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并不说鼓励他“包二奶”。对于“包二奶”的行为,在道德上可以去谴责,但是不可拿法律去干预他合法处理自己私有财产的权利,也不能剥夺“二奶”受赠的权利。混淆法律与道德会造成审判活动的不确定性,将法官个人的意志变成法律。法律原则可以朝符合道德规范的方面去解释,适用基本原则的法院是有级别的限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做这种解释,但是作为基层法官,无权做这种解释。赠遗并未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为维护社会公德适用公序良俗原则的说法不可取。虽然法律原则可以依据个案适用原则在案件审理中进行适用,但适用是有严格限制的。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婚外同居是违背了公序良俗,但赠遗并没有侵犯了社会利益,只是触犯了其配偶的利益。法官基于维护社会公德的考虑,弃用遗嘱法的规定而适用公序良俗原
    2023-05-01
    339人看过
  • 承揽与雇佣不要混淆
    导读: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从理论上来区分是十分容易的,承揽人是交付工作成果给定作人的,而受雇人是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为雇佣人完成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区分这两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看起来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形成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案例一:刘某系苏某经人介绍认识的钟点工,每周五定期到苏某家清理卫生,已在苏某家工作一年有余。一日,刘某在苏某家清理抽油烟机时不慎从高处跌下摔伤,经住院治疗,刘某恢复了健康,但共花去医疗费用1万余元。刘某遂将孙某告至法院,要求其承担医疗费用。案例二:夏某系专门替人清理油烟机的个体工商户,一日,其在为朱某清理抽油烟机时不慎从高处跌下摔伤,经住院治疗,夏某恢复了健康,但工花去医疗费用1万余元。夏某遂将朱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费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的刘某、夏某同样是在他人家清理抽油烟机,但两人同抽烟机的主人却完全是两种关系。刘某同苏某形成的是雇佣关系,夏某同朱某
    2023-06-09
    169人看过
  • 美国商标法中的“反向混淆”
    绝大多数的商标侵权都是“顺向混淆”,即在后的商标所有人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虚假印象,自己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于在先的商标所有人,或者说在先商标人制造了或认可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在这种侵权中,在后的商标所有人利用了在先的商标所有人的商誉。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由于在先的商标人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在后的商标人在市场上处于强势地位或者非常著名,可能就会出现“反向混淆”。在这种情况下,在后的商标所有人可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误印象,在先商标所有人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来源于在后的商标所有人。这种“反向混淆”不仅会使消费者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侵权者也要承担责任。美国联邦商标法“兰哈姆法”中没有明确的关于“反向混淆”的规定。“反向混淆”是由法院的一系列判例所确定的。在1977年的“轮胎分销商”一案中,原告“BigO”是一家轮胎制造商,向一些独立的轮胎零售商提供自己的产品。从1974年2月开始,原告
    2023-06-08
    381人看过
  • 混淆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
    一、混淆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按照商标法理,是否会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主要依据。只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就可以认定使用行为构成侵权,而没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没有构成商标侵权。混淆的实质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及相关信息发生错误认识。《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
    2023-04-18
    351人看过
  • 各种财产混淆的案例分析
    股东无偿使用公司资金或者财产,不作财务记载的,股东用公司的资金偿还股东的债务,或者将公司的资金供关联公司无偿使用,不作财务记载的,公司账簿与股东账簿不分,致使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无法区分的,股东自身收益与公司盈利不加区分,致使双方利益不清的。对于股东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形,适用法人的人格否认制度。多个股东公司财产混同是如何的多个股东公司财产混同是如何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公司的账目不清,就是最好的证据。应该由公司或股东自己举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3-07-03
    151人看过
  • 侵权商标混淆的判断原则
    按照商标法理,是否会造成混淆(包括可能的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主要依据。只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就可以认定使用行为构成侵权,而没有或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就没有构成商标侵权。混淆的实质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及相关信息发生错误认识。然而,混淆本身又是一个难题,它需要借助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商品和商标的相似性。“商品类似”、“商标近似”是商标法的一个重要命题,其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商标确权过程中,商标申请、异议、评审无不围绕着这两大要素展开。商标注册采取分类申请的原则,设立这一原则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在后商标与在先商标在标识和对象上过于接近而导致混淆,更为深远的目的是在分工日渐细化的市场背景下优化商标资源的配置。我们看到,在分类注册申请原则的制度下,存在着大量近似甚至相同的商标,但这种情况的存在并未导致消费者的混淆,也未引起竞争秩序的混乱,原因就在于这些商标标示的商品或服
    2023-05-01
    97人看过
  • 什么是混淆行为,有何规定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律师补充:经营者违反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
    2023-05-06
    301人看过
  • 如何理解信用与债务的混淆
    1、普遍接受是造成混淆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企业合并。合并前两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因属于合并后的企业而消灭。(2)债权人继承债务人。例如,父亲向儿子借钱后去世,儿子继承父亲的债权债务(3)债务人继承债权人。例如,儿子向父亲借钱后,父亲死亡,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4)第三方继承债权人和债务人。例如,儿子a向父亲B借钱后,两人因意外事故同时死亡,a的儿子C继承其财产具体约定主要包括:(1)债务人转让债权,如债权人a与债务人B签订合同后,甲方将合同权利转让给乙方(2)如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债务人B的债务将转移给债权人A合同关系的存在必须有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混淆,合同失去存在的基础,所以应该自然终止。合同终止时,债权消灭,利息债权、罚息债权、担保债权等债权的从属权利同时消灭。但当债权是他人权利的客体时,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债权不能因混淆而消灭。如甲、乙双方签订房屋预售合同,甲方按一定比例支付了
    2023-05-07
    39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商标的侵权视觉混淆该怎么办?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7
      商标的侵权赔偿额在2014年5月1日实施的新的商标法中有明确规定。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
    • 与职工的照片混淆了怎么办?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4
      参保职工需要重新制卡,可由单位经办人员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提交像素为358*441,文件大小为14K至40K之间,JPG格式的白底电子相片到辖区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保卡。辖区社保经办机构只受理一代社保卡或二代社保卡绑定银行为汉口银行的补卡申请。灵活就业人员由本人办理。
    • 什么是混淆行为,混淆行为有哪些,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及责任谁承担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如下:(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
    • 什么叫混淆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3
      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混淆行为的行为要件如下:(1)该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客观上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假冒他人企业名称,仿冒国家
    • 反不正当竞争的混淆怎么回事?怎么办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9
      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弄虚作假,或者把他人的产品或服务套用在自己的身上,导致消费者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