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新标准下的突发事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8 10:46:18 355 人看过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特殊的不确定事件,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普遍,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充分披露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使报表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加充分、详细的相关信息,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修订后的或有事项新标准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1。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1.1新旧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不同

新旧会计准则涉及建造合同、所得税、企业合并、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或有事项,并尝试适用于其他会计准则。

1.2估计负债的计量。在旧准则中,负债只进行初始计量,即根据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新准则将预计负债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并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客观证据表明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相应调整。此外,新准则规定,企业拟执行的亏损合同和承担的重组义务,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但是,这在旧的指导方针中没有明确规定。

2.新旧会计准则的趋同规定了新旧会计准则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因此,当新旧会计准则趋同时,有必要对预计负债进行核对。有客观证据表明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作出相应调整。如果账面价值过低,差额应计入损益。如果账面价值过高,差额也应计入权益。新准则对权益、损益、资产结构等经济问题的影响由于新旧准则原则上没有变化,新准则对权益、损益、资产结构等经济问题影响不大。

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逐一说明,以加深对新准则的掌握。

3.1或有事项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不确定事项,其结果只能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一般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损失合同、重组义务、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或贴现等,亏损合同和重组义务是新准则的特殊规定。

3.2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1)或有事项的确认。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确认为预计负债:

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不是潜在义务。例如,在一项专利权的使用纠纷中,如果确定该公司侵犯了其他公司的专利权,就会产生目前的义务。另一个例子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公司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被告上了法庭。因为违约已经发生,他应该承担相应的现时义务。(2)履行义务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确定或有事项时,通常需要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和判断。(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或有事项的计量。或有事项的计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二是预期报酬的处理。

①最佳估计数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预计负债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费用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的范围,且该范围内出现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则应根据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最佳估计数。如a公司认为赔偿金额可能在50万元至70万元之间,且在此范围内出现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则按其中值确定60万元的预计负债。

②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的全部或部分预计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确认为资产。在确定赔偿金额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能够收到“基本确认”的情况下,才能确认赔偿金额,即当发生概率大于95%时,赔偿金额才能计入账目。补偿金额应当单独确认为资产,即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不能直接冲减“预计负债”。确认和记录的金额不得超过预计负债的金额。如果确认的补偿金额超过预计负债金额,则利润为正,等于确认或有资产,这违反了谨慎性原则。(3)待执行合同和企业重组形成的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新准则特别强调了合同履行和企业改制形成的或有事项,这是新增加的内容。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解释。

①待执行合同形成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待履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义务的合同。

例如,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商品销售合同、劳务供应合同、资产使用权转让合同、租赁合同等均为待决合同。待执行合同不属于或有事项准则的内容。只有当被执行的合同成为损失合同时,才应作为或有事项的判断标准。损失合同分为两种情形:当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可能超过预期的经济利益时,被执行的合同成为损失合同。此时,如果与合同相关的义务可以撤销而不需要任何补偿,则通常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将要执行的合同成为损失合同,且该损失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确认为预计负债。如果与合同有关的义务不能撤销,企业就具有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资产和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确认预计负债。

②企业重组形成的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符合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应当根据与重组有关的直接费用确定预计负债的金额。直接支出不包括岗前培训、营销、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资。同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有详细、正式的重组方案,包括重组所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职工人数、岗位性质、估计数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01: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承诺相关文章
  • 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一、一般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二、建筑安全事故分类1、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2、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重大安全事故量刑管理部门的失责造成
    2023-04-24
    394人看过
  • 如何处理新标准下的长期应付账款
    (1)本项核算除长期借款和公司债券外的各类长期应付账款,包括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应付账款,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应付租赁费。(2)应根据长期应付账款和债权人的类型进行详细核算。(3)长期应付账款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①企业购买相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入账,按应支付金额贷记该科目,按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按时付款后,借记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②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租赁标准确定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项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该项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项,按差额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项。如期支付租金时,借记此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和其他账户。(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各
    2023-05-08
    159人看过
  • 如何处理新标准下的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已发生但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当期和以后期间应当承担的各项费用,如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费用,应当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核算。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本公司已经支出但不能计入当期费用的部分。这些费用应在以后几年摊销。与递延费用的区别在于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为什么花的钱不能包括在费用里?因为公司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一定期间的费用与该期间的收入相关联,即与当期无关的费用分期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不能计入当期的费用。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示例”2007年4月1日,一家企业以经营租赁的形式租赁固定资产。租赁期限为5年,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为提高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企业在购置时对租
    2023-05-08
    217人看过
  • 如何计算新标准下的研发支出
    新标准实施后,对研发经费有了特别规定。此外,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还将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正确核算R&D支出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发支出的概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研发支出,就是企业内部的研发项目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和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原始调查。开发是指在商业化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根据新准则,对于内部研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并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在建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当期收回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一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由于不同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差异巨大,区分研究阶段和
    2023-05-02
    57人看过
  • 如何计算新标准下的研发支出
    新标准实施后,对研发经费有了特别规定。此外,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还将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正确核算R&D支出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发支出的概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研发支出,就是企业内部的研发项目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和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原始调查。开发是指在商业化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根据新准则,对于内部研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并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在建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当期收回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一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由于不同阶段支出的会计处理差异巨大,区分研究阶段和
    2023-05-08
    471人看过
  • 突发事件发生地公民应当服从安排如何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一、单位要求居家隔离算事假不能算事假,如果算事假就不合法。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同时《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对于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相关单位及个人均应服从,否则均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相应民事或刑事责任。二、如何可以更改监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变更法定监护人: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被监护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的监护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的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的监护人
    2023-04-11
    128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承诺
    词条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承诺
    相关咨询
    • 保安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30
      报告上级,请求指示,力所能进行疏导和控制。
    • 如何正确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如何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事件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04
      目前,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领导者要经受得住这种严峻的考验,必须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与方法,才能正确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突发公共事件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领导者如果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突发公共事件未发生之前,就将产生危机的土壤及时铲除,便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出现。正如英国
    • 突发的工伤事故如何处理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13
      对突发的工伤事故应在法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
    • 突发医疗事故如何处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2
      步骤一: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步骤二: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步骤三: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步骤四: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之日起10天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有关条例的,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
    • 如何处理突发医疗事故?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13
      (一)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和纠纷风险级别处置要求及时赶赴现场。 (二)医务部门工作人员应当立即进行初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如实向医院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组织相关医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接待患方人员,向家属通报和解释相关情况。 (三)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