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方争夺两岁以下孩子抚养权都有哪些条件?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1084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二、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民法典》第1074条、第1075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三、争取条件
两周岁以下子女随母亲共同生活作为一项规定并不是绝对的,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子女可随父亲生活:
(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2)母亲有抚养条件却不尽,虽属于违法行为,但如强迫其直接抚养,将对子女不利,如果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可以允许。
(3)母亲可能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或者染有吸毒、赌博、卖淫等恶习,或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等原因而无法或者难以妥善照顾子女的。
(4)父母双方协商一致,二周岁以下子女可随父亲生活,但必须以不影响子女健康成长为前提。由此可见,男方找到符合以上条件的相关证据,男方也是可以将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生活的。
-
男方有哪些可以加分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条件?
461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争议:男方与女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369人看过
-
有哪些情况下男方可以抚养两岁以下的子女?
347人看过
-
孩子满两岁后男方是否可夺回抚养权
414人看过
-
男方抚养二岁以下孩子的权益
487人看过
-
争夺抚养权的限制条件,争夺子女抚养权的原则都有哪些
74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男方争夺两周岁以下孩子抚养权,我可以同意吗?哪些情况下可以起诉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4抚养权纠纷,双方应先行协商,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您可以向男方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解释,除以下情形以外,未满两周岁的孩子,原则上由母亲抚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基
-
女方双方都两周岁以上的孩子能申请争夺孩子抚养权贵州在线咨询 2021-03-141、女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女方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男方有其他子女的;4、在男女双方的抚养条件,如工作稳定程度、收入情况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如果男方对于夫妻感情破裂有过错,如,有家庭暴力、有证据证明的婚外情等,孩子判归女方的可能性较大。5、男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恶习等。考虑到其恶习对孩子成长有不利影响,法院一般会
-
男方争夺子女抚养权, 两周岁以内的孩子抚养权, 男方应该出多少费用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0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解析如下: 1、对方始终在争取抚养权的问题,首先非婚生子的待遇以及裁判方法与婚生子女的权利义务是一样的,作为两周岁以内的孩子属于还在哺乳期,原则上随母亲生活,男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如果有固定收入的话应当为每月固定收入的20%——30%,法院一般以25%进行裁判,如果无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话,一般法院会按照当地生活水平以及你是否有工作等实际情况予以裁判; 2、对于你所说对方的
-
男方争取两周岁以上孩子抚养权的有利条件, 离婚两周岁以上的孩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1小孩随你的可能性较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
双方,争夺孩子权孩子两岁,男方有机会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3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