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5:23:18 63 人看过

《劳动法》第82条规定:“要求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劳动法规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60天,申请仲裁的期限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在司法实践中无异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争议,即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从而正确确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是否已过

关于“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的理解,原劳动部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日期。作者认为,这一理解值得商榷。这一规定违反了《劳动法》的立法意图。在劳动法颁布之前,就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后来,《劳动法》修改了这一规定,将“六个月”改为“60天”,并将“从他们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改为“从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前劳动部的上述意见忽视了这一变化。事实上,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通常是工人。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根据劳动部的上述意见,《劳动法》将申请仲裁的期限从6个月缩短为60天,使得申请仲裁的条件更加苛刻,这不利于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这一规定不符合《劳动法》第条的字面含义,“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是被侵权人对侵权事实的认知状态,是一种法律行为被侵权人的单方面感知,而“劳动争议发生日期”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分歧状态,即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和意图的不一致。显然,“劳动争议发生日期”并不意味着“当事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日期”。在许多情况下,“劳动争议发生日期”在“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日期”之后。例如,a于2004年1月受雇为B企业的员工。B企业没有为a申请养老社会保险,但没有明确拒绝。起初,他有一种想法,认为在部队工作对他不好。年底,a要求B企业申请养老社会保险,B企业不予理睬。为此,a于2005年1月书面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于2004年1月起要求办理养老社会保险,本案B企业未申请养老社会保险。从一开始,a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进行谈判,企业B也没有明确拒绝处理。双方最初没有发生劳动争议,真正的劳动争议是在年底a向B企业申请保险时开始发生的。因此,甲方申请仲裁没有超过申请仲裁的期限

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发生是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和意思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的认知问题。虽然“你知道或应该知道你的权益受到侵犯的那一天”有时是“发生劳动争议的那一天”,但这两个日子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等号。在理解“劳动争议日”时,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综合考虑劳动争议的类型和性质、双方的行为和意图、双方是否有明确的还款期限等因素。就对“劳动争议发生日期”的理解而言,笔者认为2003年12月31日安徽省高等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列举了几种情况下“劳动争议发生日期”的确定:(1)如果工人要求雇主承担工伤赔偿金,(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的,从用人单位明确拒绝支付或者承诺支付劳动报酬之日起计算,(3)如果雇主做出解雇、解雇或除名工人的决定,则应从该决定送达之日起计算。值得一提的是,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如果雇主认为雇员的仲裁申请超过了仲裁期限,雇主应提供证据证明双方之间争议的具体时间,以证明雇员已失去依法要求强制保护的权利。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谁主张,谁提供证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证明原则。然而,在劳动法律的特殊性中,平等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劳动法律的一个主体,它还具有从属性和依赖性的特点。大量劳动争议是由雇主作为管理者的单方面行为引起的。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证据的证明。如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员工档案、考勤记录、工资福利支付记录、社会保险支付记录、劳动安全设施材料等均由用人单位控制。工人很难为这些证据提供证据。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适用“谁主张,谁提供证据”的原则是有失偏颇的作者认为,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中,根据劳动法的立法精神、民事诉讼法的公平原则、劳动争议的性质、当事人对证据的控制等,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收集证据能力的强弱等因素

1.对于因工人辞职、自动辞职或一般履行劳动合同而引起的纠纷案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适用“谁主张,谁提供证据”的原则,主张权利的一方应承担举证责任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规定》第六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解雇、退市、解雇、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减少劳动报酬因决定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因此,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应适用于这六类案件

3.根据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或者其直系亲属就是否构成工伤发生争议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这项规定进一步补充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类型,解决了工人在工伤保险纠纷中往往难以提供证据的问题。对于雇主拖欠雇员工资和福利的纠纷案件,或未能为员工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雇主没有提供工资或福利支付和出勤等记录,工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因此,对于此类争议案件,是否实施该法案的主要举证责任应分配给雇主

当然,上述案例2、3和4并不免除劳工的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13: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直系亲属相关文章
  • 企业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6月通过了《劳动合同法》,8月通过了《就业促进法》,12月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一部劳动程序立法,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在前二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近年来,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与企业用工人数的增加,劳动争议案件激增,与此同时,劳动调解职能弱化,大量企业没有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覆盖面广,结案率保持在92%以上,因此,劳动仲裁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下面我们将主要从仲裁时效、一裁终局及举证责任方面谈一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相关变化。仲裁时效延长《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2023-06-12
    421人看过
  •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四大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四大问题职工权益屡被侵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劳动争议案件的高增长态势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在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持续增长,职工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仲裁前置,途径单一。大量仲裁案件积压甚至排期数月不得处理,当事人权益难维护,办案质量难保障。二是裁审关系,衔接不畅;一裁终局,冲突不断。审劳动争议案适用普通民诉程序,周期长等问题难解决。三是三方机制,作用局限。重大劳动争议问题难以有效共商决策,及时研究解决。四是劳动监察,执法乏力。大量因违法侵权引发的劳动争议得不到有效遏制,职工合法权益难保障。劳动监察执法乏力成为劳动争议难以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思考一: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分流不畅,是导致当前仲
    2023-06-07
    206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三难”问题如何处理
    劳动争议案件主要存在着立案难、审理难和执行难三大问题。审理执行劳动争议案件,作为法官、执行官,总觉得政令多出,情形各异,对法律吃不透,理不深,认为案情复杂,思路不清,无从下手。针对上述难题,专家认为根据现有法律,应从三方面予以应对:一、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宽进严出。《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明确了劳动争议的范围。第5条规定了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途径,即明确了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应一调一裁一诉讼,只要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就应及时立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适用法律若干问题四个解释》中,用了大量条文进一步规定了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
    2023-06-09
    73人看过
  • 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有哪些问题属于受理的范畴
    一、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有哪些问题属于受理的范畴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有以下问题属于受理的范畴: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劳动争议中的仲裁和普通仲裁有何不同劳动争议中的仲裁和普通仲裁有以下不同:1.法律依据不同。普通仲裁依据的是《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机构的名称和性质不同。普通仲裁因无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其名称为--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因地域和级别的不同分为--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县(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3.受理案件的范围不同。普通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范围是
    2023-12-15
    326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地域管辖规定问题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劳动解释》)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后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了避免远赴外地法院应诉所带来的诉累,加上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极其廉价以及当事人头脑中的诉讼主客场意识,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作出后,各自争分夺秒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争抢管辖权现象势必造成一定的危害:首先是扰乱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秩序,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学理上认为,预测作用是法律应当具备的规范作用之一。所谓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然而,当
    2023-06-18
    163人看过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哪些属于劳动争议的问题
    劳动争议的常见类型有哪些1.确认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2.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3.退市、辞退,辞职、辞职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发生的争议,经济补偿或补偿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选择下列方式解决: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时,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请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解决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提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和街道建立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申请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必须履行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将被驳
    2023-05-07
    177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中认定劳动者加班时间的问题
    加班时间的认定需要把握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已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工作任务;二是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安排;三是在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一、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工时制度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的工时制度有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由于生产特点,企业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符合条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者其他考核标准,安排劳动者休息。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符合条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综合工时制度,即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基本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二、三班倒工作时间12小时没有加班费合理吗三班倒
    2023-06-28
    163人看过
  • 没有订立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争议问题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解释一》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2023-06-13
    307人看过
  • 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去年,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对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提出了几点意见,从反聩的情况看,效果较好。最近,通过学习省高院琼高法(2000)189号《关于转发李*光副院长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精神,结合辖区各市县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实际情况,我们再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在审判工作中参考。一、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问题案件受理与否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前提条件,所以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是相当关键的。一般来说,人民法院在受理这类案件前首先要审查劳动争议是否经过仲裁机构仲裁,未经仲裁机构仲裁,人民法院是不能直接受理的。但是对于当事人依法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纠纷迟迟不作受理或在法定的期限内得不到答复,或者仲裁机构在案件的受理后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合理的裁决,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应予以受理此类案件的。在受案过程中,认定劳动关系是解决纠纷的核心问题。劳动法的目的就是调
    2023-04-21
    50人看过
  • 职务犯罪案件在侦查中存在哪些问题?
    1.对职务犯罪的立案监督缺乏有效性。与普通刑事案件的发生具有相对公开性、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不同,检察机关自行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知悉范围小,与之相匹配的是对侦查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改变案件性质立案进行恶意管辖现象。2.对职务犯罪侦查强制措施缺乏有效审查和监督。对职务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尤其是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拘留、逮捕等,由检察机关自行决定。部分侦查人员在实际办案中打擦边球,以刑事拘留、逮捕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措施作为延长讯问时间,突破嫌疑人口供的破案工具和手段,甚至导致变相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现象的发生。3.对职务犯罪案件多从追诉角度着手,未能注意维护被告人利益。如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合理辩解,往往认为是翻供翻证,甚至由原侦查人员出面阻止口供变化,使公诉部门不能从中立角度甄别供述或证言的真假,防止冤错案的发生。不管是审查决定逮捕或是审查提起公诉程序的设置
    2023-06-11
    132人看过
  • 劳动争议纠纷在审判和仲裁中的八个问题
    一、劳动者申请仲裁之后撤诉或者仲裁委按撤诉处理后能否重新申请仲裁这个问题在调解仲裁法中没有规定。《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劳动部办公厅1997年在答复河北省劳动厅关于已撤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否可以再受理的复函中称:当事人撤诉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当事人就同一仲裁请求再次申请仲裁,只要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再次立案审理,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从撤诉之日起重新开始计算。这个复函与现在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一致。二、保险法第四十一、四十二条的适用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四十二条的规定,在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和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情形,就发生了社保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保险待遇的问题。假如用人单位没有能力赔偿,劳动者前来咨询,仲裁机
    2023-12-16
    221人看过
  • 当前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实务问题座谈纪要
    一、关于劳动关系1、在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对于是否在劳动关系这一基础事实,应由主张劳动关系存在的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2、判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结合劳动关系的内在特征和外在显征综合予以认定。工作证、工资表、出入证等,是判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外在显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安排,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管理等,是认定为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在特征。3、认定工伤以当事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者的受伤性质作出工伤认定已经生效或已经司法确认的,可以直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求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4、包工头承包建筑企业或者矿上企业工程,使劳动者与劳动者发生纠纷,劳动者以企业为被告的,可以追加包工头为当事人。5、原用人单位处于停业状态,未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劳动者已下岗进入再就业中心,或者劳动者停薪留职,原用人单位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2022-11-01
    68人看过
  • 提起民事诉讼争议存在哪些问题
    一、对于“应诉”的认定标准尚不统一根据法律规定,应诉管辖条款适用的前提条件之一为当事人未提出管辖权异议且来法院应诉。但对“应诉”应如何理解以及能否做扩大解释尚不明确。当事人收到法院传票之后参加开庭的行为为传统意义上的“应诉”情形,但实践中法院采取电话、司法专邮等形式传唤当事人到庭谈话、进行庭前调解等情形较为普遍,甚至有的当事人在答辩期后来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此类情形能否理解为“应诉”争议较大,对是否只要当事人来到法院就构成“应诉”也存在不同看法。对“应诉”的认定标准认识不同将直接导致法官对案件能否适用该条款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二、何为“答辩”的具体情形尚不明确适用该条款的另一前提是当事人提出答辩。实践中,当事人提出答辩意见的形式多样,符合应诉管辖条款的答辩应在答辩期内还是答辩期后提出、以口头还是书面形式提出等,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对于当事人在答辩期内未进行实体答辩也未
    2023-04-28
    8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劳动合同纠纷,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我国于2007年6月29日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对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实际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一、劳动合同法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而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在劳动关系存续
    2023-06-09
    313人看过
换一批
#血亲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直系亲属一般指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的亲属,其中包含有配偶、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等,如果养父母因为收养、或者抚养关系也能成为直系亲属的关系,例如收养人与收养的... 更多>

    #直系亲属
    相关咨询
    • 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在哪些证据中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存在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2
      首先,要看当初劳动仲裁时候的仲裁书的内容,详细了解情况 其次,对于法律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这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劳动争议事项涉及工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书面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记录。 3.劳动争议事项涉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规
    • 行政复议案件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29
      最新的行政复议案件存在问题如下,行政相对方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申请,但法律规定的超过60日的除外。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公开审理案件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2
      按照《劳动仲裁公开审理案件办法》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下列情况外,应当一律公开审理:(一)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案件;(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经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于不公开审理的实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公民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旁听,申请旁听应当提交有效
    • 双重劳动关系中存在哪些争议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6
      双重劳动关系的主体存在以下争议: 1、没有转移劳动者档案,社会保险缴纳的问题; 2、劳动者未与前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被其他用人单位重新聘用; 3、双重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完成原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存在劳动争议问题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4
      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可能会存在劳动争议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