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还有吗,如何判断非法集资
还有集资诈骗罪,而且跟非法集资不一样。
1.非法集资是指“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
2.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是“行为人采用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进行集资;
3.两者的联系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诈骗的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构成集资诈骗。
非法集资在现行成文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中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而官僚、军事和警力则是执行法律,并且让法律为人民服务时相当重要的部分。
-
集资房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吗?如何判断?
441人看过
-
普通人怎么判断非法集资?
414人看过
-
东莞破获特大非法集资案,非法集资如何判刑
163人看过
-
如何鉴定非法集资,如何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179人看过
-
非法集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240人看过
-
如何判断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13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法律上的非法集资判断是如何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9据介绍,《解释》的出台,对于依法从严打击严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概念和特征要件,划清了非法集资与合法融资的政策法律边界,有利于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有利于监管部门和办案机关及时发现、查处非法集资活动,防止合法融资的非法转变和非法集资的恶性发展。第二,《解释》对非法集资相关的各种犯罪的法律适用作出了具体规定,有利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罪与罪
-
怎么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有哪些方法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3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鉴别,防范投资风险。首先可以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来判断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根据相关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其次,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否有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
-
如何判断民间非法集资,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26以民间借贷的名义非法集资组织者很多,辨别非法集资的主要一点就是一个高回报投资。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和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或其他骗取集资款的手段,向社会公众大量募集资金的行为。
-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当前非法集资的形式有哪些,如何防范?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3判断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鉴别,防范投资风险。(1)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我国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2)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
-
理财非法集资判断标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13非法集资活动具有以下特征:你可以参照区分,切莫亲信理财公司的各种宣传,以免上方受骗。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