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口供补强规则,刑事证据优势证据规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刑事证据口供补强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现代各国刑事证据法多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不承认其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和完全的证明力,禁止以被告口供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而要求提供其他证据予以“补强”(英美法系国家对于被追诉人的自白,法官可以迳行定罪)。自侦案件中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对于犯罪是否成立以及定性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坚持口供补强规则。一般说来,对补强证据不要求其达到单独使法官确认犯罪事实的程度,但也不是仅仅要求对口供稍有支撑。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是要求补强证据大体上能独立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这是较高的要求;另一种是要求达到与供述一致,并能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这是低限度要求。笔者认为,在自侦案件中,宜依第二种标准,即能够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即可。二.刑事证据优势证据规则确立优势证据规则。刑事诉讼法中对优势证据规则尚无规定,一般认为优势证据是民事诉讼中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草案)第4条规定了优势证据规则,即“在民事案件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应当以优势证据证明其主张的案件事实。优势证据是指可能性上的优势而不单纯是证据数量上的优势。在判断是否形成了有关特定系争事实的优势证据时,法庭应当综合案件的所有事实和情节,比较证据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可能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证据规则有1、传闻证据规则;2、最佳证据规则;3、意见证据规则;4、自白任意规则;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6、关联性规则;7、补强证据规则。前五项属于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后两项属于调整证明力的规则。
-
刑事证据规则原则
刑事证据规则有 1、传闻证据规则; 2、最佳证据规则; 3、意见证据规则; 4、自白任意规则; 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6、关联性规则; 7、补强证据规则。前五项属于调整证据能力的规则,后两项属于调整证明力的规则。证据必须确实、充分才能够定
2022.09.29 341 -
刑事证据的规则
关于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审判机关取证原则、最佳证据规则、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口供补强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司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0.07.13 155 -
刑事证据认定规则
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即为认证。我国刑诉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五十八条进一步明确,“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
2020.06.09 285
-
优势证据规则
优势证据规则是指证明同一事实中几个矛盾证据之间证明力的比较规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认定几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一)国家机关和社会
2021-11-29 15,340 -
刑事证据规则
辩护律师举证时,应向法庭说明证据的形式、内容、来源以及所要证明的问题,并特别注意以下方面:(1)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来源的合法性;(2)证人证言、被告人陈述、鉴定结论取得的程序的合法性;(3)证据内容
2022-02-15 15,340 -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章证据第六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在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办案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应当以证据为根据。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指
2022-02-25 15,340 -
刑事证据规则有什么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方面的立法是非常不完善的,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有关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条文,主要有刑诉法证据专章的8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工委
2022-08-14 15,340
-
01:32
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是什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证据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有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的责任。如果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到实际发生的证据,或者人民法
2,222 2022.04.15 -
01:26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是什么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是指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的的基本准则,是有关可以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根据中国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所有证据,无论种类,都只有经过法庭的审查属实,才能做为定案依据
3,649 2022.04.15 -
01:14
只有口供没有证据能判刑吗关于只有口供没有证据能否判刑,我国法律进行了规定:对于案件的判处要重视证据及调查研究,不能轻易相信口供。有被告人的供述,但无其他证据的,不可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无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的,则可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除此之外,还规定
5,4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