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第六十七条对自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有自首的表现说明罪犯的主观罪过较之未自首者轻,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该制度对犯罪具有昭示作用,使其行为人产生趋向,从其立法意图而言,主要是做到罚当其罪。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其次,从司法实践看,者对其行为后果并不存在故意,允许其适用从宽处理的量刑情节,可以起到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悔过自新的效果,并有利于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受害者,保持社会稳定,这与法律的精神也是相符的。最后,需指出的是,自首属于刑法范畴的制度,只适用于交通肇事已构成犯罪的情形中,而对于未构成犯罪的普通交通肇事行为,不存在自首的问题,肇事者主动投案并交待肇事行为则可在行政处罚时作为一项从轻处罚情节予以考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的认定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如实供述事实的属于自首。如果在交通肇事后先逃离现场,之后再投案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的认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而且如实供述了自己罪行的,是自首。肇事者未逃逸的行为不应认定为自首,而应直接在第一法刑的量刑幅度内,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确定其应适用的刑罚。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认定如下: 如果行为人在发送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2020.05.01 155 -
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的认定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的认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而且如实供述了自己罪行的,是自首。肇事者未逃逸的行为不应认定为自首,而应直接在第一法刑的量刑幅度内,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确定其应适用的刑罚。
2020.08.01 93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如何认定
构成交通肇事罪后,肇事者在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的认定构成自首。 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2020.01.25 140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如何认定?
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已构成犯罪,就应按犯罪的原则来处理。交通肇事罪,是刑法分则分列的其中一种罪名,分则应服从于总则。《刑法》总则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按此规定
2022-08-10 15,340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应该如何认定
首先,第六十七条对自首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有自首的表现说明罪犯的主观罪过较之未自首者轻,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该制度对犯罪具有昭示作用,使其行为人产生趋
2022-08-23 15,340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应当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认定如下: 如果行为人在发送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
2021-09-06 15,340 -
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情节的认定
有人认为,交通肇事罪中因为有法定的告知义务,所以,即使行为人不逃逸,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事故的经过,也不能认定为自首。只能在量刑时作为一种酌情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首先一般法律、法规的要求
2022-03-05 15,340
-
01:13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应如何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具体如下: 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
10,377 2022.09.06 -
01:00
交通肇事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交通肇事罪,一般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如下: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嫌疑人会被
592 2022.04.25 -
01:30
如何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致人受害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有私有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有关部门会依法被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
1,17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