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合同的生效要件的合同有效。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如下: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一、合同生效具备什么要件
合同生效需具备的要件:
1、当事人有能力签订合同;
2、意思表示真实。意识表达真实性是合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在意思表达不真实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内心意思不能仅仅基于行为人在外部表达的意思;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素。
-
民法典无效的买卖合同是否让物权转移
205人看过
-
房屋买卖合同恶意转让合同无效
210人看过
-
【合同转让】房屋买卖无效合同房产转让无效规定有哪些
180人看过
-
房屋土地分开转让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
332人看过
-
是否转让合同效力
451人看过
-
无产权房屋转让协议,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192人看过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开始产生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约束力,即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此处所说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约束力。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而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因此不可能具有法律一样的效力。合同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当... 更多>
-
宅基地是否可以卖与否,转让合同有效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04宅基地不能签订转让合同,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签订转让合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时,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是同一村庄的村民,受让人必须符合宅基地申请标准,转让的宅基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当地标准,转让行为必须报集体经济组织批准。
-
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转让合同有区别吗, 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24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转让合同是有区别的:一、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房地产买卖就是买受人支付价款,出卖人将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所占用范围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买受人的行为。房地产买卖只是房地产转让的一种形式,两者是不同的。除了房地产买卖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产生房地产转让的效果。房地产买卖中,买受人必须向出卖人支付而且只能支付货币作为房地产
-
房屋买卖协议中的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24对这个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应当明确,房屋所有权和依据房屋买卖合同享有的债权,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其效力、实现方式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别,不能等同或混淆。依据房屋买卖合同享有的债权,是取得房屋所有权的途径和方式之一(除此以外,还有继承等继受取得和建造等原始取得方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房屋所有权本身。也就是说,房屋买卖合同的买方在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之前,享有的还不是房屋的所有权,而仅仅是
-
买卖合同转让后原合同还有效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28合同转让后原合同有效,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合同的变更以原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是进行合同变更也不得超出原合同关系而且还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合同变更。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第五百四十四条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合同的变更原则上向将来发生效力,未变更的权
-
房屋买卖中产权转让所有权转让是否有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3房屋所有权转让以变更产权登记为准,在未办理产权变更前,你仍然是房产的所有权人。 如果没有其他违法因素的话,你们三者之间的两个买卖合同还是成立并生效的。你有义务履行你与万某签订的协议,如果不履行,则要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承担责任,若合同未约定违约责任,则以因你违约给万某造成的损失为限进行赔偿。 王某与你不存在直接的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 另外,本案存在超过诉讼时效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