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中证据的规则和限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1 17:44:04 181 人看过

刑事证据规则有1、传闻证据规则;2、最佳证据规则;3、意见证据规则;4、自白任意规则;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6、关联性规则;7、补强证据规则。前五项属于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后两项属于调整证明力的规则。证据必须确实、充分才能够定罪量刑,它的要求是据以定案的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认定的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刑事证据规则具体有几种

刑事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证据制度中,控辩双方收集和出示证据,法庭采纳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刑事证据规则是法院在采纳证据时,认定证据证明能力的依据。那刑事证据规则具体有几种呢?其内容是什么?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刑事证据规则一般认为有7种,刑事证据规则根据调整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和调整证明力的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

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由传闻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意见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等组成。

刑事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

传闻证据规则,也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即法律排除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的规则。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书面传闻证据,二是言词传闻证据。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规定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只是部分地体现了该规则的精神。

刑事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非法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既包括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也包括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2010年6月发布的《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方面,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另一方面,明确了非法取得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排除程序。

刑事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

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陈述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实,而不得陈述对该事实的意见或者结论。《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对该规则有所体现。

刑事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又称原始证据规则,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时,其原件才是最佳证据。最高院的解释第53条第1、2款和《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8条的规定都体现了最佳证据规则的精神。

刑事证据规则—调整证明力的规则:

调整证明力的规则,由关联性规则、自白任意规则和补强证据规则等组成。

刑事证据规则—关联性规则:

关联性规则,是指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我国有关司法解释体现了关联性规则,最高院《解释》第136条第1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2条第一款,第6条、第23条、第24条、第27条、第29条都对关联性规则作了相应规定。

刑事证据规则—自白任意规则:

自白任意规则,又称非任意自白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基于被追诉人自由意志而作出的自白(即承认有罪的供述),才具有可采性;违背当事人意愿或违反法定程序而强制作出的供述不是自白,而是逼供,不具有可采性,必须予以排除。我国刑诉法第43条,最高院《解释》第61条和最高检《规则》第265条,以及《排除非法证据规定》都明确规定了排除非法取得的审判前供述及其具体程序。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自白任意规则。

刑事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补强证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补强证据必须具有证据能力。

(2)补强证据本身必须具有担保补强对象真实的能力。

(3)补强证据必须具有独立的来源。

小结:

刑事证据规则不仅有利于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查明案件事实,而且有利于保护人权,实现司法公正。在提高诉讼效率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在此提示大家,在搜寻证据时可以结合证据规则,了解证据的证明能力,更好的为自己寻找有利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22: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的限制和规则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期限1、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有执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3、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
    2023-07-08
    154人看过
  •  仲裁庭审判原则与证据规则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举证期限内向仲裁庭提供证据。对证据保全,当事人应在举证期内提出申请。若当事人在举证期内无法出席,可申请延期,但若逾期仍无法举证,则视为举证不能。当事人对已换证据需分类整理并盖章签名和写明提交日期,同时按对方人数提交份数。证据未经“交换”则不予质、认证。仲裁委在送达仲裁通知书时,应向当事人送达举证范围、期限及举证不能后果的举证通知书。根据以下规定:1、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在举证期限内向仲裁庭提供证据,以便对自己的主张负责。2、对证据保全,当事人应在举证期内提申请。3、当事人在举证期内因故不能举证者,经书面申请并经仲裁委准予,可延期三至五日;届满,仍不能举证者,视为举证不能。4、当事人对已换证据,应分类整理,并盖章签名和写明提交日期;同时按对方人数提交份数。5、证据无故未经“交换”,不予质、认证。6、仲裁委在送达仲裁通知书,应向当事
    2023-11-23
    357人看过
  • 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据规则
    传统意义的审判是指法院为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问题而进行的司法裁判活动。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刑事审判已经逐渐突破原来固有的实体性裁判的范围,而衍生出程序性裁判的机制。所谓程序性裁判,是指那些为解决控辩双方存在的程序性争议而举行的司法裁判活动。例如,被告人对某一法官提出回避申请的,法院需要对该项申请是否成立作出决定;公诉方或者被告方申请法庭延期审理的,法院要作出是否批准的裁决;控辩双方围绕着管辖问题发生争议的,法院需要就此作出决定;被告方对某一控方鉴定意见提出异议,要求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的,法院也应决定是否予以采纳;对于被告方排除控方证据的申请,法院也需要作出是否同意的裁决在以上情形下,法院都需要举行程序性裁判活动,并对有关程序性争议作出裁判结论。这种裁判结论尽管并不涉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却对刑事诉讼的进程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根据所要解决的程序性争议的不同,程序性裁判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
    2023-06-06
    62人看过
  • 民事审判中如何审查和鉴定证据
    1、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依法判决。第六十四条法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证据,遵循法律规定的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做出独立判断,第六十五条法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单一证据进行审查和认定:(一)证据是否具有原创性、原创性,(2)证据是否与案件事实有关(3)证据的形式和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4)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5)证人或当事人提供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据第六十六条法官应当从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案件的全部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和判断,第六十八条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而和解的,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不得作为以后诉讼中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称的证词(三)有疑问的视听资料(四)不能与正本和正本核
    2023-05-07
    408人看过
  • 刑事审判庭审程序规则
    一、刑事审判庭审程序规则(一)书记员: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二)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1)诉讼参与人应遵守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必须经审判长许可,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必须警告制止。(2)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监外服刑的人和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人。携带武器、凶器和其他危险物品的人,其他有可能妨碍法庭秩序的人不准参加旁听。(3)参加旁听的群众不准进入审判区、不得鼓掌、喧哗、吵闹、录音、录相、摄影和其他有碍审判活动的行为,不准发言和提问。(4)对违反纪律的人,审判长、值庭人员、司法警察应当劝告制止,不听者经审判长决定,可没收胶卷、录音带或责令其退出法庭、直至追究刑事责任。(5)参加旁听群众对法庭审判活动有意见,可在闭庭后书面向法庭提出。(三)书记员: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座。(四)书记员:请审判长、审
    2023-06-11
    339人看过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新的事实和证据指什么
    1、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新的事实和证据如下:(1)新的事实是指原起诉书中未指控的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触犯的罪名既可以是原指控罪名的同一罪名,也可以是其他罪名。(2)新的证据是指撤回起诉后收集、调取的足以证明原指控犯罪事实的证据。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二十四条一、刑事证据的种类有哪些1、书证。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者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比如,书信、文件、票据、合同等。2、物证。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物品。比如,质量不合格的家具、被撞坏的汽车等。3、视听资料。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比如,用录音机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录像机录制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证据领域的。4、证人证言。指证人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
    2023-03-03
    291人看过
  • 刑事审理期限和审判期限
    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期限是二十天,即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简化,设置简易程序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当然,适用简易程序,首先还是要保证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不能为了简便、省事而将不应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按简易程序审理。一、刑事案件判决结果关于刑事案件,法院判决完的时间:要看是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要看是普通程序审判还是简易程序审判、要看是一审案件还是二审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
    2023-03-12
    171人看过
  • 家庭暴力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据形式
    1、一定情况下的举证责任转移原告提供证据证明受侵害事实及伤害后果并指认系被告所为的,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虽否认侵害由其所为但无反证的,可以推定被告为加害人,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2、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陈述的可信度高于加害人3、专家辅助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聘请相关专家出庭,解释包括受虐配偶综合症在内的家庭暴力的特点和规律。专家辅助人必要时接受审判人员、双方当事人的询问和质疑。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可以作为裁判的重要参考。4、加害人的悔过、保证加害人在诉讼前做出的口头、书面悔过或保证,可以作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加害人在诉讼期间因其加害行为而对受害人做出的口头、书面道歉或不再施暴的保证,如无其它实质性的、具体的悔过行动,不应当被认为是真心悔改,也不应当被认为是真正放弃暴力沟通方式的表现,而应当被认为是继续控制受害人的另一有效手段,因此不应作为加害人悔改,或双方感情尚未破裂
    2023-04-26
    464人看过
  • 刑事审判之集中审理原则
    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一)主要涵义1、一件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每起案件自始至终应由同一法庭进行审判,并且在案件审理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之前不允许法庭再审理其它任何案件。2、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应在法庭内集中完成。3、法庭成员不可更换,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始终在场参加审理。如果法官和陪审员因故不能继续参加审理,应由始终在场的候补法官、候补陪审员替换。否则,案件应重新审判。整个审判阶段以庭审为中心,所有的事实、证据和适用都应在庭审时一并提出、辨明,审判结论也应在庭审中形成。4、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并迅速作出裁判。(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精神。其中,第3条规定了合议庭成员不得更换,第9条规定了合议庭评议案件的时限,第14条规定了裁判文书制作的时限
    2023-04-25
    203人看过
  •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及其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规则是什么
    刑事证据的种类: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证据种类,是指根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表现形式对证据所作的分类。证据种类实际上是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是证据的法定种类。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证据包括:(1)物证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属性、存在状况起证明作用的,因此与其他证据相比,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稳定性。(2)书证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书证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不限于“书写的文字材料”。书证属于实物证据范围,客观性较强。这里需要注意书证与物证的区别是“书证以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物证以物质属性和外观特征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与物证的共同特点主要是都要有实物载体,属于实物证据。如果一个物体可以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发挥证明作用,它既是书
    2022-11-01
    320人看过
  •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证据的收集哪些需要遵循的原则?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和司法解释中还是或原则性、或明确具体地规定了一些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虽然这些原则,有些在法学界获得普遍认同,有些却在应用于司法实践的同时引起了法学界的激烈争论,但都不影响一个既定事实,就是这些规则是目前我国有现行立法依据的,是司法实践中在收集、审查、采信证据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审判机关取证原则刑诉法第43条、45条以及《解释》第54、55、56条分别规定了审判机关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义务和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现行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我国现行的庭审方式并非典型的对抗制,而是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法官职权运用。在这里姑且不论法官积极运用职权收集证据、查明案情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这对矛盾统一体的利弊,至少现有立法已经明确了收集调取证据既是审判机关的权力,也是审判机关的义务。这与当事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居中裁判、不负有收集证据义务的原则完全不
    2023-06-03
    475人看过
  • 关于民事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中的举证时限是多久?
    一、举证时限是多久《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举证期限是指在适用一审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基础事实的期限,该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是人民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者基于特定原因,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指定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反证的期限,该期限不受“不得少于三十日”的限制。二、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举证期限问题。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受《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限制,可以少于三十日。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少于三十日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补足不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三、关于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的举证期限问题。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
    2023-04-02
    275人看过
  •  克服刑事审判中证据不足的难题
    这段内容讲述了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证据不足,应当做出无罪判决。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坚持罪行法定原则、疑罪从无的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据不足的案件,不能认定为犯罪并给予刑事处罚。因此,如果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应当作无罪处理。如果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应当做出无罪判决。在刑事案件审判中,应当坚持罪行法定原则、疑罪从无的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据不足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并给予刑事处罚。所以,刑事案件中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作无罪处理。 刑 事 案 件 证 据 不 足 怎 么 处 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 补充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事实和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补充侦查,收集更多的证据,以便更好地证明案件事实和处理案件。2. 重新鉴定:对于有争议的鉴定结论,公安机关可以
    2023-09-01
    165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有关证据规则问题的思考
    (一)刑事诉讼证据和证据规则概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就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的过程。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既是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又是裁判者为确定裁判所依赖的手段;既是证据形式与证明内容的统一,又是实体要求与程序要求的统一。从证据的本质特征出发,可将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概括为:以法定形式表现、符合法定程序规定的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作为定案依据的客观事实和材料。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相关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司法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相关性指作为证据的事实必须与已经发生并且待证的刑事案件有关联,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合法性指证据的收集主体、对象、方法和程序以及证据的形式和采信程序必须是合法的。司法活动中的证明,是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判断事实真相的过程。为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对
    2023-06-01
    18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证据规则延期审理的限制?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9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经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事由,使开庭审理不能如期进行,或者已经开始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决定推延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
    • 刑事案件中证据七大规则怎样编制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24
      (一)新刑事诉讼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二)确立刑事案件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三)尊重保护人权,不得强制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的对接、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证据的保密;(5)修改事实识别标准;(6)补充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7)加强证人作证机制。
    • 刑事证据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证据优势证据规则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30
      一.刑事证据口供补强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现代各国刑事证据法多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和完全的证明力,禁止以被告口供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英美法系国家对于被追诉人的自白,法官可以迳行定罪)。自侦案件中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对于犯罪是否成立以及定性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坚持口供补强规则。一般说来,对补强证据不要求其达到单独使法官确认犯罪事实的程度,但也不是
    • 证据种类的审查判断规则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15
      认证是对证据的审核与认定,是认定事实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法官裁判案件的必经程序。从裁判文书的角度看,认证也是裁判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审判案件的审判原则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03
      新刑事诉讼法案件审判的原则是: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诉讼;审判公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