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与意外事故如何区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6 16:32:05 346 人看过

1、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2、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果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前述判断基础、判断方法与判断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从而正确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入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入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2)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严重,具有一定联系;但不能由此认为,凡是结果严重的,行为人就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凡是结果不严重的,行为人便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只要结果严重就千方百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做法,是结果责任的残余,违反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3)行为人在实施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时也会发生行为入所不能预见的其他结果,不能因为行为人实施的是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就断定他能够、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一切结果。特别是不能因为行为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就针对其不能预见的结果追究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一、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联系

根据犯罪行为人在作案时心理状态的不同,可以把犯罪划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7日 04: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民事赔偿如何区分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数额根据当地标准确定。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或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刑法规定,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根据被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具体的赔偿数额通常会根据当地的标准来确定。关于过失致人死亡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答案是肯定的。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受害人家属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一般包括,具体数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
    2023-11-14
    270人看过
  • 意外与过失:分别如何定义?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意外事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2、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三亲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7
    323人看过
  • 如何区分过失渎职犯罪与工作失误?
    过失渎职犯罪,表现在于因为严重不负责任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工作失误行为则是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水平有限,或因无法预见和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影响,虽行为人尽力履行了职责,但仍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的行为,其表现在行为人已尽可能地履行了职责,尽到了职责的要求。在工作失误中,行为人的主观过失属于一般错误,客观上不存在渎职行为。渎职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往往是对权力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权力行使的后果未作过深入思考。工作失误的目的绝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为了谋求私利。同一行为,如果有谋求私利动机的存在,工作失误就成为了工作故意失误,就可能构成渎职犯罪。
    2023-04-25
    119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分界线在于主观意图
    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其中故意犯罪是主观具有明知、希望的情绪;而过失是一种疏忽或者轻信能避免,并不刻意追求某种结果。过失犯罪强调的是一种针对责任的犯罪,指的是该行为本身具有一种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先行的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意犯罪分为哪几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
    2023-07-04
    263人看过
  • 如何区分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
    我国刑法第15条将犯罪过失规定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刑法理论界据此将犯罪过失区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形式。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对于两者的关系,比较容易认识,而且刑法理论界的看法也相当的一致,即学者们认为,两者都属于犯罪过失的范畴,都是不希望、排斥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却由于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在具有预见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能力即注意能力的情况下,违反了自己所负有的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从而构成的犯罪过失心理。两者区分的关键在于疏忽大意过失对于危害结
    2023-04-22
    92人看过
  • 如何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判刑
    〔一〕定罪。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定罪问题,是要解决当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之后,是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还是故意、过失二罪都定,实行数罪并罚?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研究。笔者认为,过失犯罪已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原则上应只定故意罪,不数罪并罚。但并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也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具体讲来,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都是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而且故意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造成的结果的加重,或者过失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引起的某种严重危险的实现,应当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只追究故意罪的刑事责任,过失罪被故意吸收,不实行数罪并罚。比如,司机开车不慎将行人撞成重伤,然后驾车逃跑,放任被害人死亡,而且被害人确实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又如,某甲大男子主义严重,经常打骂妻子。一日又抡起一只凳子向妻子打去,妻子慌忙一躲,头正巧撞衣柜角上,当即昏了过去。某甲又悔又怕
    2023-03-11
    467人看过
  • 无意和过失犯罪区别如何
    过失犯罪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避免预见和轻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法律上没有无意的概念。《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可以避免预见和轻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有: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2023-08-08
    371人看过
  • 怎么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1、定义不同间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犯罪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发生的情况不同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3、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一、过失犯罪具有哪些法律特征1
    2023-02-24
    401人看过
  • 如何区分被告人犯罪过失
    1、主观意识不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而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刑事处罚不同: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而且必须是过失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3、结果对定罪影响不同:故意犯罪往往不考虑结果,只要有主观故意,即可构成犯罪,结果只是对量刑有影响。而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没有造成不会构成犯罪。一、过失犯罪受到什么处罚过失犯罪受的处罚是:法律有规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按照具体所犯罪名进行处罚,法律没有规定的,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
    2023-02-28
    354人看过
  •  交通事故罪定罪标准:过失与故意如何界定?
    本文介绍了交通肇事罪过失的判断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包括天气、路况和车辆性能等环境因素,是否存在其他车辆违规行驶或行人违规行驶,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身体素质差,车辆是否超载、超速,以及被告是否使用手机或吸烟,是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报废车辆、刹车不灵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或者使用无证车辆。同时,悔改态度越真诚,越有可能被判缓刑。交通肇事罪过失的判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路况和车辆性能等环境因素;2.是否存在其他车辆违规行驶或行人违规行驶,以及驾驶员为了躲避而造成事故;3.被告是否疲劳驾驶或身体素质差,在紧急情况下处理不够灵敏或夜间驾驶;4.车辆是否超载、超速,以及被告是否使用手机或吸烟;5.被告是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报废车辆、刹车不灵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或者使用无证车辆。悔改态度越真诚,越有可能被判缓刑。 交 通 肇 事 罪 中 环 境 因 素 的 考 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
    2023-09-07
    404人看过
  • 如何区别正当防卫与过失犯罪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
    2023-04-17
    38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罪如何区分
    过失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如下:过失致人死亡的后果是致人死亡,交通肇事罪的后果是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过失致人死亡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一、交通肇事罪是否会吊销驾驶证交通肇事罪不可以保住驾驶证。如果不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不会被吊销驾驶证。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4、在客观方面上,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二、醉驾撞伤人会判刑多久醉驾撞伤人涉嫌交通肇事罪,一般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醉驾撞人的量刑标准,具体如下:1、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
    2023-04-07
    149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与过失
    犯罪故意是我国刑法确定的罪过形式之一,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故意具有两方面特征;其一,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根据意识和意志这两个方面的不同情况,刑法理论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另一种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过失犯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危害结果
    2023-05-31
    351人看过
  •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什么意思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过失犯罪的哪些类型包括下列类型: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故意犯罪中止是否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中止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要看是否有造成损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2023-06-27
    25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的区别?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有什么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9
      在生活中,如果两人在争吵过程中,一人不慎将另一人推到,而此人有特殊病症,病发死亡,那么对于该过程应当如何定性?如果行为人知道对方有特殊病症而故意为之又应当如何定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的区别。什么是刑法中的意外事件按照刑法典第16条的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到底如何认定与认定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1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从而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 (2)行为必须有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来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结果。除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外; (3)必须明确规定处罚此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 (1)主观方
    •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如何区分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7
      1.分清故意伤害罪与杀人罪的界限。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如果行为人没有这种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即使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定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杀人罪(未遂)。 2.分清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过失重伤罪在主观上是过失的,而且法律要求必须造成他人重伤的结果才
    •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如何区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18
      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认识到危害结果有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两者仍有本质上的区别: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合法权益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过失所反映的是对合法权益的消极不保护态度。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 (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主观上根本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怎么区分,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7
      (一)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区分不论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由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组成。而犯罪主观方面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首要前提。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动机和目的各要素,这些要素的认定,对刑法规定的一切犯罪的认定都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来说,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特别是行为人的罪过也即故意或过失,将成为认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