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出台无疑是我国死刑立法改革富有实效的大举动。该草案的说明指出,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拟建议取消几年来较少适用或者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以上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除此之外,该草案还拟免除已满75周岁老年人的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死刑立法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法治与人权息息相关、互为因果,在人权观念衍生及深入发展的当今,法治是实现人权的必要保障,而刑法作为后盾性质的惩罚法,承载着国家予夺自由甚至生命的专属权力,因此,倡导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尤显重要。而死刑作为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其改革无疑将会是国家人权事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体现的削减死刑罪名以及体恤老年人的精神注定成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第二,是对我国死刑政策的贯彻与实现。在整个刑罚体系中,死刑是应对最严重犯罪的不得已的最后手段,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对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死刑政策。现阶段,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死刑政策,贯彻这一政策首先需要在刑事立法上严格限制死刑罪名以及细化死刑的适用标准。在人权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今天,如果仍然固守传统报应观念,以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为借口,继续对严重刑事犯罪大量适用死刑,不仅与我国的死刑政策相悖,不利于我国整体法制环境的改善与提高,而且阻碍民众的法制观念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三,为我国死刑立法改革首开先河。《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坚定地走出了我国死刑立法改革的第一步,虽然有学者提出,应当取消的非暴力死刑罪名远不止13个,但是应当看到,立法应始终持谨慎的态度,将已经论证成熟的东西写下来,因此这一步是极为稳健的。首先,对这些犯罪取消死刑符合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不会触及民众的价值情感。罪刑均衡原则要求刑罚所剥夺的犯罪人的权益与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权益大致相当,而非暴力犯罪并不以他人生命为侵害对象,其社会危害性明显有别于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尚不能视为罪行极其严重,但两者之法定最高刑同为死刑,这无疑有悖于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因此,死刑立法改革应以废止那些不触及人类根本伦理、民众报应情感不是很强烈的犯罪的死刑为起点,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地依次展开,而这类犯罪危害性最小的当属非暴力犯罪中的经济犯罪(不包括贪污罪、受贿罪)。对经济犯罪不设置死刑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对这些犯罪适用死刑无疑是对人性过于苛刻地期待,也意味着对生命价值的贬低。其次,对这些犯罪取消死刑符合我国司法的实际情况,不会引起适用上的强烈反差。由于这些拟废除的死刑罪名都是司法中极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将这些实际上搁置不用的死刑予以废除,既不会在司法实践中引起什么不适,而且还能清理我国刑法中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的条文,为死刑进一步的立法改革开辟道路。
-
中国死刑改革的进展与趋势
469人看过
-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改革的思考
169人看过
-
死刑改革研究新境域--《死刑改革探索》评介
477人看过
-
死刑复核改革的启示
299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改革后如何进行?
422人看过
-
刑法减少死刑罪名是法治文明的进步
446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进展进展进展情况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3河北省国有林场改革进展情况(一)国有林场现状。我省现有国有林场140个,营林区835个,总经营面积1167万亩;森林蓄积量2866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249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6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4%。全省共有国有林场职工11706人,其中在职职工8583人,离退职工3123人。通过多年发展,我省国有林场以占全省9%的林业用地,培育了占全省12%的森林面积,形成了占全省28%
-
如何进行死刑缓刑减刑?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21死缓是死刑缓期执行的简称,指的是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或者裁定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法律文书宣告或送达之日起计算。死缓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宣告死缓之后,尤其是当缓期二年期满之后,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或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依法被减刑。死缓不是独立刑种,而是死刑的执行制度。死缓考验期满,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获得相应减刑,
-
死刑裁判改革事不宜迟是怎样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1“中国正在着手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包括上收死刑的核准权到最高人民法院。但是出于我们的国情,我们不能够取消死刑。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也还都有死刑制度,但是我们将用制度来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 从程序上看,我国死刑复核权目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两级法院行使,大量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都是由高级人民法院来完成,因而导致死刑适用标准的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
-
判死刑的怎样才能进行死缓改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3死刑犯只有在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且有重大立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死缓改判。重大立功指的是: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
土地私有化改革的实质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1一、土地私有化的“利” 土地私有化的最根本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幅度的消除城乡间的差别。土地私有化后,农民靠卖地的钱进城生活,能够大量减少农村人口比例,从而提高城市人口比例。农民进城后,可以享受到城市现代化的服务,大幅度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同时,私有化后,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就扩大了内需,为过剩的中国工业品提供消费市场,也为接下来的城市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由此能够确保中国制造业在未来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