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火爆,社区居民网购数量增加,与此同时,维权的需求也比之前增加了好多。为了帮助社区居民学习了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好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4日,东山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康桥律师事务律师马飞在东花园社区举办司法惠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座。讲座开始后,马律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向大家介绍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常识。2013年10月2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第2次修正,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讲座上,马律师结合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它法律、法规的关系,消费者的涵义、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等不同的角度,用具体案例说法的形式诠释了新修改的法律内容。
针对近期双十一网购大潮中,居民网购数量增加的情况,马律师又具体分析了新法中的相关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也就是说,新法赋予了大家网购的后悔权。同时,他告诉大家网购时要多考察经营者的资质和信用,谨防消费陷阱,不要轻信广告的夸大宣传,不要一味贪图便宜,在付款前要考虑到存在的风险,最好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并索要有效购物凭证。一旦出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妥善保管凭证,向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及时维护自身的权益。
社区的王先生告诉我们:马律师的讲座贴近我们的需求,现在网购什么的十分火爆,这次讲座内容很充实很有针对性,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和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我们很愿意来听。
-
双十一将掀网购狂潮:网购维权建议
412人看过
-
双十一购物维权方法
236人看过
-
“双十一”购物消费如何维权
423人看过
-
商务诉求催生超便携电脑火爆市场
441人看过
-
警示防“双十一”网购诈骗
459人看过
-
双十一网购物流纠纷多消保委提醒维权要有理有据
395人看过
网购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消费者因网购与商家产生纠纷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拨打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工商管理部门... 更多>
-
网购网购维权宁夏在线咨询 2021-12-13您可以向行政部门或12345投诉。向行政部门投诉:消费者可以向工商部门(12315)、质量检验部门(12365)、食品药品部门(12331)、价格部门(12358)等投诉。向12345投诉:地方政府部门设立了12345条公共服务热线,以加强公共服务。公众拨打热线后,受理人将及时将投诉转移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处理后将回复公众。由于有关部门还必须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公共服务热线,并纳入评估,因此投诉一般可
-
网购被骗可以要求怎样维权?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3关于有关网购被骗的法律是怎样的,怎么维权,以下内容你可以看看 一、向网站投诉。 各个大型购物网站有自己的客户服务部门,处理各种交易纠纷。消费者可向网站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记录,进行投诉或举报。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各个大型购物网站还将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 二、在网上报案。 一旦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为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已受骗的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
过了双十一要怎样维权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04一、《消法》明确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店家把法定的“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篡改为“自购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无疑缩短了法定的退货时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法定“反悔权”是违法的。温馨提醒: 消费者合法的“反悔权”不容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
-
网购维权保护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4新《消法》第55条限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做法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买下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花费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够500元的,为500元。 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将有法可依新《消法》限定经营者对搜罗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违法向他人提供。否则,应当承受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法
-
双十一网购被骗应该怎么办?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4请参考以下内容: 网络诈骗只是运用网络手段进行的诈骗行为,形式不同,本质都一样,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但是它同时规定,各省