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收养关系与房屋产权分割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1:06:21 306 人看过

案例咨询:

我出生于1966年,1993年从襄阳北路动迁至浦北路一室半户,1995年结婚,婚后由于种种原因住在妻子家中,后父亲抱怨对他关心过少,我与妻子搬回家中与他同住,但父亲又嫌我们妨碍了他的生活,于98年底产生矛盾,被迫离开原住处。六年以后,父亲突然向法院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的诉讼,我才知道我不是父母亲生的真相,我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但可惜她在1983年就过世了。父亲几次三番地伤害我的感情,对此我也无话可说了,因此也同意与他解除收养关系。

他同时要求我将户口迁出浦北路,我要求将浦北路的房子一分为二(可售公房之使用权房),对方提出要赡养费还不知道是抚养费,请问是否合理?我是否有权要求分割房屋?法官为什么要我拿我妻子的房产证和户口簿给他看?我们结婚后双方的户口及房屋状态都在各自的位置,没有变动过,我妻子又没有参与浦北路的分割。另外,我父亲有自己的退休工资,他有权利要求抚养费和赡养费吗?

律师解答:

因为养父对你尽了抚养义务,如果因你虐待或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你应该偿还抚养费。如果非因上述原因解除收养关系的,你对缺乏生活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应当给付生活费。你对此房屋有居住权。如果搬出,可以获得适当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22: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收养关系相关文章
  • 解除收养关系对分割财产有影响吗?
    解除收养关系对分割财产有影响,解除收养关系时,养子无权分割养父母的财产。养父母的财产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只要其没有死亡永远都是个人的,其他人无权分割。如果养父母愿意分部分财产给养子女,这是他们的权利,是可以的;解除收养关系时,养子无权分割养父母的财产。养父母的财产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只要其没有死亡永远都是个人的,其他人无权分割。当然,如果养父母愿意分部分财产给养子女,这是他们的权利,是可以的;另外,如果没有解除收养关系,养父母死亡的,养子女有权依法继承。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存在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或者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或者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或者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等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该法同时规定,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
    2023-02-23
    228人看过
  • 解除收养关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导读:收养关系的解除登记、撤销收养证书、宣告收养无效,都能引起收养关系的终止。收养人死亡,被收养人又为他人收养,这也是引起收养关系终止的原因。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程序有两种:登记解除和判决解除。因收养关系是经登记成立的,故收养关系的协议解除,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由收养人住所地的收养登记机关管辖。申请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时,申请人需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收养证书、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收养登记机关经审查,对符合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的,准予解除,收回收养证书,发给解除收养证书。当事人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应当缴纳登记费。申请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政策依据:《民法典》、《中国公民收养成子女登记办法》二、申请资料:1、户口簿;2、身份证;3、收养登记证;4、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5、婚姻状况证明。三、办理程序:填表申请→递
    2023-05-04
    486人看过
  •  无产权证房屋的分割问题
    如果这种房屋没有产权证,如果可以进行分割,就应该将其折价或者通过拍卖或出售的方式,来确定分割后应得到的价款。双方当事人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告知当事人待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另行起诉,不直接判决该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即使这种房屋没有产权证,如果可以进行分割,就应该将其折价或者通过拍卖或出售的方式,来确定分割后应得到的价款。双方当事人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告知当事人待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另行起诉,不直接判决该房屋所有权的归属。 【 法 律 问 题 】 无 产 权 证 房 屋 的 权 益 及 解 决 方 法房屋拆迁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很多,其中一些包括公共利益如何界定、房屋征收程序、评估争议处理机制、房屋征收的司法程序以及房屋征收的补偿标准等。在拆迁过程中,被征收人可能会遇到补偿不合理、没有征收公告、没有补偿决定就实施拆
    2023-09-19
    279人看过
  • 同居财产分割与同居关系解除
    (一)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怎样?如何解除同居关系?1、无配偶者之间同居后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自行解除即可,无须经任何部门办理手续;2、有配偶者之间或者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之间形成同居关系并要求解除的,由人民法院予以解除;3、同居者在同居期间形成了共同财产,因分割共同财产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按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做出处理;4、同居者在同居期间生育子女,因子女抚养问题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按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做出处理;5、无配偶者之间同居并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自行解除同居关系即可,无须向人民法院起诉;6、因同居关系所产生的财产纠纷和子女抚养等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的,可由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决;7、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为解除同居关系,双方以借款等形式确定赔偿金,一方起诉主张另一方支付该赔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二)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如何分割?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
    2023-04-25
    327人看过
  • 收养关系的解除后的财产分割是怎样的?
    一、收养关系的解除后的财产分割是怎样的?存在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或者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或者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或者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等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该法同时规定,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另因养子女成年后仍与养父母共同生活的,则双方可能存在家庭共同财产,如收养关系解除,双方可以请求依法分割家庭共同财产。属于共有财产可以分割,按份共有按份分割,共同共有看出资等情况分割。二、共有财产的分割规定是什么?1、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2、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
    2024-01-28
    371人看过
  • 婚内房屋权属变更与离婚房屋分割涉税的相关问题
    婚内房屋权属变更是指在婚内期间,共有房屋更名,由一方更名为另一方。离婚房屋分割是指离婚协议或法院裁决,将共有房屋由其中一方或双方所有。无论是婚内房屋权属变更还是与离婚房屋分割,房屋所有权都没发生转移。也就是说,房屋原本是该方所有,因此不属于契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需办理契证。日后对外转让时,凭原契证和或即可。婚内房屋权属变更与离婚分割房屋再转让关于出售方契税纳税义务的审查对于此类房屋对外转让,征收首先要审查该房屋权属变更与离婚分割前契税纳税情况。出售方应提供以下资料:纳税人应持以下资料:(1)居民身份证;(2)凭原契证;(3)结婚证或离婚证。如果不能提供契证,经审核房屋在1997年10月1日以后取得,未缴纳契税的,应补缴契税,补发契证。关于出售方营业税婚内房屋权属变更与离婚分割房屋再转让时,征收窗口依据该房屋权属变更与离婚分割前,取得房屋产权证时间、契税完税证时间、税务部门监制的销售不动产
    2023-05-04
    294人看过
  • 离婚中的抚养权与财产分割问题
    法律教育网网友:离婚的手续该怎么办?我没有孩子父亲的工作稳定,收入高,该怎才能争取到?房子是男方分的房,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但单位上有规定只能卖给本单位人。若离婚,房子该怎样分?我能判到房子吗?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他有第三者,一心想要离婚和第三者结婚,孩子想跟着妈妈,他却不放!存在第三者的家庭特别孩子又知道是第三者破坏了家庭能心情愉快吗?要离婚,他却什么财产也不想分给女方,隐藏的不说,公开的房子也不想分,想让我净身出户。我的工作确实不是很好,但孩子跟着父亲会毁了他的一生的,该怎么办呢?曾经是一个多么爱家、爱孩子的男人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无情无义呢?需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我和孩子的权益?若他起诉到法院,我该采取什么措施?公公和我家人的谈话能做为存在第三者的证据吗?他父母买房子的钱有一部分是我们出的,而他的父母说已还给他儿子了,我却没见过,这能做为我们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吗?要怎么样做才行?
    2023-06-11
    471人看过
  • 如何处理房屋产权的分割问题?
    关于房子财产如何分割的问题,如涉及到离婚财产,那么应视实际情况,并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房子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那么离婚时可以就该房子协商分割。如果无法协商,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由法院进行分割。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什么是房屋的产权房屋产权是指房产的所有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也就是房屋各项权益的总和,即房屋所有者对该房屋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房屋产权由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组成,房屋所有权的期限为永久,而土地使用权根据有关法规为40、50年或70年不等。《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
    2023-07-12
    167人看过
  • 可以解除收养关系吗,收养关系能否解除
    一、可以解除收养关系吗收养关系可以依法成立,当然也可以依法解除。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处理:一是依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二是以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而解除。二、解除收养的条件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是: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亦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有无其他意图;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
    2023-03-28
    328人看过
  • 解除收养关系后共有房屋怎么办
    共有房屋是属于共同财产的。收养关系解除后,属于养父母的财产就仍然是养父母的,同理,属于养子女的财产仍然是养子女的。不过,养子女是有权带走通过继承、遗赠、赠与等途径得到的财产的。总之就是依法分割共同财产。下面带您具体了解相关知识。养父母和养子女的父母子女关系是依照法律程序成立的一种收养关系,他们之间的一切权利义务关系都是从此而来,因此,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一经依法解除,他们之间的抚养、赡养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结束,继承遗产的权利也随之消除。也就是说,解除了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子女间不能再相互继承遗产。但是,依法解除收养关系后,如果养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也可以在分割遗产时适当给予照顾,但这与遗产继承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收养关系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收养关系解除后,有关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1)人身关系方面的变更: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拟制血亲关
    2023-02-04
    427人看过
  • 撤销与解除收养关系区别
    收养关系只能解除,不能撤销。①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拟制血亲关系消除,因收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终止;②未成年的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自行恢复。《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4-23
    95人看过
  • 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如何解除收养关系首先,解除收养关系的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因为收养关系是一种关系着收养人、送养人,特别是被收养人切身利益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收养协议和解除收养协议都应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协议的内容应包括:收养人、送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关于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致的意思表示;或收养人与成年养子女关于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致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应当是真心的、自愿的,不受外力左右的。其次,解除收养关系应当履行登记或公证手续。经登记建立收养关系的,解除收养关系时,当事人应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收养关系经公证机关公证证明建立的,解除收养关系时,应当到公证处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公证。解除收养关系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收养人与送养人或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解除养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活动。二、办理解除收养关系公证要注意什么(一)解除收养关系公
    2023-06-08
    172人看过
  • 宁夏解除收养关系纠纷,怎样解除收养关系?
    以下是宁夏解除收养关系纠纷,怎样解除收养关系?的解答收养关系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诉讼解除收养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决定是否解除收养关系,在法院判决解除收养关系后,当事人再去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解除收养关系纠纷的举证(1)收养关系的证明(收养公证书、户籍簿、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单位的证明或证人姓名、地址与本人的关系)(2)未成年人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的,应由其监护人提供生父母的姓名、住址及工作单位。(3)解除收养关系的原因事实及证据。(4)财产、住房状况及其证据3.诉讼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诉讼解除收养关系,是基于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形,当事人一方包括收养人、已成年的被收养人或者送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2023-08-08
    150人看过
  • 收养关系能解除吗,是否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收养关系能解除吗收养关系可以依法成立,当然也可以依法解除。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处理:一是依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二是以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而解除。二、解除收养的条件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是: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亦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有无其他意图;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处
    2023-03-21
    251人看过
换一批
#收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收养关系是父母子女的关系除了基于血缘关系发生外,可以基于法律行为即收养而发生的关系。收养,是指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抚养,使原来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们产生了法律拟制的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更多>

    #收养关系
    相关咨询
    • 收养关系解除后,如何处理财产分割问题?
      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8
      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解除后,他们之间的抚养和赡养权利义务关系也随之结束,养父母和养子女不能再相互继承遗产。但是,如果养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可以在分割遗产时适当给予照顾。但是,这种照顾与遗产继承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在处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纠纷时,人民法院应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人民法院应实事求是地妥善
    • 收养问题解除关系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9-03
      关系解除的条件如下:根据《》26、27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1、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 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 3、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 4、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的。养子女年满10周岁的应征得本人同意。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 同居关系解除后,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1-01-14
      同居关系解除后,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基本案情   陈x娟(女)与舒x秦(男)原系同一单位职工,双方于1990年开始同居生活,当时舒x秦尚未离婚。1994年11月22日双方非婚生育一子舒万清,后舒x秦离婚,继续与陈x娟同居生活,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此后,双方因性格不合常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在同居生活期间,陈x娟出资59,000元购买江北区建新东路69号8单元8-2号房屋一套(系舒
    • 收养关系解除问题一览收养关系解除的方式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30
      一般来说,解除收养关系有两种方式(一)根据当事人的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是:①必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必须得到养父母的同意。就收养方而言,养育子女成年后,可以得到养育子女的同意;养育子女尚未成年时,必须经养育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育子女具有识别能力的,还必须征得自己的同意。②当事人必须妥善处理财产和生活问题,没有争议。取消收养协议达成后,可到公证处公证或民政局办理取消登记。(二)当
    • 解除同居关系有什么财产不用分割问题解答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04
      解除同居关系不用分割的财产是属于个人的财产,具体有一方同居前取得的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以及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