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应该怎么定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22 21:02:03 478 人看过

“危害行为”究竟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还是犯罪行为的上位概念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与“危害行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可以说,以上问题是我国刑法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也是研究“危害行为”必须解决并加以澄清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称谓不敢苟同

对于“危害行为”的称谓,笔者不敢苟同。不如将“危害行为”的称谓恢复其本来面目,称之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将其性质概括为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反而更为科学。我国刑法理论将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的行为,称之为“危害行为”。这也是我国刑法的传统称谓。这种传统观点值得商榷。顾名思义,“危害行为”是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据此定义的话,那么“危害行为”的范围就非常广泛了,诸如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等等。

实体行为之析

“危害行为”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行为。行为应当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体,由于“危害行为”完全不包含主观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因而不可能作为独立的行为存在形式。即使我国刑法理论将作为犯罪行为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特定化为“危害行为”,即赋予“危害行为”以特定含义,笔者认为,也不能将其视为独立的行为。原因就在于犯罪行为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是不包含主观要素的,仅包含行为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要素。行为应当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体,缺乏主观因素就不可单独成立行为,其不具备独立存在的意义。

判断行为性质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由于正当行为、精神病人的行为、意外事件等与犯罪行为在客观性质上相类似,因此刑法将其纳人刑法所调整的范畴。

那么,应当如何判断行为的客观性质呢应当从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对象、利用何种客观条件等各构成因素来进行判断。正当行为、精神病人的行为、意外事件等这些非犯罪行为,在主体、主观方面和客体等方面均与犯罪行为不同。

两者仅仅在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即行为的客观性质上与犯罪行为具有类似之处:一种是该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与犯罪行为相同的危害结果,如意外事件、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的行为等。但这种结果的发生,不是行为人主观意志支配下的实施的,不是行为人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体现,因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也就更加不是犯罪行为;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虽然在客观性质方面与犯罪行为类似,行为人也能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与犯罪行为不同的内容,因而行为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刑法理论将这两种行为定性为正当化行为,只是由于在客观性质上与犯罪行为类似,刑法才将其纳人调整的范畴之内。

由此可见,应当将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的“危害行为”恢复其本来面目,称之为“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要件”,其实质是犯罪行为的客观性质。这样不仅与刑法中的行为、犯罪行为、刑法评价的行为等相近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而且弥补了现有行为理论的层次缺失,行为理论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1: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刑法危害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基于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实施的客观上侵犯法益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三特征:有体性:身体活动包括举动和静止,不包括犯意形成与流露。有意性:《刑法》只调整有意识和有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而不包括反射动作、睡梦中的举动等等。有害性:《刑法》只禁止在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无害的身体举止不会被规定在《刑法》中。一、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二、危害行为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危害行为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危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在主观上是基于行为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
    2023-02-25
    240人看过
  • 什么是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客观活动。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1)作为,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2)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
    2023-04-22
    222人看过
  • 哪些情形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除放火、爆炸、决水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危险程度相当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哪些情形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的犯罪行为呢?司法实践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突出表现在:(一)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私设电网,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任何个人、单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架设电网,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同时,私设电网也是一种危险方法,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种行为,无论是从主观方面还是从客观方面,都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二)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这种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往往是出于故意。这种危险方法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
    2023-04-28
    310人看过
  • 在司法实践中会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
    (1)以私设电网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2)以驾车撞人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包括高速飙车威胁公共安全行为;(3)以制、输坏血、病毒血的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4)以向人群开枪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另外注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一定非要要求有相应危害后果,只要行为人所使用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及到公共安全即可构成本罪。一、高空坠物可能构成哪些罪名?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有致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损的危险,并且责任人对此危险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则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依照《刑法》第114条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在认定本罪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的概念,即必须要求抛物或坠物的行为可能危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生命
    2023-03-09
    363人看过
  • 未遂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应该如何处罚?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未遂。该罪名属于行为犯,即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能构成该罪。因此,刑法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所谓不特定,是指犯罪行为可能侵犯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结果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既无法具体预料,也难以实际控制,行为的危险或者造成的危害结果可能随时扩大或者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所以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就已成立犯罪,不以结果定罪,不存在未遂的状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可以判缓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不可以判缓刑。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最低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缓刑适用的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7-08
    379人看过
  • 应该怎么定义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利害关系”是指因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客观上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实际影响。这一实际影响,不仅包括了已经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将来必然会产生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要包括两种人:(一)行政相对人,即直接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直接承担着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如行政处罚行为的被处罚人、行政行为的被许可人等;(二)行政相关人,指行政行为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其做出的,但是由于行政行为的做出,在客观上对其合法权益产生实际的影响,如受害人、相邻权人和公平竞争权人等。律师补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一)被诉的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在行政复议等行政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涉及其合法权益的;(五)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具有处理投诉职责的行政机关作出或者
    2023-05-06
    21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以投毒、放火等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当定性为该行为的危险方法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26
      当事人以与投毒、放火等行为危险程度相当的手段,上街乱砍,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性命或重大公司财产,其行为应当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如果该精神病人经鉴定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则如果上街乱砍在其清醒期间所为,则该精神病人需要负刑事责任;如果该精神病人经鉴定属于完全的精神病人,则其无需负刑事责任。根据《》第条,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
    • 什么是危害行为?危害的危害有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08
      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按照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构成要件的该当性或犯罪客观方面最核心的要素。 1、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 对于危害行为,并不等同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这样危害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属于违法行为,相关人员需要
    • 校园内的行为伤害应该怎么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02
      在学校故意伤害他人。伤势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中的是指行为人致被害人轻伤及以上,而轻微伤就是治安案件。对于轻伤,既属于自诉案件(属于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也可以由检察院提起,这里,被害人既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无论是刑事自诉还是刑事公诉,都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的同时自行提起,由受理刑事案件的一并审理,所以无论是自诉
    •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应该怎么判刑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01
      需要根据所犯罪行来承担刑事责任。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危害行为的含义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14
      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主导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根据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构成要件的应当性或犯罪客观方面的核心要素。1、危害行为是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由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危害行为不等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是这样的危害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的,属于违法行为,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