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意义上,没有临时工这个特殊界定,所有和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是劳动工,双方必须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工资待遇、工作年限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
临时工的本质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发文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各省市各部门开始制定“三定方案”(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相对于有编制的“编内人员”,临时工被统称为“编外人员”。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一、临时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劳动法》还是新的《劳动合同法》,均未以“临时工”与“正式工”来划分和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而是规定双方都应签订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此来规范双方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按照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同样应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与这些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过法定的期限,就会面临支付双倍公司和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二、临时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防控
对于企业招用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企业有四种方式可以选择:
1、选择标准的劳动用工,采用这种方式用工需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否则,超过1个月的用工需要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2、选择非全日用工,采用此类方式,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需要缴纳工伤保险)。但需要确保员工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累计每周不超过24小时。
3、选择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采用这种方式,用人单位只需要选择合作的劳务派遣单位,将所需员工的条件要求告知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员工,然后派遣至本单位。
4、选择劳务用工,采用这种方式,不再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而是按照民事法律的规定,由单位与劳务工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但在管理方面,劳务用工方式常有不便,因为劳务关系的双方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隶属与被隶属的关系。
总体而言,以上四种方式各有利弊,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
用临时工怎么签协议
467人看过
-
怎样和临时工签订协议
494人看过
-
暑假打工签临时劳动协议
403人看过
-
临时工协议怎么写,最新临时工协议范本
182人看过
-
签署协议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265人看过
-
临时雇佣协议可以签订多长时间
500人看过
临时工,是非长期性的员工,有的临时工属于派遣性质的劳务工,签订的是劳务合同,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某项目的需要,临时招聘的员工。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临时工,基本都需要签订合同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临时工的性质虽然不同于正式员工,但是对合理劳动的... 更多>
-
临时工未签订劳动协议时,能否进行仲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16部分雇主选择使用短期工余缺补给,但没有与员工签署正规的劳动合同。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没有签署任何书面形式的合约,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劳务关系,那么当出现劳动争议时,这些员工仍然可以享受合法权益并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监察相关规定并履行劳动合同时引发的纠纷案件。因此,如果员工未签署合同,但确实在劳动岗位上为用人单位效力,他们仍将享有依法维
-
-
医保临时协议一般签多少年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161.医保临时协议一般签一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
临时协议签订签订有效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131、对同一用人单位的临时用人合同只能签一次, 第二次必须签订有固定时限或无固定时限的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能够拒却,并要求经济赔偿按。 2、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劳动合同法中,无临时劳动合同的概念,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都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至于临时协议,如果是签订劳动协议,那么该协议不隶属劳动法调整范畴,发生争议应当通过法院解决,隶属民事法律调整范畴。 3、临时工无合同拖延薪水,能够去劳动监察投诉
-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签临时工协议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71、对于退休返聘人员,即聘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因为其不具备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所以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合同,法院在申请该类案件时,也是按劳务关系处理的;2、除此以外的劳动者,在入职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