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登记虚假信息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7 19:10:21 121 人看过

首先应当视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程度,承担相应的行政直至刑事法律责任

一、非法讨债要负法律责任吗

非法讨债要负法律责任。如果非法讨债如果存在未经权利人许可进入他人住宅的,则是违反宪法与治安管理法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应受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此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非法讨债要负法律责任。

二、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根据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与刑事违法(犯罪)不同,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还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如下:

第一、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第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第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是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三、警察犯罪了怎么处理

人民警察犯罪了,也是一样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开除公职。有关警察的法律责任、行政职责等相关的问题,可以参考我国的人民警察法。我国法律规定,人民警察不管是否在处理正在违法的犯罪活动,都要坚决履行好警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7日 02: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讨债相关文章
  • 虚假诉讼罪是否构成既遂犯
    犯虚假诉讼罪既遂严重,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罪既遂如何量刑1、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
    2023-07-27
    64人看过
  • 疫情期间散布不实病例信息,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
    散布不实新冠肺炎病例信息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主要是看散布行为有没有导致公众对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同时散布受害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义务或一般的道德规范的,如谣传受害人拒不接受隔离治疗、恶意传染新冠肺炎病毒信息的,不仅应得到法律的追究,而且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公众对其社会评价当然就会降低,可构成侵犯名誉权。如果散布新冠肺炎病患信息时,指明患者所供职的企业,就会对该企业的信誉产生影响,导致该企业被提防、甚至抵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如果因此造成损失,显然会构成对该企业名誉权的侵犯。律师补充:随着疫情的发展,部分网民出现情绪波动,把因疫情管控措施不能外出的责任,归咎于某些确诊患者隐瞒个人疫情,对官方发布的患者信息以偏概全,将患者的私密信息发布至微博,引发众多网友评论、转发。自然人享有名誉权和隐私权,患者也不能例外。因此,在防疫期间,将患者的个人私密信息发布至网上并大肆评论,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
    2023-05-07
    318人看过
  • 给别人发虚假的信息构成犯罪吗?
    发送5000多条欺诈信息构成欺诈(未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欺诈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几个问题的说明》第五条规定,利用邮件、电话、网络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的人实施欺诈,欺诈金额难以验证,但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况,以欺诈罪(未遂)定罪处罚:(一)发送欺诈信息五千条以上的;(二)欺诈电话五百人以上的;(三)欺诈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实施定金规定行为,数量达到定金第一(一)、(二)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或欺诈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以欺诈罪(未遂)定罪处罚。企业注册信息造假的处罚工商局会根据情况做如下处罚:1、根据《公司法》第212条第二款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2、对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5万
    2023-08-18
    234人看过
  • 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构成犯罪吗
    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致使他人人格遭到损害,他人名誉遭到破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虚假信息诽谤他人要想构成犯罪,必须达到以下的立案标准。否则不构成犯罪:第一、涉嫌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应该进行立案;第二、侮辱罪属于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才会进行立案追究。一、侮辱诽谤罪公安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诽谤罪怎么判定呢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023-04-12
    157人看过
  • 转发虚假信息构成什么罪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提供虚假信息构成诈骗罪。金额较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骗取金额巨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徙刑,并被处罚金。骗取金额特别巨大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被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一、入户盗窃量刑标准是哪一条入户盗窃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入户盗窃涉嫌金额巨大或导致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涉嫌盗窃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二、多起入室盗窃判多少年触犯盗窃罪的罪犯,如果多次盗窃,那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还会被判处或会被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那罪犯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
    2023-03-13
    189人看过
  • 表现为在疫情期间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认定标准
    在疫情期间传播虚假信息罪会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缓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吗?缓报疫情承担法律责任,编造缓报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络造谣罪怎么判网络造谣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2023-06-21
    82人看过
  •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构成哪些罪
    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构成哪些罪1、行为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犯此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是什么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
    2023-04-20
    200人看过
  • 疫情期间假借出售特效药的构成犯罪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口罩、手套、消毒药水等防治防护产品、物资及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以销售口罩、防护服、“特效药”等防治防护物资为名诈骗的,一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一、高价口罩如何处理高价口罩处理方法:在当前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口罩供不应求。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和价格管理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的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二、出售假货如何处罚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怎样处罚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不构成犯罪的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生产
    2023-03-24
    177人看过
  • 构成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情况分析
    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法院的量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要件有哪些?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有:1、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2、主观上是直接故意;3、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4、客观上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
    2023-07-06
    224人看过
  •  股权变更中的虚假是否构成犯罪?
    虚假股权诈骗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案件量刑标准的补充,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3万元以上或20万元以上属于不同数额级别,刑罚也不同。是的,虚假股权变构成了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补充: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股权变更诈骗罪股权变更诈骗罪是指在股权变更
    2023-11-16
    272人看过
  • 在疫情发生前上报虚假信息会不会有犯罪
    疫情期间上报虚假信息可能会构成犯罪,可能构成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故意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知道自已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从事传染病研治工作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犯罪构成有: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主观上为过失,故意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传染病防治秩序和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
    2023-03-26
    392人看过
  • 虚假诉讼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主要有,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等。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有什么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虚假诉讼由公安机关调查,由人民法院审理,经营者利用虚假宣传,使消费者购买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不但要退还商品购买时的货款,还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通常来说赔偿金额是500元,若购买商品时所花的钱较多,也可按照商品实际价格的三倍进行赔偿。《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
    2023-07-27
    209人看过
  • 虚假股权变更能否构成犯罪
    一、虚假股权变更能否构成犯罪是的,虚假股权变构成了诈骗罪。二、诈骗罪的相关规定(一)立法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补充: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二)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
    2023-04-15
    358人看过
  • 虚假的民间借贷诉讼或构成犯罪
    原告甄某(女)称其卖给被告张某(男)一批药材,张某收货后欠货款未还,持借条起诉要求张某偿还借款本息285950元。张某辩称其和甄某有过男女暧昧关系,没购买过甄某的药材,欠条系伪造。法院经过开庭审理和委托司法鉴定查明:借条上指纹虽系张某指纹,但借条字迹在张某名字字迹之后形成,且签名系斜着、倒着签字形成,除张某签名外均系甄某所写,结合甄某对张某如何按指纹的陈述前后三次不一致、对张某是否出具收货条的陈述前后矛盾、对药材价格的陈述也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说错张某药店名称,张某在一审法院第一次通知其调解时即到公安机关报警等情况,法院认定不具有真实性,判决驳回甄某诉讼请求。虚假的民间借贷诉讼或构成犯罪虚假诉讼行为一直是人民法院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之一。甄某利用虚假证据起诉,幻想获得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不仅官司败诉,还被法院以妨害民事诉讼为由采取了强制措施,损失近2万元诉讼费和鉴定费,受到了严厉制裁,可谓
    2023-06-08
    437人看过
换一批
#债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讨债
    词条

    讨债需要下列证据: 1、借据、收据、合同等能够证明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材料; 2、原告应当提供自己将标的物交付给被告的时间、地点及交付经过的证据材料; 3、对债务担保或者连带责任人,应提供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 更多>

    #讨债
    相关咨询
    • 疫情防控期间,要如何认定虚假信息类犯罪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01
      行为人编造虚假信息以后向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虚假信息罪;行为人编造虚假信息以后向不特定对象散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 疫情期间开展虚假信息的量刑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3
      1、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疫情期间上报虚假信息合法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04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当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 利用信息网络发布虚假恐怖疫情信息的,是否构成利用信息网络造谣罪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3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与此同时,司法解释还
    • 疫情到底是否意味着传播虚假信息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危险、疫情、灾害、警察、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