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5年《法治蓝皮书》。
法治蓝皮书指出,司法机关朝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努力,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研究并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加强人权保障。
2014年,司法改革方案这一关系重大的文件从起草,到论证,甚至到出台,都处于秘而不宣的状态,各试点法院讳莫如深、避而不谈,一项本应由全民参与讨论并广泛听取各界尤其是基层法官诉求的工作,最终只是由少数人捉刀拟定。这种神神秘秘、闭门造车的改革方法应当摒弃,因为其直接关系到相关改革能否最终落地,而这都有待在2015年加以逐步验证。
2015年,司法机关将结合近年来复查冤案的情况,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改革刑事诉讼制度。以审判为中心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目标,是以树立司法权威、加强法院审判职权为突破口的司法改革路径,涉及整个刑事诉讼理论的重大突破,涉及《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的完善,涉及各种法律间关系的调整,涉及观念、制度、机制、做法的转变。
实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模式有助于解决刑事诉讼活动整个过程中,审判活动相对于侦查、起诉、执行等活动的地位问题,有助于解决审判机关、审判活动和其他机关、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使法院对侦控程序的审查获得正当性。在侦、诉、审三种刑事司法职权的配置中,以审判为中心有利于保障法院对侦查、公诉机关的制约,有效推动侦控程序的法治化。展望2015年刑事司法改革,刑事诉讼以时间为序的阶段化推进模式将逐步改变,法院对侦查的司法控制将逐步加强;警检关系将逐步调整,侦查从属于起诉,起诉指导侦查。最后,审判的中心地位决定了证、辩、判均在法庭上进行,确立口供、证人证言作为定罪根据的严格条件,严格非法证据的排除,限制使用笔录性质的证据材料,避免书面审等。
法治蓝皮书指出,减刑、假释案件管理日趋严格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法释〔2014〕5号)明确要求,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一律上网向社会公示,包括罪犯原犯罪主要事实及刑期,提请减刑、假释的理由依据,申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理由、依据等;凡是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三类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一律公开开庭审理。
-
广州两级法院推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244人看过
-
《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77人看过
-
最高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478人看过
-
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
462人看过
-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改革的思考
169人看过
-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24人看过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案件诉讼制度改革的意义是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3诉讼制度在司法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诉讼制度选择以哪个环节为主导,将直接决定该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权力配置、诉讼构造、权利义务关系等,进而影响整个司法制度的底色。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是防范冤假错案、落实人权保障、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在当前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这一诉讼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以审判为中心符合诉讼规律尊重法院定罪权世界各国的基本诉讼模式,不外乎对抗制
-
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包括哪些内容海南在线咨询 2023-09-11“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包括的内容有:实现庭审的实质化。实现审判程序对审前程序的制约。实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审判时,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
刑事审判制度改革是如何样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7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严格司法原则,树立依法裁判理念 1.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没有证据不得认定案件事实。 2.坚持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经审查认定的非法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
-
民事陪审员制度改革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13【1】2016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西、重庆、陕西10个省(区、市),各选5个法院开展为期2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有人民陪审员试点好。【3】大多数的民事案件审理,没有人民陪审员。【4】关键看案件审理是否公平公正。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03意见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宗旨,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调整新股配售机制,更加尊重中小投资者申购意愿。约束发行人定高价,抑制投资者报高价,遏制股票上市后“炒新”行为。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证券服务机构及人员在发行过程中的独立主体责任,规定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必须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