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有什么后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4 17:53:02 56 人看过

合同因不可抗力解除的,双方均不用承担相关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民法度典中合同解除后能否继续履行?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二、法律对合同溯及力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房租纠纷解除合同怎么办

对方拖欠房租费,解除合同后的责任是:1、合同中尚未履行的义务,终止履行;2、已经履行的,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违约方要承担继续支付租金、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19: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不是可以赔偿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可以赔偿。一般而言,合同解除后未履行的,应当终止履行;已履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所谓履行,是指合同解除后合同的履行状态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合同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恢复原状时,如果原物存在,应返还原物。如果原物不存在,可以用同一类物返还。不可抗力是合同的法定终止情形之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有什么法律后果依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之中,遇到不可抗力的原因,即: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影响或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且该不抗力的原因足以彻底让合同丧失履行意义,其给合同履行带来的障碍,完全无法逾越,那么合同缔约的双方当事人不承担任何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07-21
    162人看过
  •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真的可以不经营吗
    不可抗力与履行义务受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不可抗力引起预定法律效果的核心。不可抗力必须是债务履行受阻的最近、唯一和关键原因,不能存在阻断因果关系的其他事由,否则,就不能引起不可抗力规则预定的法律效果。在不可抗力规则下,合同解除权人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通常可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并非一概完全免责。一、不可抗力发生后对当事人责任的影响1、不可抗力并非当然免责,要根据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决定。《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2、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3、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主张不可抗力一方要履行两个义务:一是及时通报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迟延履行、部分履行的事由;二是取得有关不可抗。二、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民法典》虽然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但并不意味着违约方在任何情况下均须对其违约行为负责。在法律规定有免责条件或当事人
    2023-03-09
    128人看过
  • 解除合同的可行性与不可抗力因素
    因不可抗力不能达到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无法达到合同目的;(二)履行期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口头承诺能否解除合同口头承诺是可以解除合同的。可以通过法定解除或约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由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
    2023-07-02
    56人看过
  • 合同无法履行,因不可抗力可否解除?
    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解除合同。法律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行使法定法定解除权终止合同关系。合同解除后,尚末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有什么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1、合同标的已灭失;2、已被第三人善意取得;3、已被政府征收或法院执行;4、合同无效。这些情况的共同点是合同失去了意义,必须消除。即使作出继续履行合同的判决,也不能有效执行。合同有效成立后,由于不能归咎于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如果合同原有效力继续保持不公平,合同内容可以变更或者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
    2023-07-15
    358人看过
  • 不可抗力认定如何办理解除合同
    一、不可抗力认定如何办理解除合同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可以直接单方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解除合同时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是什么1.不可预见性。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有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这个事件是否会发生是不可能预见到的。2.不可避免性。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尽管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并不能阻止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是不可避免性。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免,则该事
    2023-11-24
    214人看过
  • 2023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否要赔偿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否要赔偿不可抗力解除合同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第五百九十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的,但是应当及时通知合同相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未及时同通知合同相对方而造成的损失包括道路交通费、误工损失等,应当由遭受不可抗力的乙方负责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3-05-03
    101人看过
  • 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解除的条件
    不可抗力是一种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的、为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力量。与诸多民事制度一样,不可抗力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并在不同程度上为大陆法国家所继受。在英美法国家,英国上诉法院在1903年的克雷尔诉亨利的著名案例中所确立起来的合同目的落空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不可抗力的内容。对不可抗力的界定及其外延范围,各国立法、学说上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我国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按照这种解释,不可抗力首先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它是发生在当事人外部的事件,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支配,单个人的行为不能构成不可抗力;其次,对何种事件能成为不可抗力的确定,则需考虑当事人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的主观因素。凡是基于外来因素发生的,当事人虽尽了最大努力仍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属不可抗力,而事件的发生虽是客观的,但当事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是未尽最大努力克服或避免的,则不能构成
    2023-03-02
    355人看过
  • 解除合同和撤销合同的后果有什么不同
    (1)合同的解除是针对有效合同而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出现了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事由,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合同的撤销是针对可撤销合同而言,合同被撤销成为无效合同,不被撤销则是有效的。(2)合同解除后法律关系归于消灭,而解除前已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撤销后即自始无效,撤销前已经履行的部分也归于无效,依照无效的法律后果进行处理。(3)合同的解除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自行解决,也可以诉请法院或仲裁机构解除;而合同的撤销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当事人不得自行协商处理。一、合同解除和终止的后果有什么不同?1、二者的效力不同。合同的解除即能向过去发生效力,使合同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发生恢复原状的效力,也能向将来发生效力,即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的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消灭,向将来发生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效力。2、二者适用的条件不同。合同解除通常被视为对违约的一种补救措
    2023-02-28
    209人看过
  • 劳动者不可抗力解除劳动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不可抗力解除劳动合同是法定情形。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一、因限购政策不可以过户可以否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但限购政策并非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情形,不符合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但限购政策系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客观上不能避免、不能克服,并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故,司法实践中,类推适用不可抗力制度,允许买受人解除合同。二、甲方违约终止合同,由甲方负担什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
    2023-03-23
    480人看过
  • 只要发生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合同吗
    发生不可抗力不一定能解除合同。必须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并且一般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能够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违约方的责任。一、违约方不享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违约方是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不过要承担违约解除合同的损失。《法律规定,对当事人的单方解除权做出的规定,法定的有条件的单方解除权由守约方享有。除非是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情况,违约方也可以解除合同。二、疫情影响下企业无法履行合同该怎么办疫情影响下企业无法履行合同可以解除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达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少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三、解除合同的法定条
    2023-04-11
    396人看过
  • 商铺因疫情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可以吗
    律师解答:可以。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变更合同的形式对内容进行友好协商处理,保证合同目的实现,是应予支持的。因此,合同双方并不能因疫情对商铺的经营有影响,以不可抗力为由解除合同。《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3条的规定,因为疫情缘故导致经营停业从而诉求解除合同,双方可通过协商来处理。即便无法协商,在不影响合同目的实现、能够继续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法院应引导原告和被告进行调解。因原告不愿意调解,法院对原告要求解除合同、退还租赁和押金的诉求不予支持。
    2024-04-15
    392人看过
  •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需不需要违约金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一般不需要违约金。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以及非双方当事人所能控制的社会异常事件。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的,应当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一、什么是违约责任的法定免责事由违约责任的法定免责事由是不可抗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二、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
    2023-06-28
    149人看过
  •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下列法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以解除合同: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拒绝履行(预期违约):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迟延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根本违约: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网上贷款怎么弄解除合同?网上贷款想解除合同的处理是,可以通过协议或者出现法定情形时,才能解除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法定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有哪些条件法定解除合同的条
    2023-06-25
    437人看过
  • 什么是不可抗力如何理解不可抗力
    一、什么是不可抗力如何理解不可抗力不可抗力这一概念,在法律合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常见的免责条款,其意义深远。1.不可抗力是指那些在法律关系中,由于某些特定的、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合同一方或双方无法履行其合同义务的情形。对于这样的客观情况,我们称之为“不可抗力”。2.在理解不可抗力时:(1)我们需要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概念,更是一种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的合理预见和分配。(2)当合同的一方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其义务时,法律允许其免除相应的责任,以平衡合同双方的权益。二、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要素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定义明确了不可抗力的三个核心要素:1.不可预见性: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见的。这要求我们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因
    2024-08-03
    19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解除合同不可抗力的后果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27
      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3、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请求补偿。 4、
    • 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08
      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所谓根据履行情况,是指合同解除之后合同的履行状态,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所谓根据合同性质,是指什么类型的合同,是买卖合同,还是租赁合同或者服务合同。合同性质不同,其处理方式不同。所谓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
    • 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协议生效后能否解除合同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01
      不可抗力消除后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但是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则可以解除。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
    • 什么情况下不能解除不可抗力合同?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2-11
      因不可抗力发生若是致使不能履行的能解除合同。一方因地震、台风、洪水、冰雹以及非双方所能控制的社会异常事件违约但已履行保护义务且能提供证明的,可以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若是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可以解除合同。
    • 不可抗力合同解除是什么样子的?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9
      如果不可抗力合同解除判决的话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所谓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