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登记中有夫妻及未成年子女名字的情况下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21:12:18
455 人看过
夫妻双方婚后共同出资购买的产权房,无论登记为夫妻双方或一方,均为夫妻共同财产。若产权登记中有子女,则为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所有。在产权登记中未约定按份共有的,应认定共同共有。双方协商分割。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如何分配离婚时未成年人名下的房产登记
418人看过
-
离婚时如何处理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登记问题?
300人看过
-
夫妻婚内买房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就是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吗?
118人看过
-
房子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离婚后房产怎样分割?
446人看过
-
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产权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离婚时应如何处理
360人看过
-
如果未成年,婚后房产登记在孩子名下,可否分割?
38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房产变更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房产登记
词条
房产登记是指国家对房屋所有权和房屋登记的统一管理,包括对房屋的审查、记载、核准、颁发证书等过程。房产登记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并为政府提供有关房地产的信息和数据。 在房产登记过程中,房地产权利人需要向... 更多>
#房产登记
最新文章
#房产登记
相关咨询
-
把房产给女儿,离婚时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分割是如何?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4《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孩子名下的房产就是孩子的财产,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不损害孩子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代为管理,但不能随意处置。例如父母不能将房屋赠送给别人,也不能以低价出卖。如果夫妻双方明确表示将房子赠予孩子,且房屋登记在未成年人名下,房子的产权人就是孩子,那么房产就是孩子的财产,父
-
父母买的房子登记在儿女名下,夫妻离婚能否分割?儿女名下房产分割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2现实中,很多父母买了房,会将房产登记在儿女的名下,离婚时房产的分割就成了问题。儿女名下房产夫妻离婚能要求分割吗?我们团队通过下文为您解答: 儿女名下房产夫妻离婚能分割吗 房产证登记的名字是孩子的,因此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房屋的真实权属情况和登记状况不一致的情况下,房产证上登记的所有权人即视为房产的所有人,该房产也就不应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另外,夫妻离婚时分割财产是分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的共同财产,
-
时房子记在儿子名下,离婚时如何分割夫妻共同房产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7离婚时房子记在儿子名下尹某与丈夫田某2012年9月用家庭共有财产以儿子的名义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并以儿子的名义办理了房产证,儿子当时刚满7周岁。2014年4月,因田某有外遇,两人闹离婚。调解离婚时,双方均同意儿子归尹某抚养,但就家庭唯一的一套房屋陷入了争议。田某认为房屋系家庭共有财产出资购买,要求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房产,尹某认为该套房屋系儿子的个人财产。现就房产分割发生纠纷诉诸法院。离婚
-
登记在丈夫名下的房子登记在他的名下,夫妻离婚时如何处理房产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181,房屋是婚后取得的,虽然只登记在丈夫名下,但也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平均分割。 如果对方有过错,你可以适当多分财产以作补偿。 3,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 4,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一般本着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处理,如果孩子较小,随母亲可能性大.不抚养孩子一方有探视权,同时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以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 抚养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或
-
夫妻离婚后,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时的房产分割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20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如果双方在协商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离婚协议并办理离婚登记。双方离婚后,根据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的约定进行处理。 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后,会依法对离婚及财产分割做出相应的判决。 在离婚时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原则上采用按份分割的原则。但同时也要兼顾照顾女方、无过错方或存在特殊经济困难一方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