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些计算方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5 11:13:14 194 人看过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纳税调增项目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必须实际发生)

保险费。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5%准予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借款费用。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费用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可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扣除。(5:1;2:1)

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5‰,超过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扣除。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企业之间各种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特别纳税调整。对关联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所加收的利息不得扣除。

罚款、罚金、滞纳金。企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扣除。

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赞助支出。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广告性质支出,不得扣除。

准备金。除税法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

纳税调减项目

权益性投资所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免征所得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投资收益。上述投资收益均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债利息收入。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亏损弥补。企业发生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除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企业从事其他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加计扣除。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扣除。

创投企业。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21: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罚金相关文章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是: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一、工资个税怎么计算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二、代扣所得税怎么算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三、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按《个人
    2023-04-05
    282人看过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章应纳税额:第二十二条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第二十三条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一)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二)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第二十四条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
    2023-04-24
    115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各项所得的应纳税额,应分别计算如下: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800元或4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工资、薪金所得在计算应纳个人所得额时,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所以,计算比较烦锁。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速算扣除数是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情况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额。当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级距和税率确定以后,各级速算扣除数也固定不变,成为计算应纳税额时的常数。例1:某纳税人月薪3500元,该纳税人不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计算其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应纳税所得额=3500—800=2700(元)(2)应纳税
    2023-03-02
    425人看过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预缴及汇算清缴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办法。其应纳税所得税额的计算分为预缴所得税额计算和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额计算两部分。1、按月(季)预缴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内应纳税所得额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数预缴有困难的,可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33%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33%。2、年终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3%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企业所得税税款应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若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应当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汇率折合人民币缴纳。(二)境外所得税抵免和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人来源于我国境外的所得
    2023-04-24
    95人看过
  • 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该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如下: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二、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利息支出的扣除。2.计税工资的扣除。3.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4.捐赠的扣除。5.业务招待费的扣除。6.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扣除。7.残疾人保障基金的扣除。8.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9.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扣除。10.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11.转让固定资产支出的扣除。12.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的扣
    2023-04-25
    81人看过
  • 外资企业清算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企业因解散、合并、终了进行清算时,首先以当年生产、经营期间的实际经营情况,申报缴纳所得税,并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清算时,其资产净额或者剩余财产减除企业未分配利润、各项基金和清算费用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为清算所得。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净值或剩余财产=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财产-(各项负债+损失)清算所得或亏损=净值或剩余财产-(未分配利润+各项基金+清算费用+实缴资本)其中各项基金为权益科目的基金,不包括属负债类科目的基金。企业进行清算的结果,不论有无清算所得,都应当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之前,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所得税申报。如果有清算所得,应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清算所得×适用税率
    2023-04-24
    19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罚金
    词条

    罚金是指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人金钱为内容的,这是罚金与其他刑罚方法显著区别之所在。... 更多>

    #罚金
    相关咨询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8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29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9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8
      自2006年1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新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月1600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不超过500元不超过475元5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10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15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20375 5超过2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如何?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02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