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7 09:23:23 420 人看过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而且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劳动法从限制童工、改善劳动卫生条件开始为劳动者提供救助;工人中共济组织的成立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前身。为劳动者提供生存保障的劳动法中已经包涵了社会保障的内容。即便是德国俾斯麦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典,也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状况为基本动因的。作为社会保障法主要成分的社会保险法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目的在于解决劳动者的养老、疾病、工伤、失业和生育问题。

尽管如此,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仍然显而易见。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就直接关系而言,在内容上,社会保障关系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关系、社会救济关系、社会福利关系、社会优抚关系。在主体上,社会保障关系涉及到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就间接关系而言,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运营中,社会保障机构与投资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社会保障法从不同方面予以规范和调整。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的人。社会保障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不分部门和行业,不分就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或有无职业,不分城市和农村,只要生存发生了困难,都应普遍地、无例外地给予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社会成员之间只存在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保障的项目、标准以及采取的形式不同,不存在能否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差别。这是社会保障具有普遍性的体现。社会保障的这种普遍性不仅体现在社会福利通常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所享受,而且还体现在当该社会的局部地区出现自然或人为的灾害,意外灾害的袭击使他们陷入贫困时,为该地区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帮助。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的对象还应当扩大。据统计,农民进城务工后,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3.4%和2.7%。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总覆盖率不足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农村总人口的7.6%。

同时,社会保障也对社会成员中的特殊对象给予特殊帮助。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主要包括因退休、失业、患病、伤残、生育等造成的失去或中断收入来源而需要社会特殊帮助者。这些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使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了基本生活,从而得到社会给予的特殊保障。

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被公认为社会安全网或社会稳定器。社会保障是社会按照一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予以物质帮助。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证,就要危及他们的生存,以致影响社会的安定。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具有安全感,人们可以在社会心理上保持平衡,从而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并从事创造性的劳动。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者的劳动;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内容则是社会保障机构应当给予被保障人的各项待遇。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待遇。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方式,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伤、残、死、失业等困难,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福利,是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包括一般的社会福利、职工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于那些因自身、自然和社会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救济由社会救济、救灾救济和扶贫救济三部分制度构成。社会优抚是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在物质上给予优待和抚恤的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伴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社会优抚包括社会优待、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劳动法律关系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而社会保障关系中的一些项目则并不要求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当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他们就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成员在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上带有较大的机会均等和利益均享的特征。凡是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而且每个社会成员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物质帮助是基本均等的。

在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在作为社会保障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尤为明显。社会保险在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前提下,将劳动享受保险的待遇与过去的劳动贡献挂钩,体现应有的差别。劳动时间长、劳动贡献大的,物质保障待遇相对就高。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能鼓励劳动者在职时积极劳动,多劳多得,为社会多做贡献,将来也能更多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在社会救济方面,对残疾人和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的社会成员,既给予基本生活的保障,又根据不同的特点安置就业,鼓励他们从单纯接受救济转变为既接受救济又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于因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困处于危难之中的社会成员,在给予物质保障的同时,鼓励他们发展生产,摆脱贫困。这些都使社会保障法具有了既保障社会稳定又促进社会发展的特征。

一、异地可以缴纳社保吗

社保可以异地缴纳。

只要在当地开立了社保账户,就可以参保并缴纳社保,而不是非要回原地点缴纳社保。企业职工的社保都是由单位统一在职工的工作地缴纳的,职工到异地其他企业工作,社保要一起转移到工作地,由工作单位统一在当地缴纳社保费用,不能再缴纳原工作地的社保。社保没有转移或职工在异地没有到企业单位就职,想要自己缴纳原工作地的社保是可以的,但是只能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其他保险不能缴纳。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讨论社会保险的历史时就不能把社会保险从社会保障中抽出来。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并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调剂至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即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20: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保险费相关文章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联系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区别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
    2023-04-28
    175人看过
  • 论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的关系
    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的关系,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责任依法作出判决和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或者决定的劳动争议案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的一种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审前仲裁制度。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未经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的,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否则,对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5日内提起诉讼的,仲裁裁决不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对劳动争议进行综合审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响
    2023-05-07
    314人看过
  • 土地征收与社会保障关系
    征地社保也叫失地农民社保,即是指被征地之后的农民缴纳的社会保险。在我国的征地政策中,国务院规定要对被征地的群众进行妥善的安置,避免在征地后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各地在这个文件下相继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农村征地官司法律处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复议裁决、民事诉讼、征地补偿协调、裁决等方式,根据个案的不同特点应当启动不同的法律程序。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
    2023-07-18
    245人看过
  • 劳动法出台前劳动关系如何保障?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劳动法,但是劳动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一段时间后才颁发的,那么在劳动法出台前劳动关系如何保障?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到那会的社会环境来分析,在旧中国,劳动关系如何保障?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劳动法实施之前劳动关系的保障问题:劳动法是1994年出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追溯到1994年以前,当时并没有专门的一部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则由国务院及地方的法规来约束。其实最早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是没有私营经济的,所有企业都是国有(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因为国有,所以更多的是考虑国家因素。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的经营全靠国家和地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比如一个布料厂,今年规定你生产一万匹布料,那你只能生产一万匹,多少都不行。而布料生产后,由国家或地方统一销售,企业生产受到约束,也没有销售压力,而且企业一旦亏损,都
    2023-04-29
    276人看过
  •  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劳动保险是国家为解决劳动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或暂时中断劳动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费是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社会保险费的分担主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不同组合产生了许多费用的分担方式。在中国,企业职工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全部费用由企业和国家负担。劳动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或暂时中断劳动,国家和社会为解决其物质生活困难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称为劳动保险。社会保险费是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期限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2、分担不同:社会保险费的分担主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不同组合就产生了许多费用的分担方式,即使同一国家,在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中可能使用不同的保险费用分担方式,其中以雇主雇员双方供款、政府负最后责任最为普遍。在中国,企业职工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全部费用由企业和国家负担。劳动保
    2023-11-06
    83人看过
  • 劳动社会保障法相关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关系法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是属于劳动关系法律的一种。赔偿情形1.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应该赔偿的四种情形: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以下简称“赔偿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赔偿的四种情形如下:(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执行标准2.赔偿的标执行标准:根据“赔偿办法”的的规定,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
    2023-04-28
    320人看过
  • 工会组织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郭军工会组织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两者的基础都是劳动关系。劳动立法就是在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从自发到自觉地组织起来建立工会主张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劳动立法客观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合理利益,也进一步催生了劳动者组织建立工会的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又推动了劳动立法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也是如此。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即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上就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推动了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出台。第六次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提出了劳动立法的建议。建国以后,在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1949年11月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劳资争议解决程序的暂行规定》,一年后政务院批准公布施行了《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1950年中
    2023-06-09
    419人看过
  •  有关劳动社会保障的规定
    劳动保障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和行为,以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总体。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保障是指采取一切措施和行为,以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总体。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 动
    2023-09-08
    440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保障,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有哪些
    1、什么是劳动保障《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2、劳动保障的内容劳动保障的内容是主体的独立人格、法律地位和物质利益。主体的独立人格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前提,而独立的法律地位又是实现物质利益的前提。劳动保障首先要确立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劳动者要独立于国家、独立于资本、独立于其他任何人,成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劳动力、享有自主择业权的主人;用人单位要独立于国家、独立于其他单位,成为能够自主经营,拥有用工自主权的市场主体。劳动保障其次是要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维护主体人格和法律地位的目
    2023-04-13
    196人看过
  • “社会保障入宪”与社会保障法制化
    伴随社会和法制的进步,社会保障权成为公民宪法的权利,相继进入各国的宪法条款中。2003年12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入宪成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坚实基础,也促进了社会保障法制化的进步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入宪确立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核心为人权保障(一)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基本理念是人权保障产生于19世纪末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解决诸如贫困、失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等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是通过普遍性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措施;为那些陷入生存危机之中的、受到社会风险侵害的公民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为全体公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利于公民个人的发展。百年之后,社会保障已经不仅仅是解决一定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实现人权保障的有效途径。在现
    2023-06-06
    158人看过
  • 法与社会关系的解读
    一、法的出现人类经过漫长历程,生存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发现,自身作为与动物不同的存在,在于对同类的尊重;此种尊重,既是同类们生存的必要,也是自身生命本质的要求:克服存在的低级性,走出动物性的生存循环。人们逐渐发现:对同类的过分失敬,确属低级行为;尤其是对以人的姿态存在的同类,发动动物性攻掠。这样的攻掠,既导致社会成员对攻掠者的鄙视,也招致人群必然的报复。仁慈的人,极不情愿地看到,动物性攻掠的发动者,在社会非常时刻,往往遭受难以名状的身心痛苦。为了克服生存的低级形态,为了避免动物性攻掠和报复,为了缔结社会和平,社会成员不得不确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确定,与其说是对人本质的发现,毋宁说是为有效减少动物性攻掠和报复,制作的必要假定。为了达到假定希求达到的目的,社会不得不变假定为真实.人的尊严和价值,于是不再是超验的存在;它通过人的权利来体现。权利具有物化的形式:农民通过土地体现权利,工人通过
    2023-06-07
    79人看过
  • 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签订问题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且对于没签订劳动合同的这一年,公司需要支付双倍薪酬,也就是要多支付11个月工资。不过,员工对于未签订合同的仲裁有效期也是1年。入职一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入职一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
    2023-07-08
    330人看过
  • 社保与劳动合同的互动关系:阐述它们在劳动保障中的作用
    社保跟劳动合同一般关系不大。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自己交社保跟公司交社保有什么区别自己交社保跟公司交社保的区别如下:1、参保人员不同,单位交社保,参保人员是在职的员工。自己交社保,参保人员主要是儿童、老年人、无业居民或自由职业者等;2、缴纳的险种不一样,单位交社保是强制性,为职工缴纳五险,而自己交社保是自愿参加,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是无法缴纳其余的三险;3、缴纳的费用和
    2023-07-10
    225人看过
  • 国家劳动法律关于劳动社会保障是怎样规定的
    一、规定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修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二、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中华人
    2023-05-05
    439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险费
    词条

    保险费是指当投保人参加保险时,根据其投保时所订的保险费率,向保险人交付的费用。当保险财产遭受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全部或部分损失,或人身保险中人身发生意外时,保险人均要付给保险金。保险费由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和保险期限构成。... 更多>

    #保险费
    相关咨询
    • 劳动关系概论,工会,工会与政府的关系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1
      劳动关系一般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是社会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企业工会一般是指由劳动者参与组织的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对话的窗口,企业工会是代表职工利益的。
    • 正确区分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01
      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关系来看,前者以针对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而设立,后者针对生活风险而建立,不考虑主体的差异,因此社会保险是劳动保障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社会保险的关系主题是劳动者和用人者的时候,也才属于劳动保障的内容,两者是区别但是有交叉。
    • 劳务派遣机构的劳动关系与劳动者保持劳动关系的一般性法律保障问题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10
      劳务派遣是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接受派遣单位(要派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接受派遣的单位工作(为了叙说的方便,以下将劳务派遣机构称为派遣机构,将接受派遣的单位称为要派单位)。劳动派遣与委派、外借不同,外借、委派是指用人单位为了完成其某项业务工作,安排劳动者到关联单位去从事相应的工作,应接受原单位与借用或派往企业的双重管理。外借或委派期间员工是否与原单
    • 双重劳动关系受劳动法保障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2
      双重劳动关系,指的是劳动者同时与两个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在招用员工时,应该确定其与其他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劳动关系了,否则,若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职工在没有解除与原单位劳动关系的情形下,又为另一单位劳动,此时,由于他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尚存,因此他与这一用人单位建立的只能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劳动关
    • 践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侵害广大劳动者的的合法权益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试用期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和侵害,是对劳动法的违背,削弱了劳动法的权威,使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成为家常便饭。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试用期的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将对其未来的劳动或职业生涯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容易对资方和社会主义劳动法制丧失信心。违背社会主义本质,妨碍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