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密期满员工是否还要保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9 15:00:46 88 人看过

脱密期满,没有公开秘密时也要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如果泄露商业秘密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保密的对象和范围

保密协议保守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

1、技术信息

2、经营管理信息

3、特殊约定的其他秘密

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随着商业秘密的范围从技术秘密扩大到经营管理信息、特殊秘密等范畴,对保密的具体范围的确定产生了争议。为此,保密协议应当首先明确员工保密的对象和范围,以免就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及应否保密产生分歧。

二、保密协议的内容应涉及

1、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合同目的以外的用途;

2、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不可将含有保密信息的资料、文件、实物等携带出保密区域;

3、保密义务人不可在对外接受访问或者与任何第三方交流时涉及合同规定的商业秘密内容;

4、保密信息应当在合同终止后交还;

5、保密期限。

法律对保密协议的保密期限没有规定,即保密的期限可以是长期的,直至其进入公知领域。因此只要其不被公开就可以永远保持其秘密性,因此企业可以在保密协议中约定不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而且在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后直至商业秘密公开为止,员工都不得披露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企业的商业秘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2日 11: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终止相关文章
  • 辞职脱密期还要上班吗
    在约定离职之日起,劳动者不需要再上班,同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法律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劳动者提出辞职的,如用人单位批准,按用人单位批准的时间离职即可;如用人单位不批准,提出辞职三十天后,可以自动离职。这里的三十天后,指过完三十天,第三十一天即不用再上班。一、员工离职手续没办好擅自离岗如何处理如果擅自离职,没有办完合法手续,出现相关劳动方面问题,劳动者需承担一部分责任,员工要离职法律程序,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好方式。员工交了辞职申请,但没办理离职手续,可以作自动离职处理。自动离职是指员工擅自离职而强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员工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遇到员工擅自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限定员工在指定的时间内回公司上班,并提出如限期内不上班的处理措施。当员工擅自离职达到可以辞退的
    2023-03-11
    226人看过
  • 脱密期期间是否能够上班?
    脱密期是根据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保密义务而来的,脱密期是根据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保密义务而来的,对于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来说,其在签署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一般会要求劳动者继续工作一段时间,直至保密日期经过。在脱密期间,劳动者可以在原工作单位继续进行工作,但是应当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到不接触商业秘密的岗位继续工作,是可以正常上班的。已经履行脱密期还需履行竞业限制吗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两者是否可以重复履行,但是从司法实践上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二者选其一。尽管脱密期约定的是履行劳动合同义务,而竞业限制是属于后劳动合同义务,从事履行劳动合同的先后义务角度讲并不会产生矛盾。但是设定脱密期的目的是让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脱密措施,既然已经脱密了,那何必要再进一步限制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呢另一方面,竞业限制期限可远远长于脱密期的时间(最长可达二年),因此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完全有时间、有条件采取充分的脱密措施,而无
    2023-06-30
    238人看过
  • 银行保密协议中脱密期是什么意思
    1、留在原工作单位脱密,脱密期内发工资(只是薪酬的工资部分,不含绩效、奖金、福利等,这是最严格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与单位没什么恩怨或者不是非常核心的涉密人员的话,不会采取此方式。)2、本单位外脱密,脱密期根据密级确定,核心涉密人员3-5年,重要涉密人员2-3年,一般涉密人员1-2年(一般都采用这个方式)。按理说,银行的工作岗位涉密程度不深,并且你的脱密期只有三个月,是完全可以先离职、再脱密的。你单位这么处理,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那个商业秘密一直还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得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的。脱密期,指的是:在于员工签订的合同期快要期满前一
    2023-05-03
    274人看过
  • 脱密期工资怎么算
    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的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关于脱密期内可以采取的措施或待遇,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协商确定,既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也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只要上述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应当遵守。劳动部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也允许用人单位在脱密期内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员工进行协商,没有就脱密期内的待遇达成任何一致,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其内部有效的规章制度执行。但是我们认为,用人单位不应在脱密期内任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即使将员工调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工作岗位上也不能。因为脱密期是合同期的一部分,用人单位与员工在合同期内的待遇已约定在劳动合同中,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或作出变更,不得任意更改。相关知识:保密期与脱密期的区别保密期是指接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
    2023-04-21
    258人看过
  • 什么是脱密期间?
    所谓脱密,顾名思义,即不再接触商业秘密。用人单位通过约定,要求员工在离职前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在员工通知用人单位后,还必须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届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在通知后的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可以将员工调换至不需保密的工作部门,以确保员工不再获知新的商业秘密,因此又被称为提前通知期。这一制度是基于商业秘密的时效性的考虑而设计的。员工在保密部门工作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可能会在脱密期内被公开,从而不再是商业秘密,即便未被公开,由于用人单位的业务在不断的发展,在脱密期内一定会有新的商业秘密产生,这些新的商业秘密当然更有价值,原有的商业秘密便在脱密期内降低了价值,即使被泄露,也不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竞业限制条款也是用人单位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的一种措施,即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员工在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到与该用人单位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工作。这是保证商业秘密
    2023-06-09
    234人看过
  • 脱密期涉密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脱密期管理”,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从就业、出境等方面对离岗离职涉密人员采取限制措施。“离岗”,是指离开涉密工作岗位,仍在本机关、本单位工作的情形。“离职”,是指辞职、辞退、解聘、调离、退休等离开本机关、本单位的情形。脱密期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涉密人员脱密期,做出继续遵守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国家秘密的承诺;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服务。脱密期管理规定1.《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
    2023-07-05
    211人看过
  • 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时间为多少年呢
    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时间为两到三年。依据我国《保密法》第三十八条法律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保密法》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2023-03-30
    134人看过
  • 如何摆脱员工离职时的解密期
    员工离开时如何摆脱解密期?等待时间过去解密意味着之前接触过公司商业秘密的人员不再接触商业秘密解密期限意味着雇主可以同意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必须在离开公司之前提前通知雇主为雇主工作一段时间。员工只有在期满后才能正式离开公司。在此期间,雇主可以将员工调到不需要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称为提前通知期关于企业员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年《劳动部条例》第2条:“当掌握商业秘密的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时,可以同意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工作,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规定“解密期”不能达成一致,但是当劳动合同法作为法律,即上级法律,与作为部门规则的下级法律,即"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即下级法律发生冲突时,,以上级法律为准解密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方法与非解密
    2023-05-07
    148人看过
  • 核心人员脱密期限规定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涉密人员的脱密期限是怎么规定的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2023-07-02
    315人看过
  • 保守了秘密员工要付保密费吗?
    员工依据保密协议的约定,履行了保密义务后,用人单位要支付保密费用。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劳动者离职后,依据保密协议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后,用人单位要按约定支付费用,如果劳动者不遵守保密义务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一、劳动者的行使劳动权的义务劳动者的义务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应当遵守有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应该完成用人单位交付的工作任务,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如果签订了保密协议,应当遵守保密协议约定的事由,劳动者应该提升职业技能。二、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三、保密协议违约的追究责任
    2023-03-21
    397人看过
  • 离职员工“保密”可拿“保密费”!
    根据深圳有关法律规定,如果企业要求已经离职的员工继续为企业保守秘密,应按照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向员工支付保密费.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业秘密是工商企业的杀手锏和摇钱树,因此,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防止这些秘密泄露,甚至是要求离职员工继续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企业要求员工保守企业技术秘密的,应签订书面的保密协议,员工离开企业后仍负保密义务的,企业应向该员工支付保密费。企业:离职员工要继续保密2000年2月24日,小钟应聘到深圳市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研发管理部从事技术开发工作。6月21日,双方签定一份《劳动合同书》,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员工保守商业秘密及技术秘密的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其中第四条规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的两年内,本人不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或帮助他人在甲方竞争领域内使用秘密,不直接或间接地劝诱或帮助他人劝诱企业内掌握技术秘密的职工离
    2023-06-09
    146人看过
  •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违反规定就业
    管理好涉密人员,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核心。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开始二审的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拟增加相关规定,加强对涉密人员管理。针对此前修订草案对涉密人员管理所作的规定,一些常委会委员、部门和公众提出,应对涉密人员的管理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法律委员会经同内务司法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保密局研究,建议增加相关规定:“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一、侵犯商业秘密构成要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商业秘密。所谓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2023-06-20
    190人看过
  • 员工承担保密义务,企业是否应支付保密费?
    1、员工承担保密义务,企业无需支付保密费用;2、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只能根据实际损失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不能约定违约金。一、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民事责任。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又称为违法辞职,是指劳动者违反法定或者约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或者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其民事责任包括:①符合劳动合同解除条件但不符合解除程序的,应当补办相关手续;②不符合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如果用人单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③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赔偿的项目包括:招收录用劳动者所支付的费用;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
    2023-03-04
    150人看过
  • 商业秘密的脱密期如何约定
    员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在员工离职前应当经过一定期间的脱密期,员工应当遵守。如前所述,用人单位可以采取调动工作岗位或约定职工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来上班等措施。脱密期一般时间较长,最长的可以达到6个月。在这段时间内,员工的工资报酬应当如何计发呢?关于这一问题,我国的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关于脱密期内可以采取的措施或待遇,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协商确定,既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也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只要上述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应当遵守。劳动部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也允许用人单位在脱密期内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员工进行协商,没有就脱密期内的待遇达成任何一致,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其内部有效的规章制度执行。但是我们认为,用人单位不应在脱密期内任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即使将员工调到工资水平较低的
    2023-04-26
    370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当事人消除继续合同的未来效力。合同终止有以下几点: 1、债务已按约定履行; 2、解除合同;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提取标的物;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属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 更多>

    #合同终止
    相关咨询
    • 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限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16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 脱密期还能工作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18
      脱密是指以前接触公司商业秘密的人不再接触商业秘密。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在此期间,员工可以正式提出离职,但现阶段不再接触商业秘密,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所以保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1996年劳动部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
    • 保密期与脱密期有什么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4-08-25
      保密期是指接受商业秘密的员工,应当保守该商业秘密,这有点像是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离职后不得从事与原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那个商业秘密一直还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得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的脱密期是指员工签订的合同期快要期满前一段时间,公司可以根据之前的约定,将员工从原岗
    • 区分保密期限与脱密期限的方法
      海南在线咨询 2024-12-29
      保密协议和脱密期虽然都涉及商业秘密,但它们讲的不是同一个事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保密期的含义是,接受商业秘密的员工有保守该商业秘密的义务,这类似于法定的义务。现在,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可以进一步约定该保密义务。与竞业禁止不同,保密的义务可以是终生的,只要商业秘密一直处于未公开的状态,员工就必須一直保守秘密,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或者离职多少年后,没有时间限制。 脱密期的含义是,脱密期中的“
    • 员工是否需要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守,单位是否需要对员工采取保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09
      保守商业秘密是员工的法定义务。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认定权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