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第六十七条对交通肇事罪的自首依据作了明确规定:“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即为自首。”。自首的表现表明,犯罪分子的主观过错较未自首者轻,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这一制度对犯罪具有明显的效果,使犯罪人具有犯罪倾向。从其立法意图来看,其主要目的是将刑罚定为犯罪。刑法第六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犯罪行。”从司法实践看,交通肇事者无意处理其行为的后果。允许其适用从宽量刑情节,可以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自首、悔罪。也有利于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受害人,维护社会稳定,符合法律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自首属于刑法范畴,仅适用于交通肇事已构成犯罪的情形。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普通交通事故,不存在自首问题。主动投案自首、交代事故的,在行政处罚中可以从轻处罚。二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罪供认不讳,不逃逸的不应认定为自首。相反,他应该在第一法的量刑范围内直接确定适用的刑罚,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主要依据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的造成交通运输事故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本文中,一级法定刑适用于等待有关部门处理重大交通事故而不逃逸的情形。一旦逃逸,法律处罚将升级到第二级甚至第三级。
从法理基础上讲,当过失行为开始产生较轻的结果,较轻的结果很可能转化为较严重的结果时,行为人有责任防止这种严重的结果。行为人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应当在原行为的基础上再作评价。刑法规定对“逃逸”从重处罚的目的不超过两个:
1。劝说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害人,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和生命安全。为确保交通事故的有效处理,应建议肇事者及时保护现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因此,第一法定刑的规定,体现了刑法对自首不逃逸行为的肯定和宽严相济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将其视为自首,相当于对同一行为给予两次从宽处理,属于刑法理论上的重复评价,违背了刑法确立不同法定刑的初衷。
-
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
483人看过
-
交通肇事如何认定自首交通肇事自首怎么判刑
323人看过
-
什么情况算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怎么认定
188人看过
-
自首情节应否适用于交通肇事犯罪?
33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中是否认定自首
417人看过
-
在交通肇事罪中如何认定是否构成自首
54人看过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
交通肇事罪具有哪些自首情节,交通肇事罪自首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3交通事故犯罪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殊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如何认定自首交通肇事自首怎么判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29在交通肇事罪中无论不逃逸还是逃逸,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均应认定为自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认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
-
什么情况算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怎么认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13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交通事故,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
刑事自首自首情节的认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2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1、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