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家事调查员有回避情形的,应该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调查员回避,家事调查员的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
20.家事调查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1)是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近亲属的;
(2)与纠纷有利害关系的;
(3)与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的。
家事调查员有上述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但是双方当事人同意由该调查员调查的除外。
家事调查员的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当事人可以因哪些事项提出回避请求
回避制度是诉讼程序与判决结果公正的有力保障。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他们也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一)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
(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
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家事调查员回避吗
91人看过
-
侦查人员和法院院长回避的决定
309人看过
-
法院是否可以委托家事调查员调查事项
192人看过
-
涉及赔偿调解,如何决定回避?由谁决定?
120人看过
-
法定诉讼回避事由
80人看过
-
公务员任职回避由哪里决定
125人看过
-
谁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查委员会决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4-09-13在案件的侦查环节中,若涉案人员或其法定代表人请求公安机关负责人予以回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自身主动请求回避,此时应由所在地区同等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内设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并根据大多数委员所持有的观点来做出最终的决定。而在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当事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回避,或者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自己主动提出回避,那么同样需要由人民检察院内部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
同级人民检查委员会决定回避的决定由谁做出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4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若涉案人员或其法定代表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自身提出回避,此时应由同一地区同等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内设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根据多数委员的观点作出决定。而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回避,或者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自己提出回避,同样需要由人民检察院内部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依据多数委员的观点作出最后的决策。至于
-
刑事诉讼法回避理由确定了之后,由谁决定是否回避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6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意或者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由此可知,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应由审判长宣布,必要时由院长到庭宣布。
-
审判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回避由什么人决定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26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查、审判等活动。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
传唤事由调查事由决定吗?有什么法律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8应当按法院传票要求到法庭参加诉讼活动。二审人民法院有可能不开庭申请,询问当事人是进一步查清事实,传唤事由调查当事人不按传票要求到庭的,如果必须当事人到庭,经两次传唤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拘传;不是必须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作为当事人,应当按人民法院的要求到庭,作如实陈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审是终审判决、裁定,一旦作出产生法律效力。不到庭会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