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8 10:31:22 256 人看过

一、指代不同

1、法律事实:就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2、客观事实: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范畴,无所谓对错之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特征不同

1、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

2、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决定主观意识,只有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意识的作用才能取得实践结果。

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我的生日到底谁做主?

今天上午受到一条中国电信客户经理发来的生日祝福短信。受到此短信,再次让我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年龄冤假错案。关于自己出生日期的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间的冲突和较量再次让我感受到无助和无奈!

一、心灵的折磨:从尊重客观事实到尊重法律事实

我于1979年农历8月19日出生在江苏盐城市西部的一个乡村(当时的全称是盐城县郊区中兴乡姚东村),同出生在农村的其他孩子一样,我不是在医院出生的,故没有由正规医院出具规范的医学出生证明书来记载我的真实出生日期。当时只是由村里的专人给登记户口,由于当时基层村级组织的规范意识欠缺、管理混乱,相当事务都是靠自由裁量而为之,而我的出生日期正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势下被错误地登记为1978年4月13日。记得那会儿在老家读书时,由于当时还没接触过法律,不懂得什么叫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所以在填写各种表格时,作为老实人,理当尊重客观事实,每当填写出生日期这一栏,都一直如实填写1979年8月19日。因为当时的我总认为,这是一种自然事实和客观事实,户籍登记的1978年4月13日与我有何干?即使到了大学,学习了法律,知道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可是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还是战胜了法律事实至上的理念,遂在大学本科期间填写各类表格时包括我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都还是如实填写1979年8月19日。可读研后,我的这一尊重客观事实的良好习惯被视为不诚信举动,可能是步入21世纪后,一切都开始严格和规范起来,每当填写表格,相关人士都会强调:出身日期一定要以户口和身份证上登记的日期为准。再加之,随着法律事实至上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也被迫违背客观事实而尊重法律事实,也逐渐能够忍受自己的出身日期被法定为1978年4月13日。

可心里不痛快啊,尤其是当别人问我出身日期,我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假话呢?说真话吧,人家事后通过查看法律事实就认定我装嫩、作假;但说假话吧,自己心里很难受,客观事实被法律化成与事实不符的法律事实,我能心甘情愿接受吗?我是尊重法律事实了,可谁能理解我被迫尊重法律事实的困惑和烦扰。自认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无缘无故被流逝的一年半的岁月会使我失去多少机会和可能?依法办事是对法律人的基本素养要求,即凡事都是依法行为、凡事都要尊重法律事实。要想让法律事实尽可能地去接近客观事实,唯有去维权,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柳暗花明之否定:几次维权、几次失败

为了尽可能地去还原客观事实,我几次去公安户籍部门申请变更许可,但行政主体的几次答复都是要求提供出生证明书,否则不予办理。我不是在医院出生的,是堂婶在家中接的生,哪来的出生证明?我实在无法提供医院出生证明,我能提供的只有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证人证言,这些是我能够提供的能证明我真实出生日期(1979年8月19日)的证据,但因其被户籍登记部门视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无法为我平反,我的几次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几次维权、几次失败!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能当成梦想宽慰下自己罢了。

三、草根建议: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机械执法

1979年,改革的春风带者我们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有待革新突破、社会管理体制也有待重整和规范,当时的农村村级基层组织由于管理体制的紊乱而不得不承担了大量不应由其承担的事务,管理混乱和疲于应付在当时的农村基层组织大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不容被否定,还有大量的象我这样的年龄冤假错案在广大农村这一客观存在理应获得尊重和正视!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出生登记制度的完善,这样的问题也逐步走向消失,但作为一个历史的受害者,我建议,我们的相关主管部门能否尊重这一历史事实,重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能以当时在广大农村很少会有的出生证明来作为申请年龄变更登记的唯一根据!如果这样,无异于将大量的我阻挡在救济大门之外!我们恳请户籍登记主管部门,在办理类似我这样的申请许可事件时,能否少些机械执法,多些人性化执法。只要由其它相关证据相佐证,并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就请相关部门给我们平反吧!

【作者简介】

张明华,男,江苏盐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任教,2006年7月取得讲师职称;现供职于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10: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独生子女相关文章
  •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所谓行政法规的实施,指法律、行政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法律、行政法规是我国法律渊源效力等级比较高的两个层次。法律,在本罪中仅指狭义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基本法律,是指规定和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根据宪法第62条第(三)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刑法、民法和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根据宪法第67条第(二)项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是指规定和调整由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如《商标法》、《专利法》等。行政法规,根据宪法第89条第(一)项的规定,指国务院根据且为了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外汇管理暂行条例,、《金银管理条例》等。煽动暴力抗拒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已经颁
    2023-02-18
    152人看过
  • 婚前财产: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差异。
    一方婚前债务在婚姻存续期间不能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一方负担的债务,属于家庭生活费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执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会有夫妻共同财产不能执行,也会有夫妻婚前财产的执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除非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婚前财产离婚可以分吗一般情况不可以。若有特殊约定可以分割。婚前财产是婚姻关系存续之前一方所获得的财产。如果男女双方约定婚前财产可以分割的协议,离婚时可以分割。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毕竟婚前财产仅属于一方所有,而离婚一般只是分割在婚姻关系期间所得的夫妻共同财产。在实践中难以证明是婚前财产的,人民法院一般认定为共同财产。《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
    2023-07-02
    434人看过
  • 发明与实用新型的差异
    1.定义的不同。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实用新型专利在保护客体上是包括在发明专利的保护客体范围内的。对于产品在形状、结构方面的改进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也可以申请发明,但对于方法类的或软件类的方案要申请发明专利,因为该方法类的或软件类的方案体现不出形状或结构的改变。2.保护期限不同。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自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的保护期限是自申请日起10年。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但具备可操作意义的实际保护期限基本是从专利授权日开始的,此时才可以起诉别人侵权或许可、转让别人。3.两者对创造性的要求不同。发明专利要求跟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而实用新型只是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和进步。也就是说,实用新型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比发明专利低。在无效程序中判断发明的创造性不仅要考虑该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而且要考虑其相近或相关的技术领域;判断实用新型的创造性,一般着重于考
    2023-03-01
    192人看过
  • 陈述客观事实会名誉侵权吗
    陈述客观事实会名誉侵权。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
    2023-04-17
    209人看过
  • 法律关系中主体与客体的差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别是: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一、物指可以为人们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体。对考试比较有意义的物的分类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种类物、主物和从物、原物和孳息(分为自然孳息、法定孳息)等二、行为经济行为,是进行经济活动,能发生一定经济后果的行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引起经济权利
    2023-07-06
    454人看过
  • 陈述客观事实会名誉侵权吗
    陈述客观事实会名誉侵权。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
    2023-06-01
    66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何界定独生子女: 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 4、夫妻依法... 更多>

    #独生子女
    相关咨询
    • 当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互矛盾时如何取舍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4
      如果在法院法官就认定法律事实,这不是取舍的问题,是要努力把客观事实变成法律事实。
    • 民事诉讼中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否是一种法律真实关系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8
      民事诉讼中追求的不可能是客观真实,而是一种法律真实。所谓法律真实,是指裁判人员运用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了法律规定的视为真实的标准。也就是说,在诉讼证明过程中,法官运用证据、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达到从法律的角度认为是真实的程度,即符合法律真实的要求。 法律真实的确立结束了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以来以“客观真实”排斥“法律真实”的现象。事实上“法律真实”与“客观
    • 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差异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7
      1、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事实婚姻要求男女双方必须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为周围群众所熟知,双方结合符合法定的婚姻实质要件,与结婚登记不同的是仅在于缺乏形式要件。而非法同居并没有一定要以夫妻的名义生活。 2、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一旦被认定为事实婚姻的,具体处理时视同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与合法登记缔结的婚姻同等对待。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同居期间男女双方的财产亦不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同居关系依法应
    • 犯罪案件客观方面需证明的事实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盗窃犯罪案件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或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犯罪案件客观方面需证明的事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否为秘密窃取。秘密窃取是指盗窃行为人采取隐秘的、自认为不为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所察觉的方法将财物取走的行为。第二,盗窃罪的危害结果是否达到法定的要求。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 违反客观事实签订的合同怎么办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01
      违反客观事实所签订合同的效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违反客观事实的合同一般表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合同一方带有欺诈目的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此时合同对方因被欺诈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合同被欺诈方可主张撤销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种是违反客观事实而至始履行不能或因违反客观事实而涉及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这类合同在我国法律规定是无效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