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司签订合同后,被解雇的工人是否可以补偿?如果有证据表明用人单位强迫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个人辞职可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38条,员工可以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立即离开,无需雇主批准,可以要求支付剩余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每个工作年度一个月的工资)并办理辞职手续,员工提前30天提出书面辞职,未经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辞职。其中,试用期应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算工资并办理辞职手续
3.用人单位未提前30天提出辞职,且用人单位不具备《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员工辞职并立即离开。此时,这是员工的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招用劳动者的费用
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携带仲裁申请、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进展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工作条件的(2)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无效的;(六)劳动者发生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在不事先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立即终止劳动合同
-
末位淘汰的员工被辞退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77人看过
-
被淘汰者辞退后企业可以补偿吗?
413人看过
-
公司淘汰还有补偿吗
376人看过
-
转为绿标的车辆提前淘汰可否获得补贴?
329人看过
-
合同签订半年后,公司能获得多少经济补偿
274人看过
-
刘先生与原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并与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是否可以获得补偿
431人看过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
末位淘汰制被淘汰的公司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给末位淘汰员工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4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章程和办法,公司为了提高盈利水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采取绩效管理的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实施,末尾淘汰法就是合法的。但是由于末位淘汰制被淘汰的,用人单位需
-
女子超过12年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获得公司赔偿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9虽然你姑姑在过去的12年里与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与单位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你们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能够获得单位的赔偿。
-
末位淘汰可获经济补偿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4-08-25末位淘汰可获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
-
被淘汰者辞退后企业可以补偿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1最终淘汰被解雇有补偿金,单位应双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为这是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因为末端淘汰制度中处于末端的劳动者并不意味着不能胜任工作;因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解雇劳动者是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
终局淘汰一次后是否补偿?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3一、要看是否有劳动合同约定,可以末尾淘汰制,如果没有约定,公司无权解除劳动关系,可以向公司要求经济赔偿。标准:一年补一个月工资,双倍赔偿。如果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有约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调整岗位或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提前一个月通知你(如果你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你,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通知),给予经济补偿。2、对于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企业,仲裁委员会建议,对于业绩不佳的员工,应采取调整工作或培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