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少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的完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4:23:42 236 人看过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同时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宣判会削弱不公开审理的内在价值。如何在保障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与预防不公开审判的潜在危险性之间找到一个理性接点,需要完善现有的未成年人审判制度。

一、涉少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的意义

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其在公开审判过程中受到心理伤害,二是因为公开审判会将案件影响扩大,以至于失足未成年人将来在社会上受到歧视难以再社会化。不公开审理不等于秘密性审理,必须保证必要范围内的透明,保证审判权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二、完善涉少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的思考

1、建立审理与宣判均不公开的制度。笔者以为公开宣判实际上削弱了不公开审理的本来意义,公开宣判规定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并宣读判决书,只要旁听了公开宣判,对案件事实就有了基本了解,如果再没有案件信息披露限制规定,不公开审理形同虚设。为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建立审理与宣判均不公开的制度较为适宜。

2、建立限制案件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涉少刑事案件,应当限制媒体进行报道。现行法律法规仅规定不得在报刊及互联网上公布判决书,但对于案情的公布没有限制,为了彻底执行不公开审理制度,应当禁止公布能推测出被告人身份的案情及其他信息。对于案件信息披露的限制性规定应当及于因诉讼途径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参与人以及旁听公开宣判的群众。对于任何违反案件信息披露限制性规定的单位与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3、严格未成年刑事案件卷宗使用制度。为彻底贯彻不公开审理制度,应当完善卷宗管理制度,禁止一切非办案人员与未经授权人员使用卷宗。只允许特殊情形下使用案件卷宗:一是不损害未成年人的利益,也不对未成年人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二是具有法益上或者是公益上的必要性,如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建立被告人申请公开制度。在被告人认为公开审理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审理公正性的情形下,允许被告人申请公开。被告人申请公开制度是某些国家和地区防范不公开审判潜在危险的重要制度,例如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审判不得公开之。少年、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现在保护少年之人请求公开审判者,法院不得拒绝。建立不公开审理的制度本意是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权益,申请公开审判制度是利用被告人的积极姿态,客观上形成对不公开审判的监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8日 17: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WTO透明度原则与中国民商审判公开制度的完善
    透明度原则,是WTO法律体系所要求的一项基本原则,俗称为阳光原则。我国加入WTO以后,透明度原则即对我国产生了拘束力,而且这种拘束力和影响不仅针对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同时也针对司法部门。本文拟在分析WTO透明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及其目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司法审判公开制度的影响,请学界、实务界前辈、同仁批评指正。一、WTO透明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及其目的意义WTO透明度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对其有关影响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决定,成员方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缔结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已生效的协议,以及相关的司法判决,都应当迅速予以公布,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在公布之前不得提前采取提高进出口产品关税税率等措施;同时还应将这些法律、法规、贸易措施等及其变化情况及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以便世贸其他成员方政府和贸易商得以及时知晓这些法律、法规或有关措施,而根据情况作出自己贸易活动的决定。对公布
    2023-06-05
    451人看过
  • 审计公告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
    审计公告是否是一种行政处罚?这是首要应该探讨的问题。《行政处罚法》并未对“行政处罚”作出定义,但明确了警告、罚款等六种具体处罚种类。其中,警告属于声誉罚,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者所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告诫,它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警告,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被处罚者声誉的损失。由此要件对比审计公告,可以看出,对有违法行为的被审计单位而言,审计公告是审计机关对其行为向社会的广泛告知,既是一种书面的告诫,而可能造成被公告者的声誉损失,又远比警告更为严厉。它是一种比警告更为严厉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在六种具体行政处罚种类之外,第八条第七款还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的存在,第九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第十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处的行政处罚”。审计公告作为一种行政处罚形式无论在《行政处罚法》还是《审计法》上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因此,审计机关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公
    2023-04-24
    467人看过
  • 完善刑事诉讼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构想
    1、关于审查机构的设置。立足我国的国情,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既要考虑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诉讼规律的内在性,又不应不合理地扩大涉及面。笔者认为,在不改变我国现行法院体制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我国建立预审法官或侦查法官制度。所谓预审法官、侦查法官,是指在侦查阶段,对侦查机关的强制侦查行为进行审查决定的法官。根据我国的情况,目前有三种较为可行的方案:一是在人民法院内部增设预审庭和预审法官,专门负责强制侦查行为的审查批准,类似于现在检察院的批捕科。二是由人民法院内部现有的业务庭兼任预审职能,如可以由现有的告申庭承担预审职能,因为基层法院的告申庭一般业务不多、任务不重,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原有业务的情况下承担起预审的职能。三是由人民法院的刑庭的法官轮流、随机性地承担预审职能。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都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诉讼职能的分离问题,为了防止控审不分造成法官先入为主形成预断,参加过预审的法官绝对不
    2023-06-27
    451人看过
  • 如何完善治安管理处罚中的公开制度
    (一)实体公开1、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凡是要求公民遵守的,必须事先公开;2、对违法者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必须公开,这有利于教育违法者和全体公民,也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二)程序公开1、传唤、讯问、取证、裁决等必须公开;2、告知程序:公安机关在作出处罚之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处罚依据并告知当事人应当依法享有的权利:3、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拒绝听取陈述和申辩的,处罚决定不能成立;4、公安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罚款等治安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与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听证;5、治安处罚不论是当场处罚,还是其他处罚一律填写处罚决定书,应写明违法事实、证据、履行方式和期限,以及不服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等,并写明处罚机关、加盖机关印章。一、行政处罚的目的使违法当事人合法财产受到损失,以达到制裁当
    2023-04-02
    195人看过
  • 涉嫌国家机密的刑事案件公开审理吗
    1、涉嫌国家机密的刑事案件不会公开审理;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一、泄露国家秘密的刑事责任是怎么规定的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二、泄露国家秘密的审查起诉主体是怎么规定的1、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2、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2023-02-25
    265人看过
  • 浅谈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的完善
    作者:董正法2010-3-2917:29:54来源:本站整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大的方面来讲,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改变了国家审计机构和外部之间的沟通模式,将审计监督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相结合,对国家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小的方面来讲,对县级机关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县级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确实存在不少相关问题,完善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已经势在必行。1县机关审计公告制度现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引入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执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中,审计是发挥监督作用的主要部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为公众了解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效果、效率提供途径,使政府信息对称化,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公众是否满意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决定
    2023-04-24
    194人看过
  • 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009年3月9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救助意见》),各省、市也制定相应的救助办法,推动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明确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由于《救助意见》过于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1、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救助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法律,救助工作无章可循,虽然各省、市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救助办法,但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中还存在救助标准不统一,救助机构多元化,救助程序、条件、方式不一致等问题。因此,亟需由全国人大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制定出台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法律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救助机关、救助标准、救助程序、救助条件等内容,并将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顺利进行。2、强化协调配
    2023-06-11
    446人看过
  • 执行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完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0条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之规定,执行法院可依据既判力扩张的理论对被执行人在判决确定的主体之外进行扩张,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投资者,即被执行人的股东为被执行人。这实际上是执行过程中的揭开公司面纱。从法理上来说,在执行程序中追加、变更被执行人主体,涉及到判决确定主体之外者的实体权利,有剥夺被追加主体诉权之嫌,这个问题也是认为揭开公司面纱追究股东责任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核心依据。有学者据此提出:债权人通过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强制审计,获得了被执行人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证据后,应立即向该股东提起揭开公司面纱之诉,待债权人胜诉之后,对该控股股东进行强制执行
    2023-08-17
    304人看过
  •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法》应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采取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措施不服的,有权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复议一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复议申请的第二日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向作出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请复核,上一级机关应在接到复核申请的第二日作出复核决定。复核决定为终局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进行复议、复核时,应召集案件承办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到场,由案件承办人说明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被采取强制措施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可以对此进行反驳。另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应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刑事强制措施的申请权,即应明确规定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不当时,有申请变更的权利。被申请的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会,由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
    2023-06-14
    442人看过
  • 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做好刑事申诉案件复查工作是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检察机关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路径。为保证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的办案质量,2000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对于增强刑事申诉案件复查透明度,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现略陈如下,供参考。(一)听证员由人民检察院聘请不利于申诉人接受申诉结果《规定》第九条规定,听证员由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聘请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其他人士担任。听证员的聘请是检察机关单方面的行为,选择权完全掌握在检察机关手中,且《规定》中并未明确规定申诉人有无申请回避的权利,即便申诉人有此项权利,补充人选的决定仍在检察机关,检察机关选择听证员除了考
    2023-04-22
    365人看过
  • 怎么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制度
    在我国努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发展民主法治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立与完善行政公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权的实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41条规定了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等权利,这是我国宪法对公民参政议政权等民主权利的确认,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公民对政府活动的了解、知情就至关重要,而行政公开就为公民提供了这一制度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了解政府的管理活动。同时,行政公开制度为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政府决策、行政管理活动中去,实现参政议政提供了重要的机制,有利于加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2.有利于控制行政权的扩张,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权力都具有自利性和
    2023-04-29
    437人看过
  • 假释制度的完善
    罪犯社会化迟滞行刑效益低下等问题是行刑实践中的顽疾,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实际上,就我国目前而言,假释是罪犯行刑社会化的原动力,是提高行刑效益的捷径,因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然而现行假释制度有诸多不合理因素,这不仅阻碍了司法机关对假释的正常合理适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假释功效的发挥,因而应予以完善。本文拟对假释的两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一、假释权的归属假释权是指有法定国家机关依法对符合条件得罪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假释权包括提请权、审批权、释放权、监督权、撤销权等几项权能,其中审批权是假释权的实质内容,假释权的归属主要就审批权而言。目前,在我国关于假释权的归属,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假释权是一种改变原判决的行为,所以只能由有权作出刑事判决的人民法院行使。笔者认为,假释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罪犯行刑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刑
    2023-06-11
    105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制度应当完善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或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不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并能随传随到而设置的一项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1款规定了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但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宽泛,存在着以下弊端:1、刑诉法第51条第1款第1项是关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的规定,按照此规定实施,极可能对那些不具有逃避侦查、起诉、审判之虞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采取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从而偏离了取保候审的目的。2、刑诉法第51条第1款第2项是关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规定,从该项规定上看,立法只对判处刑罚的下限幅度作了规定,而对上限却没有限制,容易导致随意性。这就为有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利用其缺陷大搞权钱交易、违法创收、办关系保、人情保,进行受贿索贿、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2023-06-11
    500人看过
  • 不予立案刑事案件中的问题和完善
    不予立案案件中存在问题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接触了一些不予立案的案件,主要为刑事类案件。结合实践工作的体会,发现这些案件在经历立案程序至最后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粗线条地收集材料和进行审查。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对立案审查规定了具体期限,因此对一些复杂、牵涉面较广的案件,特别是涉及行为地、人员分散、涉及面广的案件,侦查人员便无暇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往往材料不到位。2、在确认是否有犯罪事实和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过程中受不破不立思想的支配,在主观上将立案标准与定罪量刑标准相混淆。3、对立案调查程序认识有偏差。在调查核实中往往先入为主,仅是根据控告、举报、报案等材料反映的内容进行调查,未对材料所涉及的其他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作调查,单方面的收集证明有犯罪事实或无犯罪事实的材料,将造成材料的偏向性,不能客观、全面地作立案判断。不予立
    2023-06-11
    467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完善公开审判制度的修改规定是哪些的呢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公开审判是裁判公正的保障。由于法律关于公开审判的制度的规定并没有得到认真的遵守,不仅导致公正的程序不能实现,而且因为审判公开不落实,许多案件的裁判采取了暗箱操作的方式,审判也缺乏应有的监督,司法腐败现象也由此得到蔓延和发展。可以说裁判不公司法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法定的公开审判制度未能得到认真遵守造成的,当前在审判方式改革中,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与其说是改革原有的审判方式通过公开审判,变“暗箱操作”为向
    •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制度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3
      关于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每个人有其对婚姻的独特期望,有的人是因为相爱而结婚,有的人是因为家庭压力而结婚,也有的人是因为贪图对方的财产而结婚。婚前财产公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那些贪图财产的人提供了一个保护伞,而并不是为爱情提供保护伞!当然,婚前财产公证对婚姻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婚前财产公证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有了保护自己权利思想的同时也使本来现实的现代爱情和婚姻关系变得更现实,它提醒人们,爱情并不是理
    • 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制度,但建立完善的制度,应当根据什么来处理?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8
      公司制度可初步分两部分: 1、章程 2、其他规章制度。 章程适用对象是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其他规章制度适用范围包括章程适用对象及公司其他员工。 就你的问题来看,公司从风险角度考虑应当制定完善的公司制度;因为贵公司是劳务派遣,虽然员工不在你公司直接从事工作,但你公司和外派员工属于劳动关系,而与其所在工作的公司只是用工关系。所以,建立完善的制度无论从管理还是解聘都起到很好的控制风
    • 如何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和制度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3
      取保候审是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对该条规定的第一种情形,在理解及执行上均不存在异议,但对第二种情形,由于各人理解不同,执行各异,影响法律的严肃性。■进一步修改完善取保候审的条件
    • 完善时效制度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
      即使员工退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终止,依然有权利通过仲裁手段申请自己应得的权利。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从原有的60天增加到1年,即自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而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仍然可以向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但是需要提醒劳动者的是,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在终止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提出,否则,超出1年时效的,劳动仲裁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