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映女职工权益受侵犯的情况较为集中,虹口区法院立案庭的黄-凯副庭长在此为读者进行集中解答。
王小姐:我结婚已好几年,都快“奔三”了,至今还没有孩子。其实,我们夫妻俩很想有个孩子,但现实告诉我们,公司里只要有女职员怀孕了,很快就会有人顶上你现在的位子。你不“休息”,领导就不会给你看好脸色;你假如“休息”,就等于自己炒了自己。听说国家有规定,在女职工生产期间不能随便被解除,但因为我所在公司是一年签一次劳动合同,等我生产完后劳动合同续签是否会受到影响。请问,国家是否有关于女职工生育的保护性政策,如果单位违反了,我该如何维权?
答:有的企业对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采取歧视政策。有些是直截了当、有些是隐性的,但都是不同程度侵犯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此,我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除非职工本人有重大过失,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当然如果企业对女职工采取了不当的处理,侵犯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可以分别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劳动合同。
常女士:好不容易在一家化妆品公司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可辛辛苦苦工作了近一年,公司却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我也多次问过,可单位总说急什么,钱不少你就是了,我也无话可说。上个月,我查出怀孕了,心里相当高兴,打算留下这个孩子。可仔细一想,又有点矛盾,生怕被“炒”。几天之后,还是被单位“炒”了,没有任何的补偿。找公司说理,公司说不签合同不能给钱。请问,公司这么说合理吗?我该如何维权?
答:用人单位应该与劳动者签合同。常女士所在化妆品公司不和职工签合同是违法的,公司应受处罚。从常女士提供的情况看,常女士与公司之间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常女士在事实劳动关系期间怀孕了,依然受到《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常女士应当享受正式职工的待遇,即在怀孕期内不能被辞退。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常女士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对女职工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法,侵犯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劳动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平时的考勤卡、发工资的小条子、加班记录等,以及周围同事、包括平时所接触的客户的证明材料等等。
-
准妈妈丢职后怎么办
304人看过
-
“准妈妈”劳动权益有“特护”
426人看过
-
但是仲裁输了,我妈妈不服仲裁裁决,准备上诉,想请问一下劳动者不服仲裁裁决起诉状怎么写呢?
171人看过
-
离职申请已提可否申请劳动仲裁
176人看过
-
单亲妈妈可以申请公租房房吗
101人看过
-
准妈妈职场维权必修课
252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劳动仲裁会问妈妈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3谁不知道妈妈妈是女人呢~!劳动仲裁,还要试试,这个所谓律师这么不负责任的回答,令我相当失望~~我知道怎么仲裁就不用上来这里找你们试啦````要不你们就直接点,告诉我哪个律师可以,然后分析了我的问题后,给个完整的答案,我用你就是啦~!二十个字都没有的回答那些就可以回家睡觉了~! 希望别删我的留言啦````这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律师"的控诉~!
-
-
离职后一直没有申请劳动仲裁,可以申请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22双方可以协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是起计算。也就是说,您在办理离职后申请仲裁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没有超过申请仲裁时效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争议调解仲
-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丢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8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劳动者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5,劳动者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6,劳动者可以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劳动者在公司上班。 7,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工作署名的文件),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
全职妈妈离婚能申请赔偿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12全职妈妈离婚补偿费具体是多少,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 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